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理有气有趣——读 林英仪《秋菊》与《佛手》

 与春天同行 2021-11-12

作者:吴国亭

图片

  几幅画同样用的都是线条:张继馨的《竹林小趣》劲拔刚健;徐源绍的《紫藤八哥》浑朴苍厚;郭怡孮的《文殊兰》富于装饰风味,这里林英仪先生的两幅作品则婉转儒雅,情韵连绵,正应了画论中“画无定法”之说,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成就。

  《秋菊》和《佛手》两画以线条作为造型骨架,用笔不强调粗细变化,也不强调枯润疾徐,信手驱使,不假雕饰,一切顺乎自然,不为物象所役,如同娴熟的音乐家轻松自如地演奏自己喜爱的作品似的。林老在艺术上达到了“有法之极,归于无法”(清·王概《学画浅说》)的境地,已摆脱一了般成法所囿的阶段,达到了更高的美学层次。这类标韵高雅的作品,非一般初学者能体会个中三昧、率尔效法的。但读者在轻松的心境下欣赏作品美趣,却是容易感受到的。

  我们知道,造型和笔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然用线条适情顺性地表现物象,写实的手法显然觉得平板,那末造型必然要作相应的改变,所以这两张画对其花、果、枝、叶和石块均不斤斤于其轮廓、结构的肖似,也不强调局部质感的表达,而着眼于求其神似,求意象,求意趣,于是枝干近乎藤本植物;叶片也不完全忠实对象;那块“瘦、透、皱”的湖石如同抽象派雕塑一般,煞有稚拙之趣,笔墨紧贴造型,造型顾及笔墨。这一点也正是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主张作画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所在。

  林老作画笔致轻松,似闲庭信步,但在布局谋篇上,却并不掉以轻心,如两组不同色彩菊花的组织,石块的位置和角度的摆布,花果枝叶的俯仰向背,穿插交错,疏密聚散,前后虚实等等,皆相当严谨,可谓审势得宜,不悖画理。

  古人评画“以理、气、趣兼到为重”(清·王原祁《雨窗漫笔》),要求一幅好的作品要通画理,通物理,符合作画规律和客观事物规律;要有气韵,有气势,作画有激情,具有生动性;内容要能涵蕴,笔墨要有趣味,有看头,有魅力。用这些中国画审美的规范来看,无可置疑,林老的两幅写意画正是理、气、趣兼而得之的佳作。

图片

<当代写意花鸟画佳作赏析>

编著:吴国亭

吴国亭《当代写意花鸟画佳作赏析》

目录

1、一首赞美生命的小诗——小议 徐元清《生命》的哲理命题

2、取材异域自出心裁——面对王晋元《鸟之乡》的思考

3、博采众长精美动人——鲁风《风含翠筿》观后

4、多样统一相得益彰——谈潘天寿《雁荡山花》的画面组织

5、丰繁的美——析方济众《沙鸟聚相亲》的艺术处理

6、笔笔有法度 处处合规律——贾宝珉《朝露》的艺术美

吴国亭画作赏析

图片

编后缀语
几年前,我就考虑编写一本符合读者口味的书。这本书融技法、画论、美学和作品为一炉,体例比较自由,对照精美的图画,作技法介绍、理论探讨和美学原理的阐释,这于学画的或爱画的,搞创作的或理论研究的,专业的或业余的,都可从中各得其所,或赏画,或析文,或以之作临本,或作教材,均可广泛运用,对推动、发展写意花鸟画,对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可能会有裨益。我的动议得到花鸟画界和出版界的热情支持,于是便着手组稿,遴选,撰文,编辑,征询专家意见,经过半年之久,现已将此书初步完成了。

编写这本赏析,是遵循以质量定取舍的原则的,不看知名度,也不论与编者的亲疏。编者深知,名气的大小与“天时、地利、人和”等“运气”有关。为名家”锦上添花”本不是我的事;若以亲疏定取舍,有拉小圈子之嫌,遭人唾骂,我也不会干。况且书中几十名作者星散全国各地,我与他们绝大多数同志从未谋面,素昧平生。只能本着,我也愿意本着: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让作品的艺术效果说话,对作者,对读者、对艺术、对社会都要负责。我相信,我的态度读者从入选作品的质量上是看得出来的。

要说质量,除了我本人的几幅不能算作佳作外,书内汇集的全国名家高手作品五十余帧,可说件件是精萃之作。作者中,有名扬四海的画坛巨擘,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后起之秀,更多的则是有实力的中年画家。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一个不漏地把全国优秀画家的精品都收集到,有些同志的佳作未能入选,是很遗憾时,只有留待以后再版时作补充调整了。就入选的作品来看,可谓丰富多彩,美不胜收,不敢说当代全国最好的画都在这里了,但这里的画确能代表当今国内写意花鸟画的最高水平。

尽管选画时尽可能的客观公允,但难免掺有编者的观点与偏爱,尚还有些有影响的画家作品未选入,那是因为大家对他们的作品太熟悉之故,再重复,似没有必要。我之所以着重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中年画家,因觉得他们很多人有功底,路子正,有创见,有潜力,肩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艺术使命,终年朝乾夕惕地砚田耕耘,名气可不怎么大,而他们恰是我国画坛的中流砥柱。借出书的机会宣传他们的成就,支持他们的事业,为他们作讲解员工作,我是非常乐意的。我想广大的读者也一定会赞同我的作法吧!

前面提到,因对许多作者不熟悉,撰文时只能侧重对作品的直接分析,采取望“画”生义的办法,就画论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很少旁及作者其它方面的介绍。入选的作品,几经筛选,斟酌至再,环肥燕瘦,各擅其胜,“浓妆淡抹总相宜”,若有缺点,只不过是大醇小疵的问题,瑕不掩瑜,故论析时只作肯定,未提缺点,我想若有“不相宜”之处,则留给有眼力的读者去品评吧!
限于我的水平与能力,绠短汲深,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作者、读者指正。
最后,向为热心提供作品的各位画家、乐于为本书写序的严摩罕教授和付研究员单人耘先生以及一心为读者着想而支持出版此书的江苏美术出版社的同志们一并致以深切的谢忱。

编著(吴国亭) 198810月14日于南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