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纹饰鉴赏技巧(玉器高浮雕)

 古玉文化研究 2021-11-13

  诸位同学,玉友大家好,通过我们上一篇文章 “古玉砣工鉴赏技巧(浅浮雕)”的学习和研究,我深信,诸位只要认真去学习,我相信在座诸位皆对古玉浅浮雕的工艺与审美都有了一个综合性的提升,对于我们鉴赏古玉减地阳纹有了一个更深的认知。

古玉砣工鉴赏技巧(浅浮雕)插图

  如上图,上一篇文章中我曾提到,古玉高浮雕,也有几位比较性急的玉友私信问我,问方老师你为什么不一篇写完呢,高古玉浅浮雕与高浮雕不都是减地阳纹的一种么,我基本回复了请看下一篇详解,我们研究古玉,首先要理清一个思绪,这里要注意认真听(虽然古玉高浮雕与古玉浅浮雕只一字之差,但是完全属于减地阳纹的两个流派,在工艺,审美,推磨方式上都天差地别,两者之间千万勿混为一谈,这是对古玉收藏与研究古玉文化最基本的尊重。)

(减地阳纹流派之古玉高浮雕)

   对于高浮雕的审美与纹饰性质确定,如上图所见,(要认真注意听,对于高浮雕的性质认定很重要)是一件馆藏的西汉时期的螭龙纹玉剑首,这也是西汉时期惯用的一种兽身螭龙穿云纹,螭龙身体蜿蜒曲折,整体视觉效果分为三个层面,红色箭头标识的螭龙,橘色箭头标识的边框,也称为作业平面,或者水平面,黄色箭头所标志的为底子,整体低于水平面,那么,所谓高浮雕,便是纹饰高于平面,底子低于平面,通过这种高低的幅度来提高视觉差,形成高浮雕的视觉效应,与浅浮雕特征(纹饰持平于作业水平面)作为区分两者的标准。

浅浮雕(红色箭头的纹饰与作业水平面持平)

   开始写重点之前,先和诸位同学以及玉友闲聊两句,鲁迅曾说,一件事情,长篇小说如果能用短篇小说写清楚的,就尽量用短篇小说来写,如果短篇小说的事情能用一篇散文说清楚就尽量不要写两篇,因为人的脑容量的有限的,我们学习古玉也是,要学会扼其精要,比如我们都看过水浒传,很多朋友也读过,我也读过,而且读过三四遍,宋江,林冲,高俅的事情,那么在座诸位,你们能记得一百零八将分别叫什么嘛?我相信没有人能记得,那么三国呢,曹操,刘备,孙权,分别代表三个国家,每个国家每位主公下面有几位比较著名的战将?如果思路清晰的分为三条线去记,我想应该不难吧,但是混在一起就容易模糊了,为什么说这么一大堆呢,古玉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一篇文章过多的去使用修饰词,那么精华便会被覆盖,(读古玉文章也是,精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词汇紧扼古玉高浮雕而去)简单来说,上面说的这些基本都是辅助,铺垫,读的时候只需要大概记住就可以了,这叫线路,如果什么都记的话,很难记住,而且头脑容易混淆。

汉南越王墓玉剑珌,长4.8cm宽3.3cm厚1.1cm

  下面进入重点,诸位玉友及同学要认真的听,如上图所见,这是一件汉代时期南越王墓出土的剑饰的正面,如图所见,基本呈现的是初胚状态,红色箭头螭龙形态已经基本勾画完成,橘色箭头为水平面,已基本修磨出了初始状态,局部依然有不平之处,而黄色箭头显示,套管依然在继续向下深压,在进一步的减地,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套管痕迹。

(原始的套管取料工艺特征)

(管钻工具)

  管钻,一个极其古老的工艺,可追溯到文化期,一直贯穿整个古玉史,研究高浮雕必然离不开要对管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这是重中之重,这与上一篇文章浅浮雕的特征,取肉工艺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汉南越王墓玉剑珌,长4.8cm宽3.3cm厚1.1cm

   上图为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剑饰背面,如图可见,高浮雕纹饰主体部分为红色箭头,橘色箭头依然为水平面,黄色箭头,为套管取料区,我们从黄色箭头的区域可以见到,汉代玉匠根据套管大小和位置的需要,最起码更换了五种以上不同口径的套管,这种半成品有着极高的古玉研究价值,水平面我们依然可见残留着些许套管残痕,这说明了高浮雕的主体工艺为套管+推磨,先套管,后推磨掉套管痕迹,形成深度的凹点,古人制玉,其艰辛,令人敬佩

   通过上面古玉浅浮雕知识的学习,我相信上图这件西汉的玉剑饰对于鉴赏与审美必然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境界与深度,那么这些知识点便是鉴定古玉的钥匙,谁掌握了这个钥匙,谁便可以鉴定古玉,谁便是古玉真正的闺中密友。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白玉皇后之玺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螭虎纹玉剑首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螭虎钮玉玺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螭虎纹玉剑具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鎏金镶玉铜帐顶  

上海博物馆藏汉代螭虎纹玉剑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西汉螭虎纹玉剑首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螭虎纹玉剑具  

   文章最后,和诸位闲聊两句,古玉知识的研究,我们行内称为眼力,或者鉴定诀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像是一种专利,一种秘不外传的专利,有人靠此专利捡漏那些没有专利的人,有人靠此以以次充好坑蒙拐骗,余深以为悲哀,想一想很多古玩行里的老一辈收藏者,有很多人做了一辈子的古玩,还是那么小的店面,获利也未见多少,贡献更是无从谈起,深思之下,无外乎人人捂紧了思想的脑袋,见识的语言,不愿意互相交流,如此恶性循环,同行之间表面春风如沐却人人内心如临恶龙,中国古玉文化长此以往何有不断之理?以汽车为例,国际性现在做的比较好的跑车,每年都会参加大大小小的锦标赛,其实这种锦标赛是赔本的,不但赔本而且还要互相之间技术的竞争,其实这是一种技术的对抗,今年你引以为傲的专利技术,你拿出来了你赢了,也许明年你的专利技术就已经被别人取代了,那么你想一直赢便要不断的自我专利技术的创新,看似今年我输明年你输,其实大家都在赢,赢在长久,赢在专利技术的学习,研究,汲取,创新,对抗,向一个更高更远更先进实用的专利技术的进军,中国的汽车为什么不愿意参与呢,为什么会一直远远落后,国内为什么极少有这种知识专利技术的分享与对抗呢,因为中国有句古话,最是无利不起早,这难道和古玉圈当今现状不是如此相似,我写下这段话绝无崇洋媚外之心,而是为如今,古玉圈内人人捂着专利孤芳自赏而痛心疾首,抄袭者更是比比皆是,对于古玉文化毫无贡献,眼里只有(大拇指来回搓动第二三个手指),思想没有进步便是退步,知识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习,在于传播,而非囤积,这玩意又不是粮食,如此才有传承,若有一天绝技者身亡而道消,那你不配说你是一个古玉人,因为你扼杀了知识,断了知识的香火,对于古玉传承来说你是不孝,对于流亡在外的古玉,很多朋友因为没有古玉专利知识,而不敢贸然收藏并带回祖国,你是不忠,人呐,做收藏还是要有一点家国大义与情怀,余谨希望,看过这篇文章,掌握了古玉高浮雕专利知识的朋友,能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学有所成,去拯救那些风雨中的颠沛流离的古玉,给她们一个温暖的家,待她们像自己的孩童般,温柔,眼中有含笑,如此,吾愿达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