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内容是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谈到“双减”之后中小学校最该减的是什么。 朱永新教授说,学校要善于做减法。他主要讲了四点:教育的时间是不是需要减少?学习的内容是不是需要减少?各类检查要减少,各类无效的会议要减少。 可以说,朱永新教授的这一席话,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教育的时间是不是需要减少?近年来一些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时间越来越长,说白了就是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时间越来越长。其根源就是我们的评价机制就是唯成绩论。地方和家长向学校要成绩,学校向老师要成绩,老师向学生要成绩。考试成绩从哪儿来?实践一再证明就是简单机械的题海战术。 笔者见过这样的老师,玩命地让学生购买资料刷题,她和学生为此付出的努力远比其他学校的师生要大得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初中毕业会考中,这位老师所带的科目名列全区第一,从地方到学校到家长,都很高兴,都很满意。 因此,如果简单地以成绩论英雄,那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根本减不下来,刷题时间根本减不下来。 第二,各类检查要减少。如今的中小学校,除了教学工作之外,其他方面的工作也不少。师德师风、校园建设、卫生安全、普法禁毒、综治维稳、周边环境、心理咨询等等,几乎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能牵扯到学校,这些工作都要有布置,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检查,为了迎检,学校要准备相关的材料资料。 比如近期有个地方要对该地所有学校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督导检查,检查的C级项目接近100个,每个C级项目下又有若干小项目,每个C级项目要装一个档案盒,所有的资料接近100个档案盒。这样的工作量只能动员所有老师全部参战,集中精力补充完善资料,迎接检查。 这些检查挤占了老师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干扰可想而知。 第三,各类无效的会议要减少。有的中小学校的领导,喜欢开会,喜欢开长会,有的还喜欢占用老师的下班时间休息时间开会。其实学校的好多会议,内容重复,毫无新意。比如开学初的会议,每周的例会,都是喋喋不休地讲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批改作业怎样监考等等,这些事儿根本用不着重复讲。如果反反复复地强调要求,那就说明会议的低效和无效,学校工作的低效和无效。这个时候校长就要想想法子,而不是反反复复地开会强调了。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要有活力,教育的活力来自哪里?来自于健康的教育体系。因此,中小学校,减法不做,教育难行。校长们要好好想想怎么做减法,怎么做教育,怎么让学校、老师、学生更有活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