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吃,才是真正的“抗癌药”

 悦乎学习 2021-11-12

8日上午10点,上海著名肿瘤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裕民,带着自己的新作《何裕民精准饮食抗癌智慧》等四本新书,来到“赵老师举栗子”直播间与众多网友互动。在直播期间,何裕民一一回答了网友对于肿瘤防控的疑问,网友们反响热烈。

何裕民教授诊治过的病例超过5万,为让更多读者和网友了解他的抗癌智慧,直播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他。

观点

人人都可能患癌,癌症只是慢性病

最近,关于“人只要一直活着,就一定会得癌症”的观点,在网络颇为流行。“'只要活得够久,就一定会患上癌症’,这话并非没道理。”何裕民说,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台精密仪器,随着时间推移,各种“磨损”“故障”必将发生,因此,老年群体患癌的比例会逐渐上升。但他强调,对于这种情况不必太担忧,患癌并不稀奇,也没有想象中可怕,“事实上,不少患者最后死亡,并非因为癌症,而是因为其他部位的器官衰竭”。

早在2002年,何裕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提出了“癌症只是慢性病”的观点。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综合多方面结果也达成新共识:合理应对下,癌症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类与冠心病、糖尿病类似的慢性病。这种慢性病有两个涵义,一是指癌症发展是渐进的慢性过程,二是指在免疫“监管”下,癌症可以长期休眠。

预防

坚决和不良习惯、情绪说再见

何裕民指出,癌症的发生发展约80%与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心理、个性因素有关,环境污染、遗传、医疗因素只占20%。抑郁、焦虑、反复挫折、自我压抑、不善于释怀等,或过度的精神心理压力、极度认真、长期疲劳等,常常触发人处于“临界点”及“临界区域”,或令细胞“突变”。他介绍,新的研究表明,至少50%的癌症可以避免或减缓其发生:从小事做起,换种活法,远离烟酒,控制盐、糖、油的摄入。一段时间感觉特别累、易出虚汗、神志恍惚、睡眠很差……这是身体处于“突变”“蝴蝶效应”放大之际,要提醒自己,身体开始发健康警报了,必须迅速调整。

何裕民建议健康人和癌症患者都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很多人认为,突然改变生活习惯会有不良反应,他并不认可:“马上改,马上见效。”何裕民以自己为例说道,多年前,他也曾有过吸烟史,但当意识到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性后,他立马将烟戒断,“在我接诊的5000余名肺癌患者中,99%的人在我的建议下戒烟成功,这对他们的生存质量有显著的提升”。

方法

癌症有“三六九等”,中西医结合效果更佳

癌症确诊后,到底该怎么办?何裕民建议,第一步应对癌症的性质有个大致的判断。在他看来,癌症也分“三六九等”,有惰性、进展型、恶性之分。对于甲状腺、前列腺等组织的腺癌,因癌细胞生长缓慢,临床上无相关症状,被认为是“惰性癌”,暂不必过度关注;而对于进展性的癌症,则要持续观察,积极治疗;对于食道癌等恶性肿瘤,则要通过必要的手段来干预,延长生存时间和质量。因为恶性肿瘤易转移,晚期常有发热、食欲差、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直接危害寿命。

在治疗手段上,何裕民主张中西医结合,两者各有所长,但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患者和专业医生来商议。同时他强调患者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临床数据显示,越是生气、焦虑、恐惧,就越是给癌细胞活跃的机会;反之,心态调整好,保持乐观,笑口常开,免疫力会大大提升,癌细胞便无法放肆,不论是对防癌,还是在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癌痛、延长生命周期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即所谓的“无心病,则无身病”。

建议

精准饮食调整,有效控制癌症

“学会吃,才是把癌症发生的可能,从源头掐断。”何裕民介绍,曾有调查显示,癌症和饮食关系密切。癌症发病过程中,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共占了60%—70%,这其中,35%—40%又和吃有关。所以,很多癌症是吃出来的,防范也应从管住嘴着手。

何裕民举例说,像林县食道癌高发,江苏启东、海门一带肝癌高发,这很可能和吃的食物及水质有关,或是食物和水里有些不利于健康的成分。

何裕民强调,针对癌症不同治疗时期,都应精准进行饮食调整,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癌症。

会吃,才是真正的“抗癌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