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迎收听《人文清华》播客 | 李稻葵:清华学经济,哈佛当保安

 清澜茶馆 2021-11-12

大家好,欢迎您收听《人文清华》播客,这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之前发布的“人文清华”讲坛嘉宾的视频节目和相关微信文章由于时长或字数的限制,在编辑的时候忍痛舍弃了很多内容,为了更好地传播嘉宾们的宝贵思想,所以我们决定把这些珍贵的素材做成一档播客。让大家听到这些学术大师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不仅了解他们学术成就之所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而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也可以同时呈现出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和文化发展的一段鲜活的历史。

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您也可以在其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人文清华”找到这个播客。

另外,人文清华在抖音、头条、腾讯视频、百度视频、爱奇艺、B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都有同名账号,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各类内容。

在第一期节目中,会听到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的人生故事,一个小时候很能打架的孩子,后来在哈佛留学的时候做过保安,给犹太教授做过家庭厨师,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都在访谈当中,是第一次对外发布。当然,还有更多内容是他的专业观点,精辟独到。欢迎收听!

本期内容


图片

00:54  儿时经历与感悟:制度是打出来的

07:27  考上清华,开始走上经济研究之路

14:47  朱镕基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

20:11  在哈佛当过厨师、保安,开过警车

29:37  中国经济学的未来翘楚云集哈佛,当时没有想到中国有今天的成就

35:01  哈佛在方法论和思想上塑造了我

50:06  放弃纽约大学高薪,一定要研究中国经济问题

本期嘉宾

图片

李稻葵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和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1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1985年作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公司金融、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李稻葵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模式及制度变迁研究,在财政、金融、公共住房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部分内容摘要

儿时经历与感悟:制度是打出来的

张小琴:李老师,您的成长经历好像一开始是辗转了很多个地方?

李稻葵:是的,我的成长经历有时代特征,我在城市出生,在农村长大。因为我的父母都是“文革”期间在农村接受再教育,所以我从小在农村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再回到城市上高中、上大学。我在农村待过七年。那时从北京下放到湖南农村,反差极其大,最大的反差是行为方式。在北京的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是非常正规的,孩子们一般比较守规矩。到了农村就是森林法则,尤其到了小学,同学们之间有互相欺凌的现象,挨欺负了到班主任那儿评理,班主任会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自己都不能保卫,你还来找我?”那时候就告诉我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法则:规矩或者制度,是打出来的。在国际社会说到底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张小琴:后来也捍卫了自己的地位是吧?

李稻葵:必须这样。在湖南的时候一开始我老受欺负,打不赢别人,只能躲避。后来有一次下课之后,老师让我留下做清洁,我躲不了,别的小孩就趁机欺负我,我被迫反抗,打了其中的一个孩子。第二天我妈妈带着我去对方家里赔礼道歉,他家里是养牛的,那个牛的味道非常难闻,但是那个味道对我而言是属于胜利的味道,每次回忆都觉得记忆犹新,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知道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欺负我了。

张小琴:这个打出来的规矩,您觉得在以后也都适用?

李稻葵:当然是这样。这个打是实力比拼,商业也讲实力比拼,举个例子,如果中国移动手中没有这几亿的用户,它怎么建立国际标准呢?现在有了好几亿用户,中国移动说要设立一个全新标准,全球其他电信商、运营商必须跟着它走,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实力决定一切。

张小琴:这个对您人生的影响是什么?感觉您是不服输的人,整个人的状态都是被激发的状态。

李稻葵对,我最喜欢的状态是被人挑战,能激发我的能量和斗志。人生的仗不一定是拳头跟拳头之间的冲突,有时是一种认知的冲突。别人认知的是A,你认知的是 B,你是少数派,要坚持不懈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需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很有意思,我跟很多人交流,我经常问他们一个问题,我说你小时候打过架没有?有些人说打过,有些人说没打过。大部分的乖孩子、城里出来的没打过架,那些下过乡的、从农村出来的打过架,我就发现他们性格不一样。打过架的同行或者学者,总是有点个性,有点不服的心理,今天我不行,今天我被打了,但是不等于明天我不行。这个事是人性,我认为小时候没有打过架的,可能对人性的理解是不深刻的、不全面的。

图片

张小琴:缺一课?这一课是什么呢?

李稻葵:这一课如果让我总结的话,就是人性是有弱点的,人都是有一点欺软怕硬的性格在里面。所以需要制度、需要文化、需要形成一些礼仪去约束他。我曾经碰到一个美国参议院的政治领袖,他讲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他说政治是一种野蛮冲突的替代品,他说:“你看,我们在美国的国会天天吵架,但至少我们不打架。如果我们不吵架的话,说不定就打起来了。我们吵架是替代了我们野蛮的冲突。”很有道理。人民生活在进步,很多制度安排是避免野蛮的冲突。

考上清华,开始走上经济研究之路

张小琴:您是1980年从四川考到清华的?

李稻葵:对。1979 年清华大学恢复了经济管理工程系,1980年准备招收该系第一届本科生,清华的领导把经济管理工程系唯一的本科招生专业的名字取得很长而且有吸引力,这个名字是“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所有热门词汇都囊括进去了。我本来想报理科专业的,但我父亲是一名外交人员,他了解世界各地的情况,视野比较广,而且他非常关心政治时事、社会经济,目光比较长远。他说,中国以后需要的重要人才应该是具有理科思维,但是从事社会科学和社会管理工作的。他极力说服我报考这个专业。这一看法,在当时还是非常有远见的,我也很幸运,父亲帮我选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我的个性,符合我自己未来的志趣。

图片

张小琴:在那个年代你们学习经济管理这个专业是什么情景?

李稻葵:很有意思,我们那代人非常单纯,非常用功,求知欲非常强。坦率地讲,我们的老师那个时候专业的准备不是特别充足,但原因不在他们,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我们有教计算机的老师,有教数学的老师,但是没有教数学、计算机跟经济管理结合的老师。当时我们特别羡慕北大,经常去北大蹭课,我也非常羡慕人大,印象中还专门请人大的教授给我们讲课。我们那时候到处听课,到处听讲座,自学很多教材。

张小琴:您对经济学有比较清晰的概念是在什么时候?

李稻葵:到了大学三四年级才开始逐步建立起对经济学这个体系的认知。大学五年级,我去人大听课,当时教我们的是约翰·泰勒,这个人后来变得非常有名,那时候他刚博士毕业七八年。多年以后我在美国大学当老师时,有一天收到一个很厚的包裹,是出版社给我送的稿件,说是泰勒教授写的经济学教科书的书稿,请我审一下,我看了以后非常高兴。后来我到斯坦福大学访问时专门拜访了他,我说,您看我是您的学生,现在您的教科书我帮您审稿了,这多有意思。这几年相关部门请他来做经济学的讨论,我又有机会跟他同台讨论。这个缘分很有意思。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