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中国《四十三》

 孟玥 2021-11-13

《央视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

        著作权:央视   诵读:雄鹰

                   文学革命

图片

                我国第一首白话诗

     这是1917年2月1日《新青年》上发表的一首白话诗。如此浅白直入人心的诗歌,今天看来已经非常幼稚,但在八十多年前却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它的作者是年青的留美学生胡适。

图片

                   留学美国的胡适

     在留学美国的几年里,胡适与同学们讨论的主要问题,就是中国文字改革。这时候刚刚创办不久的《新青年》也正在讨论这个问题。胡适给编辑部写信商讨,陈独秀极为热情地回了信。

    大洋之间,两位思想先驱,开始了触动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最初探索。在陈独秀的鼓动下,一篇《文学改革刍议》的文章,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后来这篇文章被认为是「中国文学革命的第一声进军号角」。

图片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一个月后,主编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打出「文学革命军」的大旗,一场以文学和文字为突破口的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一个星期后,曾在京师大学堂任教的林纾在《民国日报》上发表文章,强烈反对废除古文。

    这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思想交锋。作为北京大学著名的文字学家钱玄同加入《新青年》阵营,文学革命的声势更加壮大,他连续写信致陈独秀,猛烈抨击中国旧文学。1917年的春季以来,这场文学革命的讨论继续以书信与论文的形式进行,一批北大学生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热情参与,影响迅速扩大。

图片

              民国北大教授钱玄同

    1918年1月起,当时由北大六名教授编的《新青年》,开始采用白话文刊行,白话后来被称为国语,这是1916年回国的学生所使用的一个名词。

    随着新派知识分子在北大的聚集,新文化运动的规模也愈来愈大,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反对派的声音,为了引起社会的注意,扩大新旧文化的争论,钱玄同和刘半农在《新青年》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双簧戏。

图片

                著名作家刘半农

    他俩先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写作《文学革命之反响》,对文学革命表示反对,而后,刘半农则写文章,一一批驳。一来二往,新旧文学的争论显得热闹非凡。

    后来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一文中,称赞他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活泼,勇敢,善打硬仗」。在短短的两年内,《新青年》从一本同乡刊物,迅速扩大为一个有广泛作者队伍的思想刊物,吸引了大批当时思想活跃的青年。

图片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

    1918年,被看作是新文学诞生的一年。一年前,住在绍兴会馆的鲁迅,每天下午四点钟接待的客人是钱玄同,在钱玄同的极力劝勉下,鲁迅也加入《新青年》编委的行列。

    1918年5月,《狂人日记》发表了。这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新旧思想的交锋,围绕在北大和《新青年》周围蓬勃展开,理性的光辉使一代青年走向成熟,他们将成为这个世纪的主人。

著作权:央视   诵读:雄鹰

诗歌与作者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处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