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多数患者病没有治好,好了又复发的根源,以后真得注意了

 专精一门触类旁 2021-11-12

“哪里有好医生”、“哪里有靠谱的医生”、“吃几副药能好”……这是网友留言最多的三个话题。关于好医生,只要你多留神有关报道,还是容易找到的。至于吃几副能好,这个问法估计没有一个大夫敢给你作出承诺。

从医生治病层面而言,真正有水平的医生,既会开药方,又会留医嘱。同样一个病,脉证相应,用方相同,人家能治好,你治不好,差别可能在于你的药量不对或者你只开对了方子,而没有告诉患者应该怎么服法。

而作为患者,同样一个病,人家服药有效,你服药没有效,原因在于你没有认真遵医嘱。

医生没有把医嘱告诉患者,有两种可能,一是本身也不懂;二是漫不经心。患者没有遵医嘱的原因也有两种:一是不遵医嘱;二是不认真遵医嘱

医嘱有多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医生用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说患者只要按照大夫的医嘱服药,会大大增强疗效。如果不遵医嘱可能效果一般或者无效。

经常看到有些中医大夫开完方子,最后就是“水煎服”三个字。到药店抓药,基本都是用纸包起来或者用塑料袋一装交给患者。讲究一点的药店包药的纸上印上了千篇一律的煎服方法。

对于“水煎服”三个字,其实很多患者并不完全了解。所以,作为医生一定要告诉患者具体怎么煎法和服法。患者也要认真按照医生交待的煎服法去做。

煎服法是药方有没有效,能不能治好病的关键。这是几千年来无数医家留下来的宝贵经验。

有些药物需要先煎,比如附子,先煎至少要一个小时以上,因为要去除毒性。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矿石类、介贝类因为质硬需要打碎,先煎一段时间,再把其它药物加入后煎煮,这样才能析出有效成分来。

生石膏也属于矿物类药物,现在好多中医大夫或药师会告诉患者先煎,这次抗疫有卓效的清肺排毒汤中的生石膏也注明要先煎。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张仲景用生石膏量都很大,从来没有说先煎,但是要打碎。另外,石膏性味也不是大寒,说它大寒恐与其像冰块一样而被想象了有关。《神农本草经》中称“微寒”。

《伤寒论》中麻黄都是先煮的,“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去沫的原因按陶弘景的说法是“沫令人烦”。有人说,麻黄先煮也没有看见沫漂浮,这可能与现在的种植药材的质量有关系吧。

大黄用于泻下需要后下,待其它药物煎煮一会再放进去煎一会即可,如果和其它药物一同煎煮时间又比较长,那就失去了泻下的作用。大剂量大黄与其它药物同煎,时间久一些,其作用是下瘀血,就不是通腑泻热了。

还有的药物需要后下,后下主要是针对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或有些药物虽不属于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须在其它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比如钩藤、薄荷。

包煎是指一些不溶于水或有刺激性的药物,比如旋复花表面有一层绒毛,易于刺激喉咙引起发痒。蒲黄也需要包煎,否则因为粉末太细,容易使药液浑浊。

发散的药物不宜久煎,滋补的药物可以适当多煎一些时间,可将药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在《伤寒论》中最讲究的煎服法当属于桂枝汤。原方: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这个煎服法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意思是先将5味药物咬碎,也就是捣碎,用水7升(合1400毫升),用小火煮到剩下药液600毫升,放温和了,喝200毫升。喝下药液不一会,要再喝稀粥200毫升左右,这样可以提高药效。然后,盖着被子躺一时许(古代约两个小时),等到浑身觉得微微有小汗了效果最好,切勿出大汗,那样的话反而效果不好,邪气除不了。

第二个层次: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意思是如果如法喝了一次病好了,剩下的药液就不用再服了。如果喝了之后没有出汗,就再服一次,同样要喝稀粥盖被出汗。这样做了还是不出汗,那就稍微停一会,在半天的时间内将三服(600毫升)服完。如果是病重的患者,就要白天黑夜都要服,服完一副,病未见好转,继续服。汗不出,就连续服两三副。

第三个层次: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服药期间以及病愈之前,忌食生冷、黏滑食物,不吃肉、不吃面食、不喝酒、不吃腥臭的食物。

这是《伤寒论》中服药方法最麻烦的一个方子。对比我们现在的一些中医大夫在给开患者桂枝汤的时候,有几个是这样叮嘱的?如果对症了效果不好,是不是没有遵照仲景先师的要求服药?我从张庆军老师的医案中,常常看到会告诉患者喝了桂枝汤之后再喝一碗粥,没有粥喝一碗白开水也可以,然后盖被发点汗。能负责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很可以了。

也有简单的煎服法,如桂枝甘草汤是“顿服”。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顿服”就是一次喝下,具有一战成功的意思。

图片

在用药上,张仲景用半夏都是生的,需要久煮以防戟人咽喉。半夏的所谓毒性就是对咽喉有副作用。所以,现在药房没有生半夏,都是经过炮制的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而经过炮制后的半夏药效几近消失。有些大夫在用半夏时也是格外谨慎。表面上是怕出事,实际上是对半夏药性和使用方法的无知。李可先生生前一年要用生半夏好几吨,大剂用到60克以上,不仅疗效好而且从未出现中毒,关键就是配伍了等量的生姜制约其毒性,和增加煎煮时间。

川乌有大毒,又是一味良药,但是,很少有大夫开处方。川乌和蜂蜜一起煎即可去其毒性。治历节病的乌头汤:麻黄三两、芍药三两、黄芪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㕮咀,以蜜二升,前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先把乌头捣碎,用蜂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将乌头取出。将余下的4味药捣碎,用600毫升水,煎取200毫升药液,去渣,再将提前煎取的200毫升蜜液合在一起煎。先喝140毫升,没有什么不适,就把剩下的三合(60毫升)喝了。

按照仲景要求的煎法和服法,怎么会中毒呢?

炙甘草汤要求清酒和水煎,瓜蒌薤白白酒汤用白酒煎,还有的用醋(苦酒)煎,要求都是不同的。

“不知易者,不可以为医”。张仲景对《易经》也是十分精通,他所用的“数”都是“和于术数”,并非我们“三片姜,三个大枣”随意丢进去就完事了。

仲景用大枣括号内必定有个“擘”字,干枣如果不擘开,直接丢进去煎,往往药煎好了大枣还漂在上面,药效根本就没有煎出来。

《伤寒论》载方112首,用大枣者40首,其中三十枚1方,二十五枚1方,十五枚1方,十二枚28方,十枚2方,六枚2方,五枚1方,四枚4方。其中用12枚的最多。

有人说“十二”是合于人体十二经络。凡有营卫不和,皆可用大枣十二枚。但对“十二”解释最为全面的应该是:大枣味甘、性温,主归脾、心二经,配方多用十二枚。其中.十是土数,二是火数,土味甘,火性温,这也与大枣的性味相符;十又为脾之成数,二是心之生数,数与归经相符;火可生土、暖土,可温中健脾,与大枣作用相应。由此可见,用大枣十二枚并不是信手拈来,数中之象与性味、归经、功效相应,意在温中健脾。

治疗心下悸奔豚的苓桂枣甘汤用大枣十五枚(十五位居中土为枢纽,可协调南北东西,重在调节上下之水火,加强协调心肾阴阳的作用)是仲景方中唯一一个用十五枚大枣的方子。

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的当归四逆汤用大枣二十五枚,“二十五”是阳数之极(1、3、5、7、9相加的总和)以应天数。至阴之寒,须用至阳之温,寒冰非烈日不化。

同样,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炙甘草汤用大枣三十枚,三十是阴数之和(2、4、6、8、10),是“阴之盛处”,可应地数。

十枣汤用十个大枣,而且是肥大枣,为什么不说用六个,不说用二十个?所以,数字在《伤寒论》中深有奥妙,非通晓《易经》者不得而知,更不可妄议。

数字在冥冥之中似有一种法力,在无形中主宰者方药的效力。

反观现在,有多少中医大夫在用炙甘草汤中用了30枚大枣,当归四逆汤中加了25枚大枣?很多人药量少,大枣只用四五枚居然也称效果很好,真是神奇。

中医治病讲究“天人合一”,《内经》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作劳”。只有阴阳和合,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很多患者病治不好与不按医嘱有很大关系,你叫他把大枣切开,他说忘记了;你叫他按时服药,他说忙,没时间;你叫他煎药,他图省事让药店代煎;自己煎药又经常煎糊了;不让他吃生冷,他说记不住;不让他吃海鲜,他说一时不吃馋得慌……你说你忘记吃药,为什么没有忘记一天三顿饭?说来说去就是病不重,看来只有躺在病床上呻吟不止时才能长记性。

不忌口不但治不好病,有时还会加重病情。“病人不忌口,气得医生满街走”。明明是不忌口导致服药无效,他不从自身找问题,反而说大夫看病不行。

一位民间中医从医书中看到牛肉不能乱吃,30年未曾吃牛肉。他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写了一篇“我为什么反复嘱咐病人千万别吃牛肉”的文章,在得到不少网友认同的同时,也被少数人攻击。

喜欢牛肉的人很多,但是如果有肾病水肿就不能吃牛肉。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有一个医案讲的就是因为没有忌口吃牛肉导致病情复发。一妇人,年四十许,得水肿证。其脉象大致平和,而微有滑数之象。俾浓煎鲜茅根汤饮之,数日病愈强半。其子来送信,愚因嘱之曰:有要紧一言,前竟忘却。患此证者,终身须忌食牛肉。病愈数十年,食之可以复发。孰意其子未返,已食牛肉,且自觉病愈,出坐庭中,又兼受风,其证陡然反复,一身尽肿,两目因肿甚不能开视……

类似不忌口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的例子很多,比如,有的牛皮癣患者,在治疗得快痊愈时,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去吃海鲜吃麻辣火锅,很快复发,前功尽弃。

有位同行治疗一位肚腹胀满患者,看了三次,调整了三次处方就是不效,无奈只好让患者另请高明。因为有这个经历,便提醒他以后治疗胃胀肚子胀满一定要问问是不是经常爱吃甜的。临床观察,不少没有其它疾病的单独胀满多与过量摄入甜食有关,控制了甜食用药就有效果了。依据是“甘能令人满”。

要想治好病,一定要配合医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治病也靠缘分。古人留下来的一些经验是无数次实践得出来的,不可忽视。中医讲的是四气五味,和西医所说的营养成分是两回事,如果一个胃寒患者,你听信水果有营养含维生素高,越吃胃越难受。如果心脏病患者,你去多喝水,很可能就会恶化。所以,哪怕是健康人也不能闲着没事就喝水,过量饮水对人是有害的,就像一盆花,老是浇水会涝死的。

如果你正在治疗中一直效果不佳,或者已经向愈而忽然加重了,赶紧检点一下自己是不是犯忌了。

健康靠自己比靠医生更重要。

↓打开链接看到烟台苹果↓

❀❀❀苹果:要吃自然熟的,那个甜是格外甜 ❀❀❀

更多文章:

不把脉不开药,不把脉不针灸。患者再多,把脉不低于

“经验医话”基本全是中医医话,或出自名医之口,

一家三代用这个方都享高寿,一年只需服一次,能将五

牙痛、夜间磨牙、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龈出血、口

胆囊息肉、胃息肉、肠息肉、鼻息肉、

《单方验方偏方秘方(上)》不敢言神方,也不敢

张庆军诊疗水平:三成患者特效,三成患者有

很少有人知道它能灭“无根火”,对治阴虚火旺的高血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30多个秘方,疗效

高手过招:膝盖痛、膝盖冷,膝盖咔咔响、膝盖骨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