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节新街上,看到有人卖追风果, 追风果最近蛮火,但追风果这个名字, 植物志文献中均没有提到,民间常见。 看名字知道,它在民间主要是拔风湿痹痛, 切开的追风果,卖药的人让我别碰,说会咬手, 我想它里面有一种刺激性的成分, 有点类似于蝎子草。 人碰蝎子草之后, 蝎子草的毒液进入皮肤里面, 会引起红肿热痛等刺激性反应, 民间用蝎子草治风湿痹痛。 蝎子草是辛,甘大热的, 辛热的东西中和体内的寒湿, 而其带来的刺激性的疼痛, 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风湿带来的痹痛。 追风果又叫桄榔, 桄榔在产地的用途,主要是他树干里面的淀粉, 产地人将其做食品用,类似于我们这边的藕粉。 本草中提到他的种子里,有淀粉, 及少量毒素,功效是去瘀血。 桄榔的毒素,刺激性的成分更多存在于果皮上。 铁树的毒性,也主要存在于他的种皮上, 当地人吃经过处理的种子,摄入的有毒成分比较少, 有一种蝙蝠,专门吃那种铁树种子的外皮, 于是其蓄积的毒性成分就特别多。 桄榔与铁树类似,有些特性是共通的。 文献中提到桄榔粉,可以治疗水土不服, 小伙伴认为: 水土不服是由于胃寒,所以呕吐,腹痛。 灶心土是火里面烧的,它是热的,寒热抵消,治疗水土不服。 我的想法是: 灶心土里面,含有当地人最需要的微量元素, 当一个人去到另外一个地方时, 由于缺乏这些微量元素, 就导致身体里面的酶,没法进行正常活动, 出现消极怠工的状态,不能正常的消化食物。 文献中提到桄榔粉可以治疗水土不服, 桄榔粉里面除了碳水化合物,还有很多微量元素, 他补充了这个地区的人,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希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检测, 能够更多地纳入到食品检测当中。 我们人体是一个大型的酶促反应, 所有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离不开酶的催化反应。 只有保证充足的酶活力, 才能够及时把身体里面的毒素排出去。 铜元素含量较高,铁锌元素较低, 铜元素对身体酶有钝化作用, 会抑制酶的活性,他对身体是有害的。 部分养殖动物身体里面多出来的铜, 最后又通过食物链,积累到人体中。 砂糖椰子(Arenga pinnata)来自于棕榈科,桄榔属。别名桄榔,莎木。 乔木状,茎较粗壮,花序腋生,从上部往下部抽生几个花序,当最下部的花序的果实成熟时,植株即死亡。 果实近球形,直径4-5厘米,具三棱,顶端凹陷,灰褐色(未熟果实干后呈黑色)。 种子3颗,黑色,卵状三棱形,悬胚乳均匀,胚背生。花期6月,果实约在开花后2-3年时间成熟。 其花序的汁液可制糖、酿酒; 树干髓心含淀粉,可供食用; 幼嫩的种子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饯。 果肉汁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必须小心取出种子; 幼嫩的茎尖可作蔬菜食用; 叶鞘纤维强韧耐湿耐腐,可制绳缆。 原植物图片: http://ppbc./sp/226599 《博物志》中记载:“蜀中有树名桄榔,皮里出屑如面,用作饼食之,谓之桄榔面。” 《华阳国志》载:“自梁水、兴古、西平三郡少谷,有桄榔木可以作面,以牛酥酪食之,人民资以为粮。欲取其木,先当祠祀。” 《齐民要术》卷十“欀木”条载:“吴录地理志曰交阯有欀木,其皮中有如白米屑者,干捣之以水淋之似面,可作饼”。 此处欀木也是桄榔之别名,桄榔木加工成面粉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捣碎,二是洗脱。 《本草纲目》:“桄榔面气味甘平无毒,作饼食腴美令人不饥,补益虚羸损乏腰脚无力,久服轻身辟谷”。 桄榔粉的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微量元素。 桄榔茎干的木质部非常坚硬,而且遇水后会迅速膨胀,因此被制成箭头用于狩猎或杀戮。 人们还利用桄榔木质地坚硬的特点,用它制作耕田的锄头。 桄榔锄头湿的时候比干的时候更坚韧,桄榔棕毛做绳索时,得咸水更愈韧。 桄榔的木质不同于一般的木材以木质部为主,而是含有大量的韧皮纤维,表现为古籍中所言桄榔木“紫黑色有纹理”。 其中的韧皮纤维吸水后膨胀,从而更加坚韧,这和其棕毛遇水后“愈韧”是一样的道理。 《本草纲目》:“桄榔子气味苦平无毒,主治破宿血。” 很多棕榈科植物的花序都可作为制糖的原料,如糖棕属的糖棕,鱼尾葵属的鱼尾葵等,这或许是造成“糖椰子”这个俗名的使用比较混乱的原因。 《南方草木状》中最早记述了桄榔可以制作绳索的价值:“其皮可作绠,得水则柔韧,胡人以此联木为舟”。 橄榄树枝叶上生脂膏,如桃膏,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状如墨锡,谓之橄榄糖,用泥船舶,干后,坚如胶漆。 岭南地区交通不便,造船物资相对缺乏,使用桄榔树须和橄榄糖这样的本土材料加固船身,虽然可能不如铁钉坚固,但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桂西南边陲小镇崇左市龙州县水口乡盛产桄榔粉,水口位于中越边境,是一个繁忙的贸易口岸,其建筑带有一定的越南风情。 这里将桄榔的树干加工成段,并剥皮,然后将树心粉碎成细屑。 另一类则是对细屑进行淘洗、过滤和沉淀,以获取较纯净的桄榔粉。出粉率达20%,与粉葛的出粉率接近。 这些加工桄榔粉产生的桄榔树皮是很好的燃料,现在仍被当地人用来烧火做饭。 需要指出的是,当地群众将鱼尾葵和董棕的树心制的粉也叫“桄榔粉”,所以这里生产的桄榔粉实际上有三种,根据原料的不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 制作桄榔粉一般是在夏季,在桄榔树开花之前。选高大的植株砍倒,剥去外皮,取出髓心,砍成小段。然后放到石臼中舂碎,再用石磨磨成细粉。 思考:髓心中的淀粉应该是,为了后面种子发育所储备的能量。他的果实好大一串,多子多福,因此需要更加努力,制备更多的食物供未来种子发育所用。 当地对桄榔粉的食用方法为开水冲泡,取1-2勺桄榔粉,加入少量冷开水,先行搅拌成均匀的糊状。 然后倒入滚开的水,边倒边搅拌,随着桄榔淀粉受热糊化,逐渐呈半透明的凝胶状,即可食用。也可添加适量白糖或蜂蜜以提高风味。 如果有孩子出远门,母亲都会为其准备桄榔粉带着上路。一旦在异地他乡出现腹泻等水土不服症状,则服用之,症状立消。 思考:现代医药学的研究表明,桄榔粉的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 元素分析表明,一些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元素如Fe,Zn,Cu,Se含量较高,Ca,Mg含量也很丰富。参考灶心土补充微量元素治疗水土不服。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桄榔在华南民族中的利用考略 葛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