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主证,对证用方---郝万山讲伤寒论(七)

 云蔚志读书 2021-12-13

一,中风还是伤寒

一个小伙子昨晚被雨淋,睡到半夜就全身冷得直打哆嗦,于是感冒发烧了。他随便吃了两片解热退烧的西药,出了一些汗。第二天早上一起来,还是头痛,身上还是痛,高烧不退。

1,矛盾的症状

依据先打哆嗦,后发热,又没出汗,以及头疼,作者的学生认为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

另外一部分学生不这么认为,根据是小伙子在就诊前挤公共汽车和喝热粥时出了点汗,加上头痛和发烧,那就是太阳中风证。

2,抓主症

在双方争持不下的时候,作者突然想到了《伤寒论》的第 13 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这个小伙子有头痛,有发烧,稍稍动一动有汗出,到现在还是在怕冷,正好符合第 13 条的这个症状。

那么,从第 13 条来看,就没有必要去辨别具体是中风还是伤寒了。

这个小伙子确实先有寒战,后发热,一点汗都没有,并且头痛,全身疼痛,是个比较典型的太阳伤寒症候。

可是,他吃了西药退烧药后,一活动就有汗出,就不再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也不是典型的太阳中风。这种情况就适合应用第 13 条,采取对症状用方的办法。这条不是对第12条太阳中风证的重复,而实际上是扩大了桂枝汤的适应范围。

即凡是太阳病,不管是否经过治疗,原来是中风还是伤寒,只要现在有头痛、发热、汗出、怕冷这四个症状,就可以用桂枝汤。这叫"抓主证,对证用方"。

(中医判断病症类型时,不仅仅要与典型症候对应,还要考虑前后症候的变化。如果病症已变化,不再是典型的症候,医生就可以依据主症,采用对应的药方。)

二,治疗特殊的化学中毒

1,未知的毒物

七十年代初,河北某城市的一个保密工厂发生了火灾,有 60 多人吸入了燃烧产生的剧毒物质,出现了严重的中毒症状。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以及天津、唐山等地区医院的西医大夫,都前去抢救伤员。

然而,他们都非常清楚,这种剧毒物质没有特效解药,只好对症治疗,呼吸困难的就给氧,呕吐不能吃饭的那就输液。这样治疗了二三天,所有的病人发热不退,胸闷、胸痛、憋气不缓解。

2,中医看病有咒语?

恰好北京中医学院有中医的老师在这里给西学中班讲课,他们就请这些中医来帮忙救治。

可是,作者从来没有听过这种有很长化学名字的毒物,而且中医书上肯定也没有记载过该如何用中药来解毒。作者毫无头绪,只能想到给伤者喝甘草水或者绿豆汤,担心被抢救的西医专家们笑话。

刘渡舟老师坐在旁边,一言不发。在看了三、四个病人以后,发现症状都是一样的。他在作者耳边说了两句话,"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

作者心领神会,用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合起来治疗。

用大锅熬药,清醒的人都拿大碗灌,不清醒的人就拿大的注射器往胃里灌。轻的病人,当天呕吐停止了,发烧退了。那个昏迷最重的病人,在第四天早晨也清醒了。

西医的负责人看到刘老师在作者耳边念念有词,以为中医是在用咒语或者口诀在看病。

作者解释道,那不过是《伤寒论》,并写下来给他看。

3,中医的思路

为什么这两个方子能够治疗这种化学毒物的中毒呢?

就是因为病人都有发热、呕吐,又都有胸脘的疼痛而且有压痛,就是“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而且他们的舌苔是黄厚而腻的,舌质是红的,表明痰热阻滞胸中,阻滞胸脘。

在实在辨病困难,辨症候困难的时候,抓主证用方就可以了。

这个思路来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第13 条。对于太阳病,只要对着这四个症状,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用桂枝汤就行了,不必要一定是太阳中风。

这个事情过去好些年,那个中毒最重的、昏迷时间最长的、在火灾中心的那位小伙子,几乎每年的春节,都来北京看刘老师,说刘老是他的再生父母。

(抓主证,对证用方的思路对于未知的病症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解救莫斯科戏院人质事件中,如果现场抢救的医生也能采取类似的思路,就可能化解掉绝密毒气带来的巨大损失了。不知在未知病毒肆虐时,中医是否也可以如此成功应对。)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

作者老师在世的时候,有时候半天能看六七十个病人,同时三个学生给他抄方,就是靠积累的丰富经验,对着症状来治疗。

一个病人自称得了乙肝,大三阳。老师只问了三个问题,是否口渴,大便如何,是否有肝痛。病人回答,口渴,经常有稀大便,肝区有时痛,有时不痛。老师就直接判断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旁边的学生就给病人开方了。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是肝胆有热,脾阳虚衰,津液不足。口渴、便溏就是脾阳不足,又因为肝胆有湿热未尽,这几项主证正好适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另外一个病人患有慢性结肠炎,大概有二十年的历史了。看到舌上很干,病人自称口干,且经常拉肚子。依据脉沉弦,病人的心情不好,判断肝郁。因为满足三个主证,第二个学生也给开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三位病人得的是糖尿病,口渴,容易拉肚子,心情也不好。口渴、便溏、肝气不舒这三个主证都有了,也开柴胡桂枝干姜汤。

老师有时候就是这样对着症状用方,疗效好,看病也快。

所以"抓主证,对证用方",也是我们一种治疗思路。

作者提醒本科学生做住院医生的时候,一定要辨病,又要辨证,然后立法,非常规范地用方。

而且在学习《伤寒论》的时候,需要背一些《伤寒论》的原文。一方面便于深入理解它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在临到用时,可以信手拈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