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隋唐到清末时期的选官制度。既是考试,便会有人想作弊走捷径。特别是明清时期的科举,作弊手法更是五花八门。 清朝时科举考试的“袖珍型”作弊书 古今考试作弊的原理无非都是请人替考、夹带抄袭、出钱买题等等。“枪手”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晚唐,到了晚清,枪手甚至已经职业化。 明清时期的科举号舍 夹带就是带经书或将经书抄录在随身物品中入考场作弊,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或写在衣物上、身体上。 作弊工具:麻布坎肩夹带 代考就是请人冒名入场考试填写试卷。枪者,就是请人代做。受雇替考的就叫枪手。由于古代社会没有今天诸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为了防止替考等现象出现,就有了“识认官”这一职位,需要识认官临场识人,以防冒名顶替入场。到了清朝,还出现了“准考证”制度。 清代科举考试准考证 后来枪手不易进场,又出现了“龙门试卷”,即两名考生,互相写对方名字。一名考生有才无钱,一名有钱无才。 最奇特的一种作弊术叫“飞鸽传书”,考生平时训练飞鸽送信,到了考试时,夜里将鸽子送进考场,考生将试题传出,另叫人在家中写好答案,再送入考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