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文孩子摸不着头脑家长焦虑!莫急:从这几点入手轻松提高20分

 123xyz123 2021-11-12

新教改首次提出了国学启蒙教育的目的是“完美人格教育”,今年9月全国中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的比例占到课本的51%,对语文应试综合素质要求逐步提高。

但是,当前古诗文教学对于孩子的影响却收效甚微。主要体现在:很多孩子对于古诗文是摸不着头脑,家长也十分焦虑,所以究竟从哪个方面努力,才能提高孩子古诗文能力呢?

文章图片1

一、通过阅读大量的历史典籍、诗词来培养孩子的理解

中国有很多的文人墨客,他们挥笔如墨,大量的历史多是从他们手中呈现出来。孩子可以通过结合类似翻译之类以“故事”这样的形式展开阅读,了解当时历史下的人物背景,文化,政治,揣摩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日积月累,不但能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能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并且能够对古文有自己一定的理解和语感培养。

比如:《史记·管宴列传》中从对管仲的的介绍来看他少年贫困,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在政治斗争中也取得了下风,可是鲍叔牙认为他是一个很有贤能的人,力荐齐桓公,等到管仲任用之后,掌管齐国政事,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会集诸侯,一统天下。而在管仲来看鲍叔牙是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当时天下都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颂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

而当我们在通过这层理解在多读几遍原文时会发现融通很多,这个时候我们还能想脍炙人口的《伯乐与千里马》,所以历史典籍熟读之后,许多中心思想往往都是相似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里建议读一些中国古代优秀典籍《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等,当然同学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而通过阅读,引经据典对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年考试对于鉴赏能力也是愈加重视,对于大量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背景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

例如:在杜牧的《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纷纷对夏天磅礴大雨和秋天的淋淋沥沥不太贴切,可是用来形容春雨的特点就可以产生美的感觉,“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欲断魂”可以说明路上的人并不是怀着游春踏景的心情,而是惆怅失意的,正好点明题目清明,也在侧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诗人当时处在“安史之乱”这样的背景下,北方经济破坏严重,自己又怀才不遇。

文章图片2

所以古诗词的意境是美的,不仅需要押韵这样的技巧,也是需要我们根据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来推测诗人所想表达的思想,所以大量鉴赏古诗词可以增长我们对古诗词技巧、作者背景等知识的积累,更能提高我们对古诗词“美”的赏析能力正如《唐诗三百首序》中所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学习并且掌握文言文诸多“技巧”

做一个“技巧型”选手的前提是需要进行兴趣培养的,这样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在诵读文言文时,要注意每篇文章的注释、通假字、一词多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同时也要积累实词和虚词的含义,这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积累。语文积累本可以将读过的和做过的知识点记录下来。

例如:在《鸿门宴》一篇文章中,坐就有一词多译,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的含义为坐下;而在因击沛公于坐,此时的坐为座位。在《论语》中,“不亦说乎”,“说”通“悦”,通假字实际上是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因为古代的字很匮乏,也没有现在的字典,所以字想不起来,就用了别的字进行代替,所以时代越是朝前通假字就越多,而名词活用动词在《曹秽论战》有一句“一鼓作气,公将鼓之”这里的鼓就是名词作动词表示击鼓的意思,在实词中常常出现诣;劝;课;风、化它们常出现在关于政事的文章中,这里建议使用工具书《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常用文言虚词词典》。积累是循序渐进的许多知识点都需要我们牢记,并且再练习中反复巩固。

家长需要做的是定期抽查,来保证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学习韧性,并且多多鼓励,因为古诗文学习不在一朝一夕,而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到后期,对孩子自学习惯的培养也有好处,进而能在语文考试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中取得高分数。

文章图片3

三、诵读熟练直至背诵

由于古诗文在教科书的比重中逐步提升,很多文章都要求我们进行背诵,并在考试中进行考察,但是由于文言文难以理解和篇幅过长,所以孩子对文言文也是叫苦不迭,其实在背诵前期需要掌握文章的意境和断句,意境在于能够了解文章含义和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内容,而断句则往往可以帮助孩子将句子分隔开,便于理解和朗读,两者相辅相成,能够减轻对文言文背诵的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