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通读 第四章

 人也昔兮 2021-11-12

《道德经》通读   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此章名曰:道之大用。

解读《道德经》第四章,先要弄明白两个概念,体和用。

任何存在,都是体和用的融合,体为存在本质,用为本质存在之外象,没有体,即没有用,没有用,体无以存。为什么象是用,象是本质的外化,象体现了本质存在的意义,自然也表达了本质的妙用。

道,是天地万物存在之存在,其体和用是非常玄妙的,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里这样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两者,指的是道的体和用,它们是道的两个方面,所以是同出,老子说它们同谓之玄,这个玄该如何理解。

道不同于天地万物一切的存在,天地万物是由道化生化育的,这是根本原因。天地万物之体之用,全在其一身。比如说草木,或者说天地,草木天地,其体是被它们的象包裹在内的本质,天地草木之象,各不相同,各具其形,天地草木正是由它们的各有其形,首先构成了这个宇宙存在的万象,万象之有,是宇宙的大势,这个大势不是太阳,不是月亮,也不是一草一木所能构成的,而是由万象的共有构成的,天地万物和草木,在这个宇宙的大势里,各有其妙,这个妙,首先是它们的各有其象,然后是它们的各有其妙用。草木有草木构成宇宙大势的妙用,天地有天地构成宇宙大势的妙用。

从天地万物看体和用,体很容易理解,用也很容易理解,就是说,我们很容易认识到任何存在的体和用。但道的存在,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它的存在,和天地万物是不同的,就是说,道之体和用,更玄,更妙。所以,老子在第一章里以“玄之双玄,众妙之门”来概括之。

先来看道之体。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这样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就是道,它是“有物混成”。什么物混成道呢?十四章里这样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

把这两段经文放在一起看,道之体,就是有物混成的,什么物?简单地说,无色之夷,无声之希,无形之微,一个字,无。原来,我们所能看得到的天地万物,是从无化生化育而来的,玄吗?道之体,是无,同于天地之体吗?同于草木之体吗?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里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再来看道之用,道之用,简单地说,是它化生化育了天地万物。道在化生化育天地万物时,把道的体性——虚无——和道的妙用赋予了天地万物,道的妙用是什么,道本身是虚无的,它的妙用是通过它所化生化育地天地万物体现的。草木体现道之妙用,天地体现了道之妙用,由天地化生的万物,各以其象体现了道之妙用。天地万物所有的象,即所有的用,都是道之妙用,由如此万象之用共有了道之大用。

所以,道之用也谓之玄。

下面,我来解读第三个概念,自性。

道化生化育天地万物,赋予天地万物各具其形,各有其象。这是道的化生,老子在第二章里有这样一句话:“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作焉,是说道化生了天地万物,不辞,说的是道对天地万物的化育,简单地说,就是道把自己的本性赋予了天地万物,从不离开天地万物,或者说,天地万物的生存,生生不息,永远以道性为根本。就是说,天地万物各具其象的生存,有一个共同的本性,道性,道性是天地万物各具其有之体的本性,所以,天地万物恒常不变,所为的守常,实际上就是天地万物在各自的生生不息中,永恒地守道而不改。老子在二十五章里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就是道之体,天地万物依道而行,不改不殆,也是天地万物之本体。

天地万物,各具其形,各有其象,这是道化生化育天地万物赋予它们的自性,在这个自性里,不只是天地万物各有其形,还有天地万物的共有守道行道的本性,还有呢?就是天地万物各有其用。

道赋予天地万物的各有其形,各有其用,及同有道之本性,就是天地万物的自性。天地万物的自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各有其形,天地万物的各具其象是不一样,象不同,则它们的用也不同。太阳不同于月亮之形,之用,草不同于木之形,之用。

道化生化育天地万物,为什么要赋予天地万物以自性,或者说,为什么赋予天地万物以万象而存在。天地万物的存在,各依其存在和生生不息的不同条件,草木需要的条件,禽兽需要的条件,天地需要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同时天地万物自身不能赖于自己而存活,天地万物各有其象,各有其用,天地万物的各有其用共育了一切存在的生存条件,这也是道化生化育天地万物的又一大玄。

现在,我要拿人之自性,与天地万物来作一个比较。天地万物的自性,有三个基素:道性,各有其象,各有其用。天地万物的生存恒常不变,是因为它们守道行道,不论自有怎样的形,怎样的用,都不会把自己的形和用架于道之上。所以,宇宙间的恒常有序,根本的原因就是天地万物依道而生依道而行。

人,一样各有其象,各有其用,一样也有善之本性(守道的一个方面,就是守善),然而,人不比天地万物之处在于,人离道叛道,不守道,不行道。人把自己的象和用架于道之本性之上,蔑视本性的存在,妄欲妄行。这也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观人象所悟的大道失常,失在人,不知常在人,妄作凶在人,天地将恐裂将恐发在人,万物将恐灭在人。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得一的天地,得一的神灵,得一的万物,都没有“其致之”,“其致之”者,只有人,老子为道之失而叹天地万物将恐灭。

明白了自性,就很容易理解,老子在第四章里的这四句话的意思: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锐,锋芒;纷,乱而争;光,形色;尘,细微,弱小。

这是一切存在,其自性的形和用都有的,自性有锋芒;有纷争;有形色亮与暗之不同;有大小之别,强弱之分。

道在化生天地万物时,赋予它们第一基素是道性,作为它们生存之本性,会抑制天地万物自性的:锋芒太露,互有纷争,形色过人,大小强弱有别。挫天地万物之锐,解天地万物之纷,和天地万物之光,同天地万物之大小强弱。使天地万物中正平和,合和而生,相互依存,恒常而不自生。

化生化育天地万物,是道之大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也是道之大用。所以,这一章,说的是道之用。

道如何有此大用?

开始一句话说得很明白: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冲,是道有大用的根本。冲,是空虚,是虚无,但道的空虚虚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像空谷一样,虚而不盈。正是道的如此之虚无,化生天地与物。这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对于这样的一个道,老子不知道该如何说它赞美它,只能说:

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留下一部《道德经》,要人明道行道,读《道德经》,不是解《道德经》,知《道德经》,而是知道《道德经》里所说的道,明白这个道,悟自己的道性,而后守道行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