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所面临的局面是,内有藩镇不断坐大,外有吐蕃虎视眈眈,可谓内忧外患,甚至长安都曾数次沦陷,皇帝不得不逃亡避难。就在这样的境况下,唐朝中央政权愣是又坚持了近150年,直至907年才灭亡。这不得不归功于神策军,这支大唐最后的守护者。 01.建军 说到神策军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哥舒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一首唐代西部边陲的民歌,其中的“哥舒”是指唐代名将哥舒翰。 《唐会要》(卷78)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七月十七日,哥舒翰以前年收黄河九曲,请分其地置洮阳郡,内置军焉,以成如璆为太守,充神策军使。”神策军之名即起于此。 此时的神策军编制约两千人左右,只是唐王朝为防遏吐蕃而设置的一支普通戍边军队。 02.壮大 安史之乱起,玄宗抽调戍边军队驰援内陆,这种情况下,神策军在卫伯玉的率领下赴中原参战 公元759年,神策军参加相州之战。此战兵败后,卫伯玉带着本部人马逃亡陕州。此时,由于大量抽兵造成边境空虚,吐蕃乘势而起,包括原神策军驻地在内的大片领土沦陷,神策军失去了根据地,变得无家可归,只好留在陕州。卫伯玉所统之军仍沿用神策军的名号,卫伯玉为兵马使。 此时陕州是唐军与叛军的最前沿阵地,战事不断,在卫伯玉的努力下,曾大败史思明的进攻。神策军得到肃宗褒奖,受到了朝廷的重视,深受肃宗宠信的宦官鱼朝恩成为神策军的监军。 公元763年,吐蕃攻陷长安,代宗出奔陕州,鱼朝恩率领神策军护驾有功,神策军从此成为天子禁军。 由于节度使的权力日益强大,严重威胁到唐朝中央政权的统治,朝廷意识到直接掌握一支武装力量的重要性。由于神策军战斗力极强,重要的是不属于任何藩镇,于是神策军得到了不断扩编,其中较大规模的有两次。 到唐穆宗初年,京西、京北及振武、天德八道节度使及都防御使下神策一十二镇将士等共186700余人 ,为神策军的全盛时期 作为京师禁军,是镇守京畿的精锐之师,同时也是朝廷直接掌握的一支野战军,是唐朝中央政府维护统治,压制强藩,镇压起义的主力。 唐德宗贞元以来,京畿和关内陆区保持长期稳定局面,消弭了安史之乱以来的动荡形势,这和神策军的监临作用也是分不开的。 唐文宗时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圆仁说:“左右神策军,天子护军也,每年有十万军。自古君王,频有臣叛之难,唯置此军以来,无人敢夺国宝。” 公元880年 ,黄巢起义大军攻破洛阳,直逼京城长安。唐僖宗命大将张承范率领神策军迎战,当张承范视察神策军的时候,结果令他大失所望。 张承范看到了如下景象:当时神策军军士几乎是清一色的长安富家子弟,他们通过贿赂宦官取得军籍,一个个衣着华丽,骑着高头大马,看上去神气十足,却从未经受过战阵考验;听说要开赴潼关作战,他们吓得抱头大哭,泪流满面。为了逃逸征战,他们又以重金雇佣别人来冒名顶替。这些冒名顶替的无非是地痞、无赖、或破产农民罢了,根本就没摸过兵器,毫无战斗力可言。(见《资治通鉴》(卷254)) 黄巢起义军入关后,僖宗仓皇逃往蜀地,左右神策军或溃败,或为藩镇招谕收容。后宦官田令孜另招神策新军54都,每都千人,以都将分领,但此时的神策军已不复有当年之勇。 天复三年(903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朱温)击败李茂贞,逼昭宗杀死大宦官韩全诲等20余人,把参与的神策左右军的兵士并入左右羽林、龙武、神武等六军,神策军就此玩完。 04原因 神策军在抵御吐蕃、平定叛乱、震慑藩镇方面起了极大作用,神策军镇守关中以来,关中出现了近百年的和平,这在中晚唐是很难得的。 但神策军最终也难逃覆亡的命运,失败的原因有着各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特权为权贵利用,失去了本来的初衷。 朝廷给神策军各种优厚的政策,比如给养三倍于其他军队,并且经常性的额外赏赐,将吏迁转升任方面有优先权等。神策军作为唐中央寄予厚望的禁卫军,朝廷给予优厚政策的初衷是想通过此完全掌握并激励神策军更好的为朝廷压制强藩、稳定国家。 然而朝中很多达官显贵和长安豪门把此看作晋级升迁的捷径,争相将自己的亲信子弟送入神策军中服役,有的为了获得军籍,甚至不惜重金行贿,于是一大批纨绔子弟充斥于神策军。 其次是将领不思进取,战斗力急转直下。 神策军初组建时,军士多从边境抽调而来,他们久经沙场,战斗力爆棚。由于穆宗以后,神策军很少外出征战,长期的和平使得他们锐气消磨殆尽,将帅恃宠骄横,培植私党,腐化堕落,士兵纪律涣散,吃喝玩乐,侵害百姓,神策军战斗力急转直下。 最后是与宦官同流合污,走向最终覆亡。 唐朝中后期发生过多次叛乱,而太监自始至终都坚定的与皇帝站在一起,从而唐朝皇帝觉得朝臣不如宦官可靠,于是朝廷就将自己最信赖的人与最能打的军队结合起来,让宦官任神策军统帅。 神策军长期受到朝中宦官的控制,致使后来神策军统帅与宦官勾结,控制了唐中央。在穆宗之后的九位皇帝中,有七位是宦官所立,其余两位之一的敬宗虽然不是宦官立的,但他却死于宦官之手。宦官之所以如此嚣张,完全得益于他们对于神策军的掌控。 此时的神策军与其说是唐王朝的军队,倒不如说是宦官的力量。神策新军与宦官绑在一起,被卷入与朝臣的斗争,导致最终的灭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