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月之声:登泰山记

 江月之声 2021-11-12

游泰山记            

    【江月之声,独家原创】

  一直有个疑问:东岳泰山,在“五岳”中,论海拔高度,只有1532.7米,算不得最高峰,仅仅位居第三(西岳华山2154.9米,高度居于“五岳”之首,而且以“险峻”称雄于世);论地域位置,嵩山位于中原腹地,北瞰黄河,南临颖水,东通汴梁,西接洛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可为什么只有泰山被誉为“独尊五岳”呢?

  还有一个疑问:人们赞誉黄山,常常借用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诚然,徐霞客登临黄山无可置疑,但他真的把五岳都游览过了吗?尤其是泰山,他来过吗?

  我专门查询了一下徐霞客的游览群山的相关资料: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驰骛数万里,踟躅三十年”,被称为“游圣”。他到过天台山、武夷山、庐山、嵩山、华山、峨眉山、武当山、雁荡山、恒山、象鼻山等等,江月在此提醒各位看官注意了:徐霞客并没有真正登临过泰山!

  徐霞客并没有来过泰山!这算不算一个令人惊诧的新发现呢?

  而且,“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也值得商榷,徐霞客登临黄山后赞誉的原句是:“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在此基础上引申成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以至于以讹传讹了。

  登泰山,不能绕开岱庙,岱庙是历代皇帝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之处,与北京故宫、曲阜孔庙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建筑群。故宫,在江月眼中,可谓是雄浑、磅礴;孔庙,则是肃穆、厚重;来到岱庙,更多的感觉是庄严与神圣。

  那么,历代皇帝为什么频频来泰山祭祀呢?

  有这样的两种说法:一种是与传说有关,说是盘古开天地之后,为自己的壮举欣喜不已,大笑不止,不料身疲力竭,轰然倒地,于是,他的手足和身躯化作了东西南北四极以及山岳,他的血液化作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泰山就是头颅化成的,所以历代皇帝都来这里祭祀;另一种说法是泰山位居东方,是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自然也就光照四野,福泽四方,自然也就朝气蓬勃、蒸蒸日上了。

  岱庙,坐北朝南,前有岱庙坊,四角有登高望远的角楼楼阁,采用了三纵两横轴线对称的布局,而且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正中轴线如果自此向北延伸,画一条虚线的话,就可以穿山过林,一直延伸到泰山的南天门的中轴线上,总体布局按照祠祀建筑中最高标准修建,尽显皇家威仪。

  走在岱庙中,可见古汉柏树龙盘虬枝,耸立参天,据史书记载,它们多为汉武帝时所植。这些古柏,容颜沧桑,留有风霜雨雪的痕迹;静穆无言,相伴着朗月秋风。我想,当一代代帝王神情严肃、率领着文臣武将款款前行的时候,是否也与古柏两目相对,一个在询问,一个在微笑;一阵风吹过,这一边衣袂飘飘,那一边频频颔首。岁月,就在这光影中穿梭而去。

  既然泰山在帝王心中如此神圣,那么,他们是如何登泰山的呢?是不是怀着对上天的敬畏一步一行,缓缓而上,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的呢?

  其实,不是这样的。

  皇帝一般是先坐车驾,沿山路蜿蜒盘旋,愈往上走,山路愈陡,所以有“回马岭”的传说:马至此处,不能前行。由此,改坐步辇,前呼后拥,沿石阶登顶。顶峰之上,聚土筑台,皇帝独自与上天细语,感念上天眷顾庇佑,功德归于天。

  古之君王登泰山,充满了仪式感,在山顶筑“圆”台仰望苍天降福,在山脚筑“方”台感念大地恩厚。或许,在古人的心目中,泰山是有灵性的,泰山即天下,泰山安则天下安,国泰就会民安,民安就会千秋万代,国祚绵长。

  今之游人登泰山,则另有一番滋味。

  登泰山之乐,在于赏石刻艺术。有人说,泰山石刻涵盖了中国的书法史,此言并不为过。这些石刻,有的在路旁的岩石上,有的在远处的峭壁上,有的高居石坊门楣,有的隐约石桥中央。历代文人墨客的书法艺术融入石刻,如一幅巨型画卷徐徐展开,数量之多,种类之广,美不胜收,这是其他名山所不能比拟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泰山,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滋养,要慢慢游,才更有滋味。

  登泰山之乐,在于峰回路转。泰山的石阶起初并不陡峭,平平稳稳,整整齐齐,而随着山势渐次升高,台阶也变得直立高耸起来,于是民间有谚:“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足以道出登山之漫长与辛苦。我们一行四人就是从山脚走了六七个小时才到达南天门的。每一盘都有各自的妙处,如同读书,如同做人,不到新的高处,永远也领略不到新的境地之美,泰山如此耳提面命,江月受教了!

  忽然想到宋代诗人黄山谷的名言:“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旅行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时常禁锢在一个环境之中,假以时日,我们的视野就会被云层遮住,我们的身体也会失去天地精华的滋养,我们的灵魂也会因为缺少清新的空气而感到窒息。所以我很喜欢这样的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畅游泰山,放逐心灵。行走密林,天籁和鸣。穿梭历史长廊,谛听岁月回声。

  其实,给予我们灵感的,不仅仅是泰山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