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征途中,贺龙手下这支红军,一不小心就走到了缅甸……

 哈哈狮的信箱 2021-11-12

在江边,他们看到对面出现了一些奇怪的部队,这些人说的话我们听不懂,军服也从未见过,武器却十分精良。红军战士推测,这可能是某个少数民族土司手下的“地主武装”。



长征中走出国境的红军


图片
1936年,中缅边境上的双方的武装人员——这摄影师没准是中国人,他拍摄的方向是从中国一侧朝向缅甸一侧,而且中国旗比英国旗高那么一点。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正中央的横杆应该是国界,两边竖立着双方的国旗,中国一方的人员是典型的滇军装束。

图片
参观云南讲武堂可以看到蔡锷、唐继尧塑造的滇军形象。

但对面就有些混乱了,除了一个戴盔形帽的洋人(当时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以外,其他人穿着的服装充满了艺术魅力,不禁让人琢磨当年红军看见这样一支武装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感觉。

等等,红军?!红军怎么可能跑到中缅边境?

历史上,还真有一支红军曾经来到中缅边境,他们是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当时叫做红二、六军团,指挥员是贺龙萧克

第一次听到这件红军长征走到外国的奇闻,是在制作中央电视台《讲武堂》节目的时候,和徐焰将军搭档一起讲红军长征,结果被他带歪了话题。

图片
你知道红军长征走得最远到了哪儿吗?有一支部队一直走到了缅甸!

目瞪口呆之下详细了解,才知道这件事虽然古怪却也合理。

红二、六军团长征的起点是湘西,贺龙在这里“两把菜刀闹革命”,建立起了红二军团。最初中央红军长征是想去那里的,派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队,于1934年7月出发赶赴湘西与贺龙所部会合。

会合是成功的,但也引来了蒋介石的警觉,他在中央红军去湘西的方向布下重兵。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先后打开了四道封锁线又突破湘江,损失过半的红军终于醒悟过来,中央红军转向贵州前进,到达了遵义,在那里召开遵义会议,抛掉了原来的左倾路线,由毛委员带着大家继续前进,后来他们又汇合了四方面军……1935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问题是,这个时候,红二、六军团还为了掩护主力在湘鄂川黔根据地和老蒋的130个团捉迷藏呢,直到11月份才启程长征。以他们为主力在1936年7月成立的红二方面军是长征出发最晚的部队。

这样一来,就出了一个“路线”的问题。

受敌情的影响,红军长征北上的路线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绕到云南,再从四川西部穿越雪山草地奔向陕北。这条路崎岖难行,但国民党统治薄弱,多有空白区,为红军的机动提供了条件——连崎岖难行也未必是个坏事,这不正好把白军“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吗?

问题在于,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从这条路过去了,国民党军尾随而至,原来的空白区,成了敌军重兵驻防的地区。贺龙他们该怎么办?

图片
抗战的时候,日军给这位后来的红色元帅起了个外号叫“花和尚鲁智深贺龙”,但贺龙的用兵实际上充满智慧,绝非有勇无谋之辈。

所以,他们用了一个简单的处理办法——总体上,红二、六军团还是走这条路,只是路线比红一方面军走得更靠南,更靠西,那边,国民党军还没来得及过去呢。

然而,这样一来,就给红军长征走出国境创造了条件——这条路,已经快要擦到边境了啊。

红军走到缅甸,是在1936年6月。当时红二、六军团分成左右纵队齐头并进,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作为左纵队到达甘孜地区。这里在民国时属于西康省(1936年叫川边特别区),是军阀刘文辉的地盘。

图片
国民党24军军长刘文辉,建国后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很受尊重,这应该与他曾为维护中国西南边陲主权的贡献有关。

毕竟刘也是一个军阀,面对红二、六军团时还是竭力抗拒——他怕红军来抢地盘啊!而且,蒋介石还派来了中央军16军协助他进行防御。

其中,国民党军在甘孜南部的重镇巴塘附近严密布防,这里本是刘文辉亲信傅德铨(138师6旅12团团长)部驻防之地,国民党中央军16军第58师参谋长沈凤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生,此时兼任四川巴安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率军来援。红军翻山越岭而来,见敌军已经严密设防,便没有去攻打巴塘县城,只在外围和敌军交战,而后便转道白玉县城而去。

图片
巴塘,已经到了青藏高原的边缘,今天被称为“川藏线的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就在巴塘外围的战斗中,红军有一个团转道向南再向西,试图通过绕道摆脱敌军的纠缠,和主力失去了联系。这个团的具体番号,至今没有查到,只知道他们属于开国上将贺炳炎的部下。结果,几天以后,这支红军走到了一条江的江边,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便是跨越中缅边境的界河——独龙江

也正是在江边,他们看到对面出现了一些奇怪的部队,这些人说的话我们听不懂,军服从未见过,武器却十分精良。红军战士推测,这可能是某个少数民族土司手下的“地主武装”

图片
大英帝国如果知道会把鼻子气歪的——那是我们为缅甸自治领训练出来的欧式军队啊。

这支“地主武装”的头头倒是没有敌意,态度很温和,给了我方联络人员一封印刷精美的信件,可惜没人看得懂。对方还给我们送来了一些粮食和酒,似乎是作为礼物。通司只会当地语言,面对红军五花八门的方言无能为力,双方只好比比划划地进行了沟通。

通过这样的沟通,红军还用银元买了一些必要的补给,随行的军医发现这个村子颇为富有,居然还有西药卖!这支武装虽无意与红军交战,但挡在那里似乎也不愿意我们继续向西走,红军此时对于少数民族同胞的政策很明确,对他们普遍进行争取,哪怕是地主也一样,所以也设法表达善意,说明目标是向北而不是向西。

休息过后,彼此没有发生冲突的双方握手而别,对方目送我军转道北上。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可能不过是红军严格执行少数民族政策的一段佳话。然而,战士们把那封信带上了——毕竟那东西印得精美,丢了可惜。

当这个团在白玉县追上了大队,遇到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终于弄懂了那是个什么玩意儿。

图片
开国上将甘泗琪,出身湖南师专,后来又到苏联读了莫斯科中山大学,是红军中绝对的高级知识分子。

懂英文的甘泗淇看过那封信,哭笑不得地告诉战士们——你们走得太远了,都走到缅甸的克钦邦去啦!这个,是英缅当局给我们的外交照会,意思是问我们从哪里来,越境目的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原来,他们遇到的是英缅殖民当局的边防人员和殖民地军。不知道缅甸那边是怎么记录这件事的,或许直到红军离去,他们都不知道已经和红色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外交活动呢。

瞧,真有红军长征走出国境的吧——还没有一个带着护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