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并胸怀青云之志,成年后更是积极探索革新之路。他反对因循守旧,并不断地与朝堂中的一些顽固派做不懈的斗争,虽然支持者不乏其人,但反对者更多。不过诗人心怀社稷民生,却从不退缩。 王安石宣传革新路线的诗文具有较高的概括性,逻辑性也比较严密。作为儒家的信奉者,诗人既不同于古代法家那样旗帜鲜明,又表现了时代的局限性,他的《河北民》、《感事》、《白沟行》等名作,都展现出一种现实主义基调。下面介绍王安石很冷门的一首七律,颈联值得细读,最后两句更藐视一切困难。 ![]()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 北宋:王安石 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 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 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 去去便看归奏计,莫嗟行路有崎岖。 ![]() 王詹叔,名靖,是宋真宗时宰相王旦的族孙。他担任过河北大名府御史台主管、开封府推官等职。在抵御外族侵扰和改革科举考试等方面,观点同王安石一致。王安石执政时,他被任命为利州路转运判官,诗人希望他可以作为开路先锋,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这首诗是王安石为朋友送行时所作,利州路是北宋行政区名,包括今陕西南部及四川东北部地区。利州在今四川广元县,利州路的路治在今陕西汉中。 ![]() 开篇赞美对方学识渊博,堪当大任,“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王詹叔过去饱读诗书,曾任山阳太守,掌握着淮安县的官印。 古代称公子少爷为王孙,这里指王詹叔。五车书,语出《庄子天下》篇,形容藏书很多。山阳,即现在的江苏淮安县。前两句交代人物、地点,也高度表彰对方博学多才、高瞻远瞩,一定可以才尽其用。 ![]() 王安石非常赏识王詹叔的才华,也对他极其信任,此次他被外派离开京城,诗人也对其寄予厚望。“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诗人抱歉地说,您还未升任更高的官爵,就要辞别京都,到利州路作转运判官,协助推行均输法。 朱轓,指车辆旁的红色遮蔽物,用以挡尘泥,古代王侯大官坐的车才有此物。辇,是古代王室用的车子;毂,是木制车轮的中心。辇毂二字连用,指代京都。节,是古代使者所持的凭证。诗人托付王詹叔以重任,心中一定希望对方可以不辱使命,并早日归来,重聚时刻一起举杯痛饮。 ![]() 颈联进一步鼓励对方,“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诗人又深情地说,自古以来,伯乐很多,但千里马难求。像您这样的人才堪为北宋的栋梁,您对时事的议论、以及支持变法的各种主张,都令我感到非常欣慰。 封建社会中,农民们生活艰难,而那些王公大臣们却穷奢极欲,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更有很多人巧取豪夺,朝廷却拿他们毫无办法。加之其他的各种内忧外患,让诗人觉得,如果不下定决心进行革新,将难以让大宋王朝重新振兴。 ![]() 最后王安石再次安慰朋友,“去去便看归奏计,莫嗟行路有崎岖。”您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回来向朝廷报告成绩,诗人鼓励他不要担心路上的曲折困难。 去去,这里是快的意思;莫嗟,指不要害怕。“崎岖”二字,乃是一语双关,既指路面高低不平,也暗指推行新法过程中的将会遇到诸多困难。王安石深谋远虑,知道朋友此去困难多多,所以先提醒他做好思想准备。作者虽然没有千叮咛、万嘱咐,但这两句也是语重心长,充满真挚情感。 ![]() 王安石的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充沛,作者在诗中称赞王詹叔支持变法,是难得的人才。作者鼓励他不要害怕困难,而要坚持斗争,努力推行新法。 诗人同时又指出,革新事业必将取得胜利,尤其是最后两句,更表现出诗人藐视一切困难、并对变法运动充满信心的战斗精神。虽然最终革新失败,但不可否认的是,诗人曾经挥洒汗水、更不惜牺牲一切,并无怨无悔地度过了光辉灿烂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