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灭掉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你可能永远想不到

 广东黄汉光 2021-11-12

秦始皇是个比较有争议性的人,这与他的经历有关。任何人都有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当你看清他的心理历程之后,就能有自己的清晰判定。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平灭六国一统天下,并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制,此后两千多年的帝制因此成型

图片

但历史功绩是后人的看法与共识,对于当时的各国国君与国民,是和看法就难以确定。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对于六国的君主,始皇帝又是如何对待的呢?可能其中的结局并不是令人满意,但也有一定的内涵在其中。一国君主之个性,往往是国格的衍生体。看其平灭六国的艰难程度,就能知道各国君主的下场。

图片

一、平灭六国,终成一统

始皇帝个人的经历是很不幸的,童年寄人篱下,成为质子而遭受赵国欺凌。13岁得以继位秦王,但国政由吕不韦专政。亲情也不幸福,弟弟叛变,母亲偷情,其情人又叛变。自己的婚姻也很糟糕。这样一个亲情、爱情、事业三方的打击,让他成为一个孤独的行路者

可能这是一位帝王的成长之路,这些困难不但没有压倒他,反倒激发他逆天改命之路。不向命运屈服,开启一个大时代的帝王伟业继承老秦人的遗志,开启一统的格局。用自己的能力与魄力,平定内部的问题,彻底掌握秦国大权,进行灭国之战,成为一代铁血帝王。

图片

公元前230年,灭韩国。次年,灭赵国。仅过两年,就又灭燕国与赵国残余代国。在经过两年灭掉魏国,之后就是楚国,最后齐国也没有幸免于难

这六国相继灭掉,仅用十年时间。却并没有让他停下征伐的步伐,经过三年沉淀,又南平百越,北击匈奴。打下华夏的核心版图,可以说是一位合格的帝王。既完成先祖遗志,又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图片

二、末代国君,下场不一

其灭六国的难度,各有不同,对待各国君主的态度,也就出现差异性待遇。先说韩国,其对于秦国的攻伐,根本没有抵抗,相对应的君主韩王安,得到不错的待遇,被迁往咸阳安置。只是比较不幸的是,公元前226年,也就是韩国被灭5年,韩地出现反秦暴乱,虽被镇压,他也成为替罪羊,被处死,属于无妄之灾。

再说赵国,对于这个国家,始皇帝的心情是最复杂的,童年不幸,质子生涯,心理的复仇感很强。最可恨的是赵国的抵抗最是激烈,让秦国很是被动。如果不是趁其国内出现大旱灾,加之用反间计,让赵国自毁长城,杀死李牧,想灭掉赵国很难。所以新仇加旧恨,赵王的下场很凄凉,被放入深山,活活饿死

图片

至于燕国,那就更惨,连抵抗的机会都没有。就因为荆轲刺秦,其国主就难以善终,据说被押往回秦的路上,不知所踪,估计不会有好结局。魏国君主是抵抗最激烈的,如果不是因为都城被大水淹没,导致无力回天,也会抵抗到底,其结局是被斩杀

图片

再说说楚国,相对于其他六国,楚国是最硬气的,一战楚王被俘,并没有屈服。而是再立新君昌平君为新楚王,继续与秦国死战到底,最后大将项燕战死,新楚王战死。至于原楚王也没有好的结局,局势安定也不明死亡。至于齐国君主,跟魏国一样,死亡于被迁往咸阳的途中

图片

三、个人经历造成悲剧后果

六国君主结局都一样,都是死于灭国之后。只是先后待遇不同,韩王相对好点,只是命不好,最终难逃一死,因为他的价值已经没有了。赵王则是始皇最不能容忍的,结果虽然已经投降,却没有得到善待,被饿死在山上,已报当年被欺压的怨恨。

燕王则是没有实力,搞暗杀,让始皇痛恨,是最不能容忍的人,结局必定不好。楚王是因为背叛,知道结局不好,战死能得善终。齐王应该说是最没有威胁的,但是前期也曾抵抗过,不死也能得到善终

图片

结语:从灭六国之后,各国国君的下场,可以看出,始皇帝的性格。反抗越激烈,镇压越残酷。君主的下场也就难以善终。虽然都是难逃一死,却也不是绝对的。不论是被赐死,还是饿死,亦或是中途而死,以及战死。都与始皇帝的个人经历有关,影响到他处理国事的态度。艰难的经历,虽没有打倒他,却也把他磨砺成一代铁血帝王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