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发效能的衡量与考核方法

 blackhappy 2021-11-13

任何生产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这三个因素:人、流程和工具,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无法实现。

  • 人,即思想,也就是古人说的“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是制高点,也是高层建筑的基石。
  • 流程,即方法,也是古人说的“法”。研发效能的提升,也就是要提高投入产出比,既要增加产出,也要减少消耗。
  • 工具,即道具、器械,对应“器”。选对工具很重要,趁手的工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个要素:人

  • 思想的深度决定了生产力的高度。按照敏捷宣言,个体和交互胜过流程和工具,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但人的思想在短期内又无法提升,需要长期不断投入。
  •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逐渐改进:
    • 工程素养
    • 做事方法
    • 工程素养
文章图片1

做事方法

  • 研发同学要形成PDCA的思维,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形成闭环
  • 乔梁在《持续交付2.0》中提出的持续交付双环模型,我觉得是PDCA环的发展,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比如流程改进
文章图片2
  • 持续交付双环在流程改进中的应用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第二个要素:流程

流程的引入并不是为了给团队增加束缚,而是提高研发效能,即必须起到减少浪费,促进价值产生的作用

减少浪费

按照精益的思想,软件行业常见的浪费有以下几种:

文章图片6

促进价值产生

流程必须促进价值的产生,即价值产生的催化剂

文章图片7

流程改进

  • 流程改进一定要避免买椟还珠的行为,改进的目的是减少浪费,促进价值产生,而不是为了符合流程而走流程。
  • 如果流程已经阻碍到价值的交付,那么就要考虑优化流程。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第三个要素:工具

  • 工具是三个因素中最容易实现的,可以购买现成的,也可以企业自己开发,比如业界常用的有Jira、TFS、禅道、Tembition等,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导入。
  • 工具毕竟只是流程的载体,不能把心思都花在工具上,而忽略了人和流程,那就舍本逐末了。

工具和人

工具是人工作的道具,既要辅助人实现工作目标,也要把工作过程透明出来,方便干系人了解工作进展

所以工具的选型需要考虑几个因素:

  • 组织复杂度
  • 工具维护成本
  • 是否能满足流程需要
  • 是否方便获取状态报告

工具和流程

  • 工具是流程的载体,流程只有整合到工具中才能更高效率的被执行,尤其是流转的自动化
  • 正所谓术以载道,好的工具必须是符合企业文化,并能促进流程的自我改良的

工具和度量

  • 度量是研发活动的镜子,只有完善的度量体系,才能清晰知道哪里存在弱项,哪里是我们改进的重点
  • 缺少度量,研发过程必然不可见,更谈不上如何提升研发效能
  • 而度量必须通过工具实现,否则度量的效率就会很低下,如果度量本身要花费大量工作,那就得不偿失

度量原则

  • 度你所做,为优而量,这是度量的根本目标
  • 简单,减少度量工作量
  • 客观,不易受人为干涉
  • 尽量不与考核挂钩

较完整的度量框架

根据以往经验,及目前公司正在做的度量,梳理了一套较完整的端到端度量体系,可以参考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如何考核

既然说度量不与考核挂钩,那该如何采集考核数据?

建议从几个客观指标着手(有部分借用阿里)

文章图片12

团队互评

  • 也可以采用团队匿名互评的方法
  • 回顾会上,每个人给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进行评价,包括:综合评分、做得好的、待改进点

某项目团队互评结果

文章图片13

当然,任何措施若涉及到个人利益,必然会有变味的行为(坏味道),即使现在很火的OKR一样有走歪的,只能看这个措施是否能引导团队往正确的方向走,是否利大于弊。

内容转自 PMO前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