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中国《四十一》

 孟玥 2021-11-13

百年中国《四十》百年中国《三十九》百年中国《三十八》百年中国《三十七》百年中国《三十六》百年中国《三十五》百年中国《三十四》百年中国《三十三》

《央视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

        著作权:央视  诵读:雄鹰

                    新青年

图片

                  文化伟人陈独秀

    安庆市西南二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关于这座山的名字,《怀宁县志》作了这样的记载,1879年安庆市北关有一位婴儿在这里出生,他就是陈独秀。当年安庆是长江沿岸的重要城市,陈独秀在这里渡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和传统的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的启蒙教育,是从四书五经开始的,祖父在他的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但僵化的教育方式,常常使陈独秀与严厉的祖父作对,但他又不得不屈服于母亲的眼泪,陈独秀后来在自传中回忆过早年的经历。1896年,17岁的陈独秀考取秀才,一年后却在南京参加乡试时落榜了。

图片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

   1900年,21岁的陈独秀离开家乡,来到上海,从那年到他死后归葬故乡,47年间陈秀再也没有回来过。1901年陈独秀东渡日本,那时的日本是维新运动的大本营,在那里陈独秀开始接触西方民主思想。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其后的三个月,陈独秀到处奔走,实现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简单的理想:办杂志。

图片

           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

   1915年9月15日,第一期杂志在这里顺利诞生,陈独秀给它取名《青年杂志》。一年后,他在「青年」前面加了一个「新」字,从此《新青年杂志》如横空出世,迅速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个重镇,民主和科学成为陈独秀的思想武器,后来这两个词根据英文译音,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其后几十年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

图片

                 求学时的毛泽东  

    在湖南,《新青年》成为青年毛泽东的必读书,当时,他正在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后来他回忆说:“《新青年》上,我很欣赏陈独秀和胡适的文章,他们一度取代了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为我的效仿的榜样”。在四川,当时任靖国军旅长的朱德,在朋友那里读到了思想激进的《新青年》,不久他依然抛弃了月薪两千大洋的优越生活,决定出国寻求真理。《新青年》成为许多青年人汲取营养的理论阵地。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大旗下,传统伦理的代表儒家思想成为《新青年》的攻击目标。

图片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


    两千年来几乎没有人对孔子的地位提出质疑,而胡瑜则把批判的矛头尖锐地指向孔子学说,在胡瑜,胡适,鲁迅等人的推动下,激烈的反传统启蒙运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1916年冬天,陈独秀来到北京筹款,此前,已经出版了六期的《新青年》,引起北京思想界的注意。正在酝酿北京大学改革的蔡元培,找到了陈独秀,在当年这间简陋的小旅舍里,两人第一次见面,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握手。一所大学,一个刊物,它们的结合将培育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思想运动。

   著作权:央视   诵读:雄鹰

〈诗歌与作者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处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