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巨洋水注》考略(三)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11-13

△又北过剧县西。

巨洋水又东北合康浪水,水发县西南<山其>山,无事树木,而圆峭孤峙,巑岏分立。左思《齐都赋》曰:<山其>领镇其左是也。

康浪水北流,注于巨洋。巨洋水又东北迳剧县故城西,古纪国也。《春秋.庄公四年》,纪侯不能下齐,以与弟季,大去其国,违齐难也。后改曰剧,故《鲁连子》曰:朐剧之人辩者也。汉文帝十八年,别为菑川国,后并北海。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错为侯国,王莽更之曰俞县也。城之北侧有故台,台西有方池。晏谟曰:西去齐城九十七里。

康浪水 今康浪河。《齐乘》卷二《益都水·巨洋水》:康浪水“即今香山南狗王河。《三齐略》日,康浪水在齐城西南十五里。”《清一统志》卷一七〇青州府《山川》:“康浪水,在益都县东。”按,清代益都县治今青州市,康浪河正在城东[1]      

<山其>山,比对上述腾讯地形图,溯源康浪河颇疑<山其>与今灵山、摩天岭等有渊源。

剧县故城。本纪国,战国齐剧邑,西汉初置县。治今山东寿光市南。西汉为甾川国治,东汉为北海国治。西晋属东莞郡,南朝宋及北魏、东魏属北海郡。北齐废。[2]纪国故城位于山东省寿光县纪台镇纪台村、黄孟庄、冯家庄周围,系东周、汉遗存。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南北长 1550米,东西宽1200米。1989 年勘探发掘东北城角。现残存有城东南角、西南角、西北角汉代城墙三段,共长864米,残高2~5米,宽5~15米。黄褐土分层夯筑。已探明城外四周均有护城河,宽20米左右。城内文化堆积厚约 1~3米。东北部有一土台,现长 67 米,宽52米,高约 12米,黄花土夯筑。台东南角暴露有大量汉代砖瓦及石柱础。采集有战国时期泥质灰陶树木双马纹半瓦当、篇残片和汉代泥质灰陶钵口、罐口、碗口、卷云纹“长乐未央”瓦当、花纹方砖等。纪,周国名,姜姓,侯爵,春秋时灭于齐,在今山东寿光县南。《左传隐公元年》“纪人代夷。”应劭曰:“古纪国,今寿光县纪亭是”。《齐乘》载,纪城,在寿光县南三十里,即剧城也。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寿光县志》载为春秋纪城,汉剧县治所。[3]

耿弇破张步于临淄,追至巨昧水上,僵尸相属,即是水也。巨洋水又东北迳晋龙骧将军、幽州刺史辟闾浑墓东,而东北流。墓侧有一坟,甚高大,时人咸谓之为马陵,而不知谁之丘垄也?

辟闾浑墓,晋隆安二年(398),南燕慕容德攻占青州,杀辟闾浑。墓在今青州何官镇之臧台,墓西五里有马陵台[4]。陆帅认为慕容德入青齐时,辟闾浑被追斩于莒城,即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周边。其尸骨由莒城回葬广固,必然要经过慕容德的同意。则该墓的营造时间,当可断在南燕时代。辟闾浑盘踞青齐多年,在当地自然颇有声望影响。安厝其尸骨,恐怕与特赦其子辟闾道秀、招揽贤才一样,是南燕政权安抚当地旧有势力的一种举措[5]

巨洋水又东北迳益县故城东。王莽更之曰涤荡也。晏谟曰:西去齐城五十里,司马宣王伐公孙渊,北徙丰人,住于此城,遂改名为南丰城也。又东北积而为潭,枝津出焉,谓之百尺沟,西北流迳北益都城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胡为侯国。又西北流而注于巨淀矣。

益县故城,按方位推析颇疑与寿光市南环路一带规模庞大的呙宋台遗址有渊源。该遗址位于寿光市孙家集镇呙宋台村西侧,系商、西周、汉遗存。面积约 80 万平方米。文化佳积厚3~4米。采集遗物有:商代泥质灰陶绳纹罐;西周陶片以夹砂和泥质灰陶为主,夹砂褐陶次之,少量红陶。纹饰有绳纹、堆纹、弦纹、网纹、三角纹、云雷纹,可辨器形有鬲、篮、罐、豆、盆、陶拍,以及铜爵、觚、辔和石铲、斧、镰;汉代铜熏炉等。(见《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99)[6]

北益都故城,位于今寿光市古城乡古城村南侧,系汉代遗存。古城平面呈圆角方形,城墙东西长 780米,南北宽 644米。现残存东城瑞长约50米,残高2~3米宽2~13米,黄粘土分层夯筑。城内文化堆积厚约1.50--2米。1988年出土“货泉”铜币 75公斤。采集有汉代泥质灰陶盆口、绳纹盆口、罐口,以及铜洗、“大布黄千”铜钱、石钱范等。民国二十五版《寿光县志》载:“王胡城,在县城北十五里,古益都城也。《汉书》王子侯表: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封淄川懿王子胡为益都侯,即此。故俗相沿曰王胡城。”(见《文物》1985 年第3)[7]

巨淀,即巨淀湖,古作巨淀,钜定,又名青丘泺。北魏至元代,其主要入注河流淄河在湖中淤积成堤,将巨淀湖一分之二,西南谓之巨淀湖,东北谓之清水泊。民国时期两湖渐干,建国后基本消亡;韩美、张维英等学者认为这些古湖泊的消亡与气候变化、河道迁徙、人类活动有关,其中河流改道是湖泊消亡的主要原因。[8]

图表 1摘自韩美; 张维英; 李艳红; 张丽娜,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形成与演变,地理科学,2002-10-28

△又东北过寿光县西。

巨洋水自湖东北流,迳县故城西,王莽之翼平亭也。汉光武建武二年,封更始子鲤为侯国。城之西南水东,有孔子石室,故庙堂也。中有孔子像,弟子问经,既无碑志,未详所立。巨洋水又东北流,尧水注之,水出剧县南角崩山,即故义山也。俗人以其山角若崩,因名为角崩山,亦名为角林山,皆世俗音讹也。水即蕤水矣。《地理志》曰:剧县有义山,蕤水所出也。北迳<山其>山东,俗亦名之为青水矣。

寿光县故城,即牟城故城。位于寿光市洛城镇中心牟城村东北200米,系汉代遗存。城址平面近方形,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约400 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城墙已平毁。城内文化层堆积厚约1.5米。采集有汉代泥质灰陶豆把、豆盘等。民国二十五年版《寿光县志》载:“牟城为古时寿光县城,即前汉时县城”。[9]

尧水,即古蕤水,亦即今山东之尧河。《水经·巨洋水注》:尧水“出剧县南角崩山,即故义山也……水即蕤水也”。《清一统志·青州府一》:尧水“即古蕤水也。源出临朐县东北尧山,北流径昌乐县西二十里。又北径寿光县东, 又东北流入丹水”。今丹、尧合流后仍称尧河。[10]

角崩山,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北之尧王山。[11]

尧水又东北迳东、西寿光二城间。应劭曰:寿光县有灌亭。杜预曰:在县东南,斟灌国也。又言:斟亭在平寿县东南。平寿故城在白狼水西,今北海郡治。水上承营陵县之下流。东北迳城东,西入别画湖,亦曰朕怀湖。湖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东北入海。

东、西寿光二城,按《寰宇记》卷一八青州寿光县:“斟灌城,亦名东寿光。”东寿光城,即斟灌城;西寿光城,即汉寿光县故城。[12]东寿光城(斟灌故城)位于寿光市留吕镇东、西料灌村周围。系汉代遗存。平面呈方形,东西、南北各长1500米,面积约225 万平方米。城墙早年平毁。斟灌河自西南而来,沿南瑞和西墙外侧分流。城内文化堆积厚约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罐口、盆口、简瓦等。民国二十五年版《寿光县志》载“斟灌城,在今县城东北四十五里,按《竹书纪年》:'夏帝相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浇师石灭斟灌即此。”(见《寿光县志》)[13]

别画湖,又叫朕怀湖、长泊湖。东汉中期开始解体,北魏时分解出黄荞洼、莲花坡,元明之际又分解出永安湖、高庄洼。民国时期,别画湖及其分解出的湖泊全部消亡。韩美、张维英等学者认为这些古湖泊的消亡与气候变化、河道迁徙、人类活动有关,其中河流改道是湖泊消亡的主要原因。[14]


[1]吕朋:水经注》校笺 ——以《泗水》、《沂水》、《沭水》等篇为中心,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3]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册), 测绘出版社,2011-06,第333页。

[4]《水经·巨洋水注》考释&王新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朐县委员会学宣文史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  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朐县学宣文史委员会,2003.11,351

[5]陆帅;东晋十六国后期的青齐政局——以辟闾浑家族的活动为中心,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6-03-20

[6]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册), 测绘出版社,2011-06,第332页。

[7]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册), 测绘出版社,2011-06,第334页。

[8]韩美; 张维英; 李艳红; 张丽娜,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形成与演变,地理科学,2002-10-28

[9]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册), 测绘出版社,2011-06,第334页。

[10]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1]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2]吕朋:水经注》校笺 ——以《泗水》、《沂水》、《沭水》等篇为中心,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3]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册), 测绘出版社,2011-06,第334

[14]韩美; 张维英; 李艳红; 张丽娜,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形成与演变,地理科学,2002-10-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