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精粹】陈学忠教授自拟“抗过敏方”治疗阳虚型过敏性鼻炎临床体会

 经方人生 2021-11-13

导读:追溯陈学忠教授自拟“抗过敏方”的方源、组成,探讨“抗过敏方”在临床中的主治疾病及功效,通过两个典型医案运用及总结,体会“抗过敏方”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运用,以期推广于临床。

欢迎引用本文:

赵晓梅, 陈学忠. 陈学忠教授自拟“抗过敏方”治疗阳虚型过敏性鼻炎临床体会. 天津中医药, 2021, 38(9): 1130-1132.

ZHAO Xiaomei, CHEN Xuezhong. Professor CHEN Xuezhong's self-made 'Anti-allergic D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yang deficiency allergic rhinitis clinical experience.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 38(9): 1130-1132.

图片

陈学忠教授自拟“抗过敏方”治疗阳虚型过敏性鼻炎临床体会

赵晓梅1 , 陈学忠2

1. 海南澄迈县中医院, 澄迈 571900;2.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成都 610031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分泌亢进、鼻痒、喷嚏、鼻黏膜肿胀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由于鼻黏膜浅层和表面的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膜上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导致鼻黏膜处于致敏状态,并随着变应原再次吸入鼻腔,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刺激组胺等多种介质释放。
陈学忠教授系第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临床人才指导老师,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提出“肾虚血瘀”的学术观点,擅长治疗各类疑难病症。陈学忠教授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立经验方抗过敏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显著疗效。笔者为其学术继承人,特将陈学忠教授运用抗过敏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过敏性鼻炎源流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古代鼻鼽又称“鼽”“嚏”“鼽嚏”。鼻鼽病名首见于《素问·脉解》言:“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曰:“鼽,鼻出清涕也。”张介宾《类经》曰:“鼽,鼻塞也。”许慎《说文·鼻部》:“鼽,病寒鼻塞也。”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曰:“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灵枢·口问篇》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
2 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对鼻鼽的病因病机有多种认识。《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央土以灌四旁——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认为鼻鼽的发病与虚相关。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病侯》中记载:“肺气虚寒,卫气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寒之邪,风寒入侵,肺气不宣,津液停聚,鼻窍壅塞发为鼻鼽。”认为与肺气虚寒,外感风寒有关;《景岳全书·卷二十七·杂证·鼻部·论治》记载:“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雍塞,而多鼽涕。”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鼻部源流》云:“又有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由肺经受寒而成也。”均认为与外感风寒有关。清代何梦瑶《医碥》云:“常流清涕名鼻鼽,肺热者,肺热则气盛,化水成清涕,其不为稠浊者,火性急速,随化随流,不及浊也。”认为与“肺热”有关。《医方考·卷之五》鼻疾门第六十三·补脑散》中:“若阳气自虚,则阴气凑之,令人脑寒而流清涕。”认为与阳虚有关。清代郑钦安《医理真传》云:“病后忽鼻流清涕不止,喷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表药不效而反甚者何故?答曰:此非外感之寒邪,乃先天真阳之气不足于上,而不能统摄在上之津液故也。”《医法圆通·鼻流清涕》说:“肾络通于肺,肾阳衰而阴寒内生,不能收束津液,而清涕亦出。”均认为与肾阳虚有关。
陈学忠教授认为鼻鼽虽有寒热虚实等分型,但临床上以阳虚于内,外感风寒为多,阳虚尤以肾阳虚为主。患者素体阳虚,卫表不固,风性趋上,易犯肺卫。肺为五脏之华盖,肺开窍于鼻,故风邪上犯,肺窍受邪祟,故出现鼻塞、流涕。风邪犯卫,故发喷嚏。针对阳虚外感风寒证型,陈学忠教授创立了抗过敏方,该方除了治疗鼻塞、流清涕、喷嚏、鼻痒主症外,可有以下兼症,兼证包括面色黄或淡白,无光泽,或面部水肿;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小便清长,夜尿多;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平素畏风寒,四肢不温,易感冒;鼻腔黏膜苍白水肿;舌淡苔白,脉濡缓及沉细。
3 抗过敏方组成及功效
抗过敏方由麻黄、附子、细辛、桂枝、白芍、生姜、黄芪、党参、桔梗、五味子、大枣、当归、白芷、甘草14味药组成。由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加减组成。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麻黄辛温,发散风寒,附子辛热温肾助阳,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即助麻黄发散表寒,宣肺通窍,又助附子温肾阳启发肾气,鼓舞肾阳上达。3味药并用表里同治,上下同治,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得以温煦。现代医家研究发现,该方对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高建忠等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42例,根据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治疗评定标准制定诊断标准,有效18例,显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5.3%。Saito等通过动物实验与细胞实验研究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的非麻黄碱类成分,具有抑制IgE,间接抑制组胺释放和增加大鼠嗜碱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环磷酸腺苷含量的作用。
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治疗太阳中风,伤寒表虚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由桂枝、白芍、大枣、生姜、甘草5味药组成。郝万山述“桂枝辛温,解肌祛风,温通卫阳,以散卫分之邪。芍药酸苦微寒,敛汗滋阴养血而合营。桂枝配芍药,一散一收,一开一合,在发散之中寓有敛汗之意,在和营之中又有调卫之功”。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温胃;大枣甘平,益气补中,甘草调和诸药。五药合用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以桂枝汤救卫表之不足,宣发肺卫之阳而通鼻窍,而后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解鼻络之寒凝,资太阳之发散,附桂辛合用增强了温阳作用,麻桂辛姜合用具有很好的解表、发汗,疏风作用。陈学忠教授加黄芪、党参补气,取内生之寒,温必兼补之意;桔梗宣利肺气载药上行;五味子敛肺,滋肾;白芷辛香走窜通窍;久病兼瘀加当归活血散瘀。
4 典型病案4.1 病案1
患者女性,47岁,2018年9月2日初诊。因“反复鼻痒,喷嚏10余年,加重1个月”就诊。现病史:患者近10年反复鼻痒、喷嚏、咳嗽、咯少量白色稀痰,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给予扑尔敏、氯雷他定等药治疗后好转。1个月前患者淋雨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鼻涕如清水样,咽痒则咳,咯吐白色稀痰,并伴有头昏,影响工作生活,遂来就诊。患者平素怕冷,冬日发作频繁,夏天开空调易复发。诊时症见:鼻塞、鼻痒、咽痒咳嗽,鼻涕成清水样,咯少量白色稀痰,纳可,寐安,大便稀,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辨证:阳虚外感风寒证。治法:解表散寒,助阳益气。方药:抗过敏方加减,麻黄10 g,细辛4 g,附子15 g,五味子10 g,党参30 g,桔梗10 g,黄芪30 g,桂枝10 g,白芍10 g,白芷10 g,大枣15 g,当归10 g,生姜3片,甘草10 g。7剂,加水先煎1 h,纳诸药再煎0.5 h,药液分3次服,每次150 mL。
2诊(2018年9月9日):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仍感头晕,自觉腰膝酸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在原方基础上,加杜仲10 g,巴戟天6 g,4剂,用法同前。
3诊(2018年9月13日):患者无鼻痒、喷嚏及咳嗽症状,头晕、腰膝酸痛症状好转,无咯痰,大便每日1次,纳可,寐安,舌红,苔薄白。继续用上方治疗3剂。嘱平时适当运动,避免受寒。1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复发。
按语:该患者为中年女性,以鼻痒、喷嚏为主症,诊断为鼻鼽。患者平素怕冷,鼻涕清水样,咯吐白色稀痰,大便稀,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为阳虚之象,多于冬季及开空调时发病,为外感风寒,考虑患者为阳虚外感风寒,患者久病多瘀,治以抗过敏方以解表散寒,助阳益气活血,效果明显。2诊患者诉腰膝酸痛,加用杜仲、巴戟天补肾,强腰膝。
4.2 病案2
患者男性,62岁,2019年7月1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鼻塞、流涕、喷嚏10年,复发1周”10年来患者反复发作鼻塞、流涕、喷嚏,稍感风寒即发作,口服激素、抗组胺等西药,疗效欠佳,每次发作可持续1月到两月自行缓解。1周前吹空调后症状再次发作,故来诊。诊时症见:面色淡白,鼻塞流涕,咯白色稀痰,胸闷,寐差,双下肢怕冷,二便正常,舌体胖大,脉弱。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辨证:阳虚外感风寒证。治法:解表散寒,助阳益气。方药:抗过敏方加减,炙麻黄6 g,细辛4 g,附子15 g,五味子10 g,党参30 g,桔梗10 g,黄芪30 g,桂枝10 g,白芍10 g,白芷10 g,大枣15 g,当归10 g,生姜3片,甘草10 g。7剂,附子加水先煎1 h,纳诸药再煎0.5 h,分3次服,每次150 mL。
2诊(2019年7月8日):患者鼻塞、流涕、喷嚏症状好转,仍有胸闷,咳嗽咯痰,舌脉同前。上方加陈皮20 g,苦杏仁10 g,茯苓20 g。7剂,煎服法同前。
3诊(2019年7月15日):患者胸闷症状好转,无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双下肢怕冷的症状也明显改善。嘱停药,节饮食,避风寒。两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复发。
按语:患者为老年男性,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体质情况,考虑其素体阳虚,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受风寒之邪侵袭,故出现鼻塞、喷嚏;肺气不宣,津液不布故流涕;肺气不宣,故胸闷;痰湿蕴肺,故咯痰。首诊给予抗过敏方解表散寒,助阳益气,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诊时仍有胸闷,咯痰,考虑痰湿蕴肺,肺气不宣,加陈皮理气化痰,苦杏仁配桔梗宣肺,茯苓健脾利湿而收效。
5 结语
过敏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疗效欠佳。陈学忠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据阳虚外感风寒证型创立的抗过敏方是在挖掘经方内涵基础上,又创新性融入自身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果。据临床观察,该方疗效显著,丰富了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内涵,值得推广。在临床上,对于变异性咳嗽、过敏性哮喘及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只要符合阳虚外感风寒证型,应用抗过敏方均取得较好疗效。

图片
作者简介:赵晓梅(1965-), 女,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管理工作。

本期公众号责编:程琦
本期公众号审核:张震之

版权归天津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