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山物语:现实与当下

 空山茶话 2021-11-12

梳理完“当下”的概念,我们来看两种表述:

关注当下,活在当下

关注现实,活在现实

显然两者的表述各异,无法等同。且总感觉“现实”要比“当下”低,具体又低在了哪儿呢?

当下,似乎更侧重精神层面,境界更高;现实,则多了不少烟火气,更世俗、更功利、更物质、更接地(零线?)。所以往往自诩“要努力活在当下!”,但也会自谦“我活得很现实……”

现实带有一种负面性,挣扎,无奈,不堪,纷繁萦绕,羁绊而不得脱。似乎只剩一种选择,那就是向现实屈服。所以每每提及现实,往往有一种悲情色彩。

人们逐渐形成一种期待共识——要摆脱现实,超越现实

于是便有了“距离产生美”的审美逻辑。

跟什么的距离?——跟现实的距离。人们之所以旅游、看演出、听音乐会,统统都是在试图摆脱、超越现实的苟且,获得一种从现实中的抽离感。但往往一通电话(甚至还没接),就会把那个神游之人拽回到现实。看着他们一脸懊恼地接电话还不好意思发作的样子,我总有些不大厚道地幸灾乐祸。如此的情况一多,你就会发现即便你在旅游、看演出、听音乐,却总担心被打断,那你也未曾有一刻摆脱了现实。然后便是更深的郁闷……

影院、音乐厅之所以要求把手机静音,就是不想你的铃声打断别人的“抽离时刻”。但还是那句话,无论你身在何处,以何种形式,只要你的心被现实牵动着,就永远无法摆脱现实。

明白了这一点,很多人便不再纠结于外在形式,而是转向内在的修为,——“当下”便成了摆脱“现实”的一种境界。

既然“当下”是让你确定自己存在着的事物,那么本质上它就是一个筛选机制,——凭借你的修为境界从现实中筛选出那些让你获得当下欢喜的事物。饥来食之困来眠,莫让烦事驻心间。于是“当下”便成为了一种更注重内心体验的状态(你若问我玩游戏算不算活在当下?那我也只好回答玩游戏是否让你确认了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如果是,那就算活在当下)。

于是人们努力从现实抽离至当下,——对艺术的审美过程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所以“艺术无用”想必是“现实主义者们的逻辑,而“审美无价”则是“超现实主义者”的认知。

介于两者之间的人可就纠结了。基本的审美人人有,当一首歌刹那带你抽离了现实,当一口茶汤瞬间让你恍如隔世,但下一个念头却又回到了这个月的房租还没付,或者开始琢磨起这款茶的原料、工艺、仓储,——他们渴望从现实中的抽离,向往驻足于当下,却又双双不得……

这也是大部分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拉扯,而撕裂。心向着那座山,却纠结于脚下的路。于是乎便有了心灵鸡汤、精神导师之流,言之凿凿也好,似是而非也罢,大多无用。“当下”没那么容易获得,修习“当下”需要践行、体悟,需要有一触惊艳的机缘,并能有人在你身后大声棒喝:

对,就是它了!

一口咬定,不放松!

别撒嘴,坚持住!还没到!

快了,快了!——不对,不是那边!

好的,——有了~~

……

至少在获得之前,修习当下更像是一份“苦差事”。所谓的“佛系”,更多是受不得这份苦的逃避,不想却“逃避”了当下,跌落回现实。这或许说明了一点,——现实只能超越而无法逃避

所以,无论开汤还是美食都是一种惊艳的机缘,你能否get到,能否还有人站在你身后棒喝,那就真要看造化了。

困了,——睡觉……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相    关    链    接
空山物语:论“当下”

申瑞老师
(开汤品鉴教学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