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凯歌的《白昼流星》为何会引众怒?

 笑翁 2021-11-12

《我和我的祖国》问鼎三巨头已成定局,电影质量也好过很多人的预期。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唯独陈凯歌指导的《白昼流星》部分目前争议巨大,甚至有“引起众怒”之嫌,怒火不仅针对电影本身,也烧到了陈凯歌本人头上。

对电影的质疑通常是下面三点:
一、剧情生硬。非得把扶贫和航天两块结合起来。而且剧情与《悲惨世界》开篇相似,很有违和感。
二、人物刻板单薄。田壮壮饰演的干部太过套路,整个感觉像“17年”走出的人物。故事和人物很难让人有代入感。
三、夹带私货。儿子陈飞宇饰演的弟弟根本不像小混混,温良恭俭让的,并且因为国籍是美国,还被好多小粉红喷。


其实,可以看出来,“扶贫”这个主题在立意之初,陈凯歌要做的就是“双扶贫”。经济扶贫与精神扶贫。而二者比起来,精神扶贫更为重要。
在精神扶贫这条线索上,是两件事情促动的,一个是盗窃被原谅,一个是看到了航天英雄归来。所以,扶贫其实与航天并不分开,通过两个小混混的精神成长,将二者集合。
一个人,因为看到了航天,看到了未来与更广阔的世界,从此洗心革面。

很多人说两个人能冲上去抬航天员太扯了,肯定扯!但我觉得这已经是艺术化处理了,没有必要较真。


可是,我并没有说这部分桥段没问题。同样是反应小人物背后的大事件,与张一白导演的《相遇》相比,这部分《白昼流星》确实不打动人!

为什么?

太第五代了!实在太第五代了!

象征啊,画面啊,人物心理啊,我在看这部分时,满脑子都是上世纪中国某些当代小说影子。

时代变了!观众变了!于是,电影的节奏和技巧必须变!

作为7位导演中,唯一一个大名鼎鼎的第五代,陈凯歌在专业水准上还是大爷级的!画面无可挑剔,甚至高出其他6位导演一个档次!

可那股子浓浓的知识分子俯瞰工农群众的疏离感,那股子象征主义艺术范儿的诗意表达,还是从荧幕中泄了出来。

不是不好,但是在一个20分钟的篇幅里塞这些东西,只会让整个短片质感显得太糙!不合时宜!

我们更喜欢《夺冠》,从一个小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更真实也更生动。

《白昼流星》从开篇的旁白到最后刘昊然的热泪盈眶,一个远景纵马驰骋...这些画面足够好看,但不打动人了,就是不打动人了。没有小朋友那句“咱家天线太烂了”打动人。

别忘了,这部分的老干部可是没了生命。但是,影院中,起码我没有为这个伟大的灵魂逝去动容...总感觉,走过场。甚至,这个故事,他就应该去世。

至于电影以外的问题,我觉得没必要混为一谈。

不错,如果陈飞宇他爹不是陈凯歌,他不可能得到这个角色。完全可以由一个真正的藏族小伙儿来搭,效果一定更好。但投胎是门技术,这不服不行,没啥可说的。并且,陈飞宇在片中并没有犯啥错误,我觉得没必要苛责。

《我和我的祖国》这七个片段,在我心里,《白昼流星》属于中流,不算差的。

比如,文牧野的《护航》和薛晓璐的《回归》,我都觉得不好。

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见仁见智。

我的个人感觉就是:陈凯歌这部分没有到引众怒的程度,但他们这一代与现在的观众,真的产生了代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