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至名归!这座“院士之乡”今天获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skysun000001 2021-11-12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今天,“六尺巷”所在地——安徽省桐城市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第13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图片
六尺巷礼让牌坊
 
这里是“桐城派故里”,也是“黄梅戏之乡”,自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设桐城县,距今有长达1200多年的建城史。全市拥有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四片(东大街、南大街、胜利街、北大街),已公布历史建筑206处,不可移动文物506处,非遗名录71项。

图片
桐城市区俯瞰图

图片
桐城市北大街

图片
桐城市南大街

图片
桐城市胜利街

图片
桐城文庙

明清时期,桐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涌现出方以智、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杰出历史人物,孕育出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的“桐城派”,归附作家1200余人,在中国文化史上蔚为高峰。

文脉赓续不断,如今这里依旧人才辈出,总人口75万的桐城地区,先后走出了3000多名博士、近20位院士,被誉为“院士之乡”。  

图片
桐城市孔城老街

近年来,桐城市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出台了《桐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定》,每年安排2000万元以上专项保护经费,用于历史城区的环境整治、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修缮整治利用等保护项目。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投入6.6亿元政府性资金。

在名城保护过程中,桐城通过树立标识、标牌、古城地图等形式,标记体现桐城的重要山水格局和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古城城池格局及历史环境要素,凸显古城背山面水、“龟形城池”的独特空间环境。严格控制古城核心保护区和历史风貌区的建设高度及历史街道走向等。

图片
桐城古城龟形城池图

如今,桐城市历史街巷保存完好,肌理格局保留完整,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双赢。

有历史文化、爱历史文化、讲历史文化,这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至名归!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一鸣;通讯员汪勇、潘月琴、李立新)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一鸣;通讯员汪勇、潘月琴、李立新
责编:张永群
编辑:王远方 吴亚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