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道就是爱 2021-11-13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是由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与其学生万章、公孙丑一起完成的。《孟子》共七篇:《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中梁惠王篇、滕文公篇、万章篇、尽心篇等都记载有丰富的社会经济史资料。《孟子》一书,共计三万余字,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却表现出了孟子儒家思想的精华。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与“法先王”的主张,确立了“天人相通”的理论,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弘扬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思想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后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孟子》一书语言精辟,文字流畅,如珠走玉盘,气势恢宏,雄辩机巧,极富文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堪称佳作。

  《孟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哪些核心思想?

       《孟子》一书所集中反映的核心思想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性善论。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四,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论”是一套唯心主义的说法。不过,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2)道德论。“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家与家的战争。

  “仁”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思想范畴。“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孟子也最重仁。孟子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仁”。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3)政治及经济观。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并在经济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仁政措施。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提出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的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