分享

【云说家风《诗经》篇】如何用《诗经》里的奋斗精神教育孩子?(第12篇·总第2826篇)

 微国学 2021-11-12

文/张建云

《诗经》里的家风智慧:第12天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理由有三:
 
1、龙凤是飞在天上的,从阶层来讲是高贵的。不像鸡鸭鹅猪,多么快乐无忧最后也得葬送人手,大多难逃口腹。
 
2、龙凤是自由独立的,出神入化被人仰望。说明每个人都想活出一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再被人尊敬、点赞和追随就更帅了。自己这辈子无望了,只能寄托孩子。
 
3、龙凤之所以高贵和被人仰望不是因为出身和长相,而是因为龙施云雨、凤带霞光,所到之处给人欢喜和幸福。这是根本,任何一个被人尊敬的人都是给人带来欢喜和幸福。这是教子之道,也是学习、工作、从商、为政之道,也是科学、艺术、社会、民生所有行当的大道。
 


所以,教育孩子成龙凤的最上乘目的就是为他人服务,服务到人家欢喜和幸福。这便是龙凤精神。但自古以来龙代表天子、凤预示皇后,哪个人敢在朋友圈发个消息说我想做龙凤?给你几个胆儿!
 
古代介乎于龙凤之间,或说在龙凤之下还有个老百姓的精神图腾:麒麟。
 
古人把麒麟称作仁兽。雄性叫麒,雌性称麟。见到麒麟比买彩票中五百万要幸运得多,也难得多。麒麟每次出现都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相传孔子出生之前麒麟出现了,所以我们想起麒麟送子的说法,不禁要问,孔子是麒麟的化身吗?不知道。但孔子去世之前也出现了麒麟。
 
公元前481年春天,鲁哀公十四年鲁君在山东菏泽市巨野县狩猎,大臣叔孙氏的一个仆从猎获一只四不象的野兽。头像狮子、角像鹿,眼睛如虎、身子似麋鹿,身上的鳞像龙一样,尾巴如同牛。时年七十一岁的孔子闻讯去看,说此兽是麒麟,但已被杀死。孔子悲痛地说,这是一种仁善的兽,你为何要来这里啊?为何要来这里啊!然后痛哭道:生非其时,吾道穷矣!
 
孔子为什么哭?
 
他看到了自己。在礼崩乐坏的时代里,他老人家一直在奔走呼喊,复兴礼乐,以仁治国,大同天下,但年岁已老,无力回天。他突然觉得这只能给万民带来福祉、喜悦、吉祥的麒麟就是自己,但麒麟死了,自己的生命也将就此停歇。
 


孔子埋葬麒麟之后感情难以控制,抚琴悲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孔子把这件事记入《春秋》中,记作“西狩获麟”,并就此停止鲁国史书《春秋》的编写,世称“获麟绝笔”。而后不久与世长辞。
 
龙、凤、麒麟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的奋斗精神。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就是在奋斗中诞生、养长和存续的。这种奋斗精神的根本含义就是教育,就是家风,就是文明,就是让自己强大、吉祥而后给他人带来喜悦和幸福。
 
当我们把麒麟做成摆件敬置于室内、悬挂于车里、佩戴在身上,其给予的力量是一种提醒,提醒自己奋斗,奋斗,而后为他人带来喜悦和幸福!
 
《诗经·国风·周南》的最后一篇是《麟之趾》,首章是: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xū虚)嗟麟兮。
 
麟:是麒麟。被古人看作至善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社会上层有仁德,有道义的代表人物,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公子,当时被视为贵族子孙。
 
趾:足,指麒麟的蹄,相传麟虽然有蹄子但行走起来不着地。
 
振振:诚实仁厚的样子。
 
于(xū虚):通吁,叹词。 
 
于(xū虚)嗟:叹息赞美声。在剧场听相声时到精彩处,观众会发出“于——”的喝彩声,分析于此有关吧。
 
这一章虽短,在写作手法上兼具了赋比兴。麟之趾,是叙述的写法,叫赋;振振公子,是比喻,把公子比作麟的脚趾,是比的写法;于嗟麟兮,是抒发感情,在此起兴。大意是,至善至美的麒麟啊,您轻盈的脚步很像那位诚实仁厚的君子之风啊!麒麟呀!君子呀!
 


这是一种美好憧憬。当我们把孩子看作龙凤他就是龙凤,看成麒麟也就是麒麟,看成为社会带来喜悦和幸福的人才他也就是人才。这便是孔子所讲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此话怎讲?
 
做父母的心里有仁善,看到的孩子就是仁善,同时便把仁善传递到孩子的心目中。于是,一家人都朝着仁善的方向行驶,依据仁善的方式做事。
 
第二章: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定:当额头讲。
 
公姓:不是说这个公子姓公,而是体现了一种家族观念,我们家这个姓的人。现代人很喜欢搞姓氏家风大会,同姓人来自于各个阶层、各个地区在一起相聚,其目的是为了团结一块儿将家风弘扬好、事业做优秀。古人亦同,同姓人联合可以抵御外姓、外族的侵袭。
 


第三章: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角:牛、羊、鹿等头上都会长出的坚硬的东西,麒麟亦然。麒麟头上的角很美丽,但不是像牛羊鹿作为防御或攻击的武器,而是一种高贵的象征,如同一个人的王冠。
 
公族:是以公子为中心的家族。这在同姓上更聚焦,更精准。家族是由姓氏、血缘等亲缘关系连接而成的人的集合。中国古代国君或诸侯都是依靠家族关系维系社会发展,譬如周朝分封制、晋国六卿等等。
 
二三章的含义很明显,这个高贵、善美、仁德的家族要发扬光大。这种表达既是家风使然,也是儒家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大意是,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此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又是奋斗。奋斗是中国人的文化符号、经久不息的生命力量。纵观历史,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伏羲画卦、夸父追日、神农尝草、愚公移山......哪一个不是奋斗?哪一个不是长途跋涉、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凤凰涅槃!还有共产党,还有新中国,还有改革开放、精准脱贫、治贪反腐、打黑除恶、卫星上天以及日后的统一台湾,哪一个缺得了奋斗精神!
 


我们务必要告诉孩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家业,是奋斗出来的;生命,是奋斗出来的!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xū虚)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作者简介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