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城市走向荒野,机器人深度研究正在加速

 RoboSpeak 2021-11-12

我们已渐渐成为了“室内一代”。

人类在室内工作、学习、吃饭、锻炼、睡觉和玩耍的时间,占比高达90%,未来这个趋势将进一步加深。

但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数据,在地球陆地约1.4亿平方千里面积中,70%是草原、森林、戈壁、沙漠、湖泊,人类长期活动面积仅在5%-10%,其中,城市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却又居住着世界70%的人口。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用工难问题凸显,户外和城市内的一些工作也开始出现少人化,未来诸多相关的工作和问题无疑都需要提前研究解决。

户外作业机器人就是人类肢体和智慧的延伸,正不断拓展着人类工作的范围。

但诸多户外场景不似室内环境单一,这意味着对机器人不断提出着新挑战。

▍户外机器人走出去的一大步

在户外,无论对于人类或者机器人,复杂地形和气候环境都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环境的复杂度又分为很多级别,户外机器人研究的难度也就有所区分。

总体趋势是以人类可活动范围为中心,逐渐向外拓展,从规范化到复杂化环境一点点过渡。未来,相信机器人会逐渐从城市去到荒野山林,从万里无云走到雨雪纷飞,最终出现各种细分类别的户外机器人。

目前,人类的户外机器人正在快速演变,在城市户外作业的过程中,机器人遭遇不平整坡面、雨雪天气已经是常态。

户外作业,机器人和人类一样,需要拥有更强特殊场景的“适应性”,显然,打造稳健“双腿”是实现机器人拓展更复杂户外场景的第一步。

短期而言,更加“稳健”、“灵活”的机器人,将对于人类开拓户外研究复杂场景起到极大帮助。

松灵机器人上周发布的新品BUNKERPro其实就非常符合这一趋势,加强型越野履带式移动底盘像极了一个小坦克,多悬挂组合+加强版避震器组合+防撞击结构设计,能极大减少了复杂地形冲击,使其轻松满足重载、防震、越野等要求。

在此前的文章中,可以看到BUNKERPro进行了深水测试,深位涉水机器人能够很好运转。从一个参数上可以看出端倪,那就是IP67。

IP67是防护灰尘吸入和防护短暂浸泡的重要指标,IP这个标准由欧洲电子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提出,描述了对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类别,分别根据两个数字大小进行分级,数字范围分别是0-6和0-8。

高IP等级往往是机器人等机电产品踏入户外环境加入至关重要的一步。目前例如汽车等很多户外系统就都是IP65 防护。Bunker pro的IP67在防尘防水上达到了行业高值。

实现IP67标准是一个重要的提升,这意味着松灵底盘在户外移动迈出了又一大步。

这点在也松灵机器人的其它产品上也可以看出,在11月11日松灵发布的两款新品上,就很好延续了对于户外机器人场景开拓的细分特性。

▍户外管道作业小能“腿”

在户外发展的情况下,有一类地形不仅对于爬坡防水有需求,对机器人的体积提出了更多要求。在大家都专注去做中大型户外机器人的时候,这款BUNKER Mini让人眼前一亮。

水道、矿场、管道、小型箱涵,电力发电站、野外机房等场景就是典型对体积也有要求的场景。这部分户外场景中,目前很多工作仍然需要人来完成。机器人侦测、安防、巡检、特种拍摄、特种运输、测绘等特殊作业机器人应用将有着非常多的拓展空间。

BUNKER Mini这款机器人无疑是松灵机器人针对这些特殊应用场景定义的。机身和履带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只有660*584*281mm,底盘高度只有65.5mm,整体可以说非常Mini。小体积不仅停车方便,在各类管道涵洞活动更是容易。

在功能上,BUNKER Mini延续了BUNKER Pro IP67防水等级,能够有效防止沙尘和水流侵入。

冲水,泡水,爬坡越障等等都不在话下。

(BUNKER Mini 深水原地自旋移动)

同时,据了解,BUNKER Mini同样可以30°轻松爬坡,整体负载为35KG,这个负载意味着其可以搭载各类检测设备和机械臂抓取搬运平台。

BUNKER Mini也依然支持零转弯半径,能在例如涵洞排水管道等狭小空间场景中灵巧转身,这让BUNKER Mini机器人能够有了更多在涵洞、山坡、野外等户外拓展性的可能。

(BUNKER Mini在涵洞排水管道巡检)

除此之外,BUNKER Mini支持定制高级操作模式(远程驾驶/自动驾驶),用户也可通过CAN总线协议与主控通讯,快速接入传感系统,搭建自主应用开发平台。

BUNKER Mini可以说是一款真正地为行业开发者提供了具备室内外狭小空间内越野移动能力的开发平台。

▍能高速“奔跑”的小车

另外一块性能升级的松灵新品是阿克曼线控底盘的Hunter SE。

Hunter SE的亮点有4个,分别在速度、稳定性、续航和越障能力上有了很综合的体现。

Hunter SE能以4.8m/s高速行驶,由于采取了模块化减震,能很好适应城市常规道路,一些小障碍模块的道路也不在话下。

目前来看,高速稳定的机器人在送餐、园区物流、巡检能依然有较强的开发价值,商用服务机器人风口已经在路上。

Hunter SE也采取了目前非常优秀的快拆电池设计,一块30ah的电池用完,可以直接拆卸换一块接着跑,研究和测试紧凑度都能得到较强的提升。

Hunter SE的额定动态有效载重也达到了50kg,能够爬坡30度,同样具备良好的上层开发性能。

▍未来的展望:更全面的开发生态

松灵机器人最近的新品都非常吸睛,无论是Bunker pro还是BUNKER Mini,抑或Hunter SE,从产品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专注移动底盘,松灵机器人正致力于细耕机器人行业的每一个细分需求。

在产品性能上,松灵很好掌握了这些产品的需求共性。强通过性能、高防护等级、全场景适应性,这是松灵能够紧紧贴合行业需求,用心打造高价比高性能产品的关键要素。

通过研发升级,产品打磨,新产品每次亮相,都能发现在性能上有了很大提升,更快、更稳、更灵活的移动底盘不断助力着更广阔范围的行业应用开发。更大载重,更高防水都是松灵一次次进步的明证。

而为了提升产品实用性和场景适用性,松灵学院也正在构建一个更广的平台。松灵机器人目前提供丰富的开源生态,预装ROS控制节点,并提供开源SDK、ROS_PACKAGE、用户手册。系列移动底盘产品已配备Gazebo,ROS2,ROS1 packages和开发教程。

结合1000+行业客户方案合作落地经验,松灵机器人不仅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评估,也能通过软件标准化开发套件,为开发者不断建立丰富的开源开发生态,提升软件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城市走向更广的户外场景,松灵的各类高性价比移动底盘正形成愈发完善的户外行业产品矩阵,拓展着无地形边界,赋能更多应用场景,也开创着移动机器人的全新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