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OCT专题 | 天堑变通途 “健康全息”技术助力 “主动健康”

 文进玲玉 2021-11-13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分会健康全息专委会 主任委员、重庆大学医学院智慧检验与分子医学中心主任 罗阳

伴随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升,对于健康的追求意识也进一步加强。针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早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成熟的核心环节,百姓对于是否患病的关注,也扩大到对人体健康状态判别的广泛范围。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国家不仅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新的概念——主动健康,即对整个人体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一个健康状态的管理维护。其主要目的在于,在发病之前或是亚健康状态,能够对疾病诱发进行判断以便及时干预,减少疾病给患者和医疗带来的困扰和负担。

2020年中国POCT年会期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分会健康全息专委会成立。健康全息的概念,旨在通过所有与健康相关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和监测,通过模型和计算,对整个人体提供全面的健康信息,深入了解健康状态,实现主动健康。其特点是实时不间断,连续覆盖多场景,多种类大数据,以及算法模型支持。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为检验医学提供了发挥学科特色的空间,也同时对检验医学的理念和技术创新提出了更多要求。

“全息”与“主动”交汇健康未来

作为了解人体信息最为成熟的手段,基因测序技术早已家喻户晓,但实际上即使是基因测序,能够做到的也限于对内源性的生理信息读取,进而反映出人体先天的遗传信息,或者在临床中实现疾病诊断支持;但在评判人体健康状况方面,基因测序能够发挥的作用反而有限,其受限原因主要在于,人体健康状况不仅会受到后天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同时对于人体健康状况的评判需要更为多元的数据信息和更为持续的实时监测,“健康全息”概念技术由此脱颖而出。
进入新的时期,我国开始努力解决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医疗轻预防”问题,强调医养结合、大健康等理念,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新思路,将“促进健康”作为未来医疗和健康管理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实现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的转变。作为实现未来医疗转型改革的先头部队,“主动健康”的提出将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和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减轻医疗保障体系负担,助力实现人民整体健康水平提升。由此,“主动健康”也为人所知,受到广泛认可。
在实现“主动健康”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人体进行健康指标的实时监测以及相应的主动干预,形成不间断的闭环,实现“主动”达到健康状态的目的。因此,作为技术手段的“健康全息”与践行健康战略的“主动健康”在此不谋而合,二者交汇之处,也即呈现出未来健康体系的蓝图。

健康全息实现“主动”目标

区别于临床医学理念,“主动健康”自概念伊始,就被要求走在疾病前面,其关注范围从临床诊疗周期,扩展到健康状态的实时全程。而“健康全息”所具有的“大数据+实时性”特点,正好对应满足了“主动健康”在实践中的技术平台需求。
目前,“健康全息”着力于可穿戴设备平台的创新项目开发,借助可穿戴设备进行个体化实时的健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借助POCT相关技术实现临床项目检测,同时在研发过程中强调对于设备功能的集成化、大规模的人群验证、针对长期检测稳定性的模型优化等过个技术层面。
另外,在“健康全息”的落地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开发将与医学产生更为紧密的交融合作,对获取到的健康标志物进行优化处理,实现动态趋势的判断,对整个生命健康状态进行精准评估和预警,为进行主动干预提供依据和指导。
尽管如此,“健康全息”仍然需要面对前沿领域的未知性和技术开发瓶颈的多重考验,其中在目前较为突出的就是时间和环境变化对于样本“均一性”的影响,例如:尿液中含有大量的代谢产物,且在日常容易获取,能够呈现连续的健康监测信息,是“健康全息”范畴中可选择的理想标本。但在连续的时间点上存在检测偏移的可能,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降低。而目前可采取的修正方法,则是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样本采集,通过大数据处理总结规律,不断更新算法模型和重复验证,而这也正是“健康全息”需要完成的技术攻关目标之一。

检验技术“给力”健康全息

检验医学的发展,带给临床医学越来越广泛的支持,成为临床决策中的重要环节,其中最为核心的原因在于检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同样,作为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检验技术成熟、便捷,也同样成为实现“健康全息”应用的组成部分。
近几年,基因测序信息处理、甲基化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以及单细胞图谱等学科应用日益增多,通过检验技术产生了大量有意义的数据结果,为研究人体内的多种指标作用于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和变化规律,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信息。而对于“健康全息”而言,检验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是助力其转化应用、实现其动态监测可行性的重要铺垫。
同时,检验技术的进步与融合,也将影响个体健康信息采集的形式以及预判的准确度。例如目前已经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检测的核酸检测技术,其准确性远优于抗体检测因而成为金标准,但核酸检测操作难度更大,假阴性也时有发生,因此针对抗体的免疫检测作为辅助帮助临床进一步确认,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对疾病提供更为严谨的判断。但是,传统检验技术并不能知道检测对象服用药物和接种疫苗的情况,这就需要更多健康信息的接入,形成更为综合的个体健康信息,用以进一步分析判断。而借此体现出“健康全息”终极目标的同时,也促使检验医学向实验室之外、向标本采集的时间之外,从实时动态监测的技术新思路,眺望未来的发展契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