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奶奶的性生活,比你野的多

 留住好文 2021-11-13
最近,一个中老年相亲话题冲上热搜。
 
在相亲节目中,大爷大妈的硬核发言震惊了不少网友。
 
一位大爷想找老伴儿,上来直奔主题,想了解大妈平时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

「你有没有什么不良习惯啊?」
 
谁知大妈不走寻常路,直接回怼:

「吃了还饿,这是不良习惯吗?」

大爷继续发问:「那你身体怎么样,吃药不?」

大妈:「我一年都不吃一粒药。」

这对话堪称相亲修罗场。

还有一位大妈,没看上相亲的大爷,没有过度,直接拒绝:
 
「不是我的菜,我就是这么坦率。」
 
相比年轻人扭扭捏捏的互相试探,这些老年人相亲,倒显得非常直接。

表达需求也异常精准。
 
节目中一位大爷表示,想找一个年轻点的女人来伺候自己。
 
结果,被大妈直接怼:
 
「老伴老伴,注重的是“伴”,互相陪伴。」
「我为啥伺候你呢?咱俩不能互相伺候吗?」
「你摊巴(瘫痪)啊,伺候你啊,找保姆去吧。」

这些阿姨可是清醒的很,别搞那些弯弯绕,咱就有话直说。

这场老年相亲节目本可以与小品一决「搞笑」高下,没想到一看评论区,全是乌烟瘴气。

很多网友觉得,这些叔叔阿姨都是老不正经,年纪这么大还跑来相亲。

骂叔叔:这就是来找免费保姆的。

骂阿姨:真恶心,老了还这么作,孩子的脸都被丢光了。
 
图片
 
看完这些评论,我忽然一惊,难道老年人就不配谈恋爱吗?

这忽然让我想到前段时间腾讯的一则访台节目《和陌生人说话》。

有一期主题是:老年人的情爱江湖。
 
一位61岁的老人胡大爷,非常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性欲:
 
「你人再好,人家有几个亿,你那玩意灵不灵,同居晚上一睡觉就全看出来了。」

「我做过最疯狂的事情就是一天4次。」

谈爱和性够直接。

不过更直接的是网友的谩骂:
 
「真是越老脸皮越厚。」

「一群不要脸的色老头!正经事不干,满脑子男盗女娼。」

「太恶心了,两个老人搞在一起,这个画面实在是不敢想,实在是太恶心了。」
 
这些赤裸的脏话让我们意识到:

性,本身不脏。

碰上老人,变脏了!

爱,本身很纯洁。

碰上老人,就变污浊了!

陪伴,本身很温暖。

碰上老人,就成了坏人恶心社会!

但我想说的是。

他们并不恶心,也不是坏人变老了。

恰恰相反,「坏」的是冷漠的我们!


图片

衰老似乎成了诅咒,老了就必须孤独到死。

可是。

老年人需要性生活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奥丽芙基特里奇》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哦,年轻人不会懂。他们不会知道,那粗糙、苍老、布满皱纹的躯体,与他们年轻、紧实的身体一样充满渴望。
图片

也许,这才是老年人对性爱的真实感受。

只不过,很长时间以来,他们的性需求,都被我们忽视了。

而正是这种不被理解,导致了他们长时间的性压抑。

韩国导演李在容,曾经拍过一部《酒神小姐》,就把这种压抑表现的淋漓尽致。
 
该片的主人公素英,是一名年过半百的性工作者。
 
她一脸皱纹,却经常站在路边,问着路过的男人:

「给您开一瓶保佳士吧!」

「要不要谈个恋爱呢?」

保佳士是韩国的功能饮料,而这句话,就是性交易的暗语。
 
一旦遇到有意向的顾客,素英就会带着他拐进角落,进入自己的出租屋。
 

 
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当面对性的时候,这些自诩已经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年人,是多么扭捏。
 
像胡大爷那样勇敢说出来的人,太少了。

在更多老年人心里,“性”,仍然是一个充满羞耻的话题。
 
图片

「当中年人天天吐槽无性无爱的时候,老年人却还深陷在性爱羞耻中」

这就是当下,我们「性」态度的真实描述。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中说过:
 
中国人虽自诩人情味比西方人丰富,事实上却在开展两性关系之先,总是倾向于先确定它的人伦性,而不是在开展了以后发挥一已的主观能动性去左右它的去向。

图片
  • 点击上图,购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 原价 68元,书单优惠价 44.9元 



曾有一份在线调查,问题是:「你的父母还有性生活吗?」

根据收到的1000份有效问卷显示,85%的年轻人认为,他们的父母已经没有性生活。
 
然而「中国性学第一人」——潘绥铭给出的数据却是:

中国55-61岁的老年人中,53%的人每月有一次性生活,有39%的老年人可以达到每月3次。
 
谷雨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即便是80岁左右的老年人,仍有人会有一定的“性趣”。
 
图片
 
那么,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年轻人对父母的认知偏差?

也许,正如一位网友的留言所说: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羞于谈性,我们长大后父母羞于谈性」。

如果按照60岁以上为老年人的说法,这一代老年人,恰好是解放后性教育缺失的第一代人。

他们连爱都难以启齿,更别说性了。
 
年轻时,他们是被爱情遗忘的一代;

年老后,他们又成为被性遗忘的一代。

老年人的性生活孤独惧光,在人言面前无比彷徨。
 
 图片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书单君和同事谈到一个问题:

「当你老了,你希望能够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有同事说,想开一家便利店,什么都不干,光每天摆一摆货,码一码东西就能获得巨大的满足。

还有同事说,想在海边买个小房子,每天日出而起,日落而息。

······

书单君以前介绍过一个概念,叫「社会时钟」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情。

其实,我们多数人都活在这个时钟里:

图片

你会发现,人这一生,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别人扮演某个角色,却很少真正为了自己争取什么。

唯独到了老年,才真正有了时间。

那么,这些已经完成社会时钟的老人,每天都在想什么呢?
 
站在这样的角度上想,那些在公园里跳广场舞的大妈,那些在街上遛弯的大爷,其实都在享受他们的快乐。
 

一位来相亲角的大妈坦言:

「女儿那孩子刚两岁,什么都是我看着,我现在都70了,不想再为他们服务,所以我就想能找一老头,躲出去。」 
 
也许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老年人从来都没有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很多电视台很早就做了老年人相亲的节目,但并没有老人参加。

因为这些老人参加相亲活动,首先要得到子女的同意。
 
图片
 
即使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大爷大妈们走上相亲节目的舞台,他们仍然会不自觉地在相亲的时候问一句:

「你这次来,你的小孩们是同意的吧?」

孩子同不同意这句话,无奈但又真实。

可是。

是谁规定,老年人不能有「性」和「爱」的权利?

是谁规定,老年人不能有「性」和「爱」的自由?

他们已经为子女活了一辈子,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却依然不能做自己的主。
 
明明在应该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他们却被各种现实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图片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里,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中国人的成长,可以用父母枕垫,成人之后用社会关系做枕垫,老年则用子女做枕垫。

然而,中国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将原本可以全面盛开的青春阶段这一个高峰铲低甚至铲平,去填补老年时将面临的深壑;

用“别人”作自己“枕垫”的结果,亦可能导致对一己生命之主权的让渡。

图片
  • 点击上图,购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 原价 68元,书单优惠价 44.9元 


也许,是时候了。

是时候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和父母聊一聊,听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去正视他们作为一个「人」的需求。

理解父母一个人生活的孤独;

理解父母失落时的难安;

理解父母的难以启齿;

看清他们的热烈和勇敢。

就像主持人在《和陌生人说话》采访结束后,说的那段话:
 
「你看世间的人们,很多时候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能够坐下来听他们的故事,就是为了找那几个字:了解、理解、谅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