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 文|李清浅 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小又新东方的英语课给停了,现在已经两周了,钱也已经给我们退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给他停英语课。 他从小班开始正儿八经接触英语,从大班开始,陆陆续续一直在外边报班学,到现在也算学了四年多了。 他现在有五个课,分别是英语、围棋、美术、书法、编程,美术和书法是他喜欢的,主动要求报,编程他也很喜欢,英语和围棋是我帮他报的,英语没有征求他意见,因为感觉这是必须要报的,毕竟,班的孩子都在报。 围棋当时他也表示了喜欢,说想报,后来也提出过不想学了,我没同意,因为感觉应当能坚持下来,到现在他陆陆续续学了三四年,虽然不像有的孩子拿下业余四段五段,但是我感觉寒假应当可以考到业余一段。 为什么报英语呢,好像真的是从众,觉得很重要,而且大家都报了,加上他们学校的英语的确学得很浅。 说起来大家都有英语焦虑,他一个同学的妈妈某天和我说,隔壁小学的英语,学得有多扎实,隔壁的隔壁,每周有几节英语课。人家的孩子可以不在课外报班,咱们不报不行。 不好意思地说,隔壁的隔壁小学,虽然学得那么扎实,很多孩子应当也在外边报了班。 最近开始上延点班后,他到家都六点半了,作业动不动写到十来点,完全没有时间弄别的。偶尔有点时间,还要交给英语。 因为他们每节课要听写单词,所以每次送他去课外班的路上,我都在帮他复习单词,娘俩一路上就是,broke,b r o k e,snaker s n a k e r 一边走一边背,有时觉得自己是个神经病,聊聊其他的事情不好吗,比方银杏叶黄了,白果也落了,核桃树一夜被风吹掉了所有的叶子,那天我在树底下捡了很多核桃…… 遗憾的是,每周要抽三天背单词,一边走一边背,他英语单词听写还是得不了满分。我倒不是说一定要得满分,只是难免会失落。觉得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我不止一次说,减负以来,我发现我越来越焦虑了,因为报了这么多班,没时间练习,在我看来是在浪费钱。 我于是开始琢磨这几个课减去一两个,说实话所有的课里,美术和编程负担最轻,因为不会布置作业,当然课后练习肯定是比较好的,但是,哪里有时间啊? 前几天读到巴金老人多年前的一篇文章,叫小端端,那是他的外孙女。巴老是这样写的: “她是我们家最忙、最辛苦的人,比外公更辛苦。在我们家连她算在内大小八口中,她每天上学离家最早。下午放学回家,她马上摆好小书桌做功课,常常做到吃晚饭的时候。有时为了应付第二天的考试,她吃过晚饭还要温课,而考试的成绩也不一定很好。 有时端端的妈妈陪孩子复习数学,总要因为孩子“头脑迟钝”不断地大声训斥。我在隔壁房里听见叫声,不能不替孩子担心。 我觉得孩子的功课负担不应当这样重,偶尔对孩子的父母谈起我的看法,他们说可能是孩子贪玩不用心听讲,理解力差,做功课又做得慢,而且常常做错了又重做。 端端的父母经常警告孩子:考试得分在九十分以下就不算及格。我在旁听见也胆战心惊。 我常常同朋友们谈起端端,也谈起学校考试和孩子们的功课负担。对考试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一致认为,减轻孩子们精神上的负担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 朋友们在一起交流经验,大家都替孩子们叫苦,有的说:学习上有了进步,身体却搞坏了;有的说:孩子给功课压得透不过气来,思想上毫无生气;有的说:我们不需要培养出唯唯诺诺听话的子弟。意见很多,各人心里有数。大家都愿意看见孩子“活泼些”。 大家都认为需要改革,都希望改革,也没有人反对改革。可是始终不见改革。 我不敢告诉大家,这篇文章读完我哭了。 我家张小又,就是个小端端。我倒不觉得他头脑迟钝,但是觉得他写作业慢,有时也在心里抱怨作业太多了。 以前我站端端的父母这边,可是现在,我站巴老这边了。 课内的作业不少,课外还有英语,一周至少要分配四天,加上上课,真是每天都在弄英语。 现在不是改革了吗,周六日都不让上培训课了,大家开始想其他办法上:周内上,线上上,不行就几个孩子拼课上,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就是要上…… 别人都不上了,我们更要上,这样才能跑赢别人…… 这难道不是很迷吗? 不是减负吗,不是提倡素质教育吗,那就保留他喜欢的两个班,美术和书法,至于最让他痛苦的英语,那就bye bye吧,毕竟看着他为了背单词、背课文,一脸不开心,他累,我也累。 我定了小又喜欢的博物杂志,我买了他喜欢的DK植物百科,如果他愿意,我愿意投入更多支持他的爱好。 现在也有时间下围棋和写大字了,关键是,他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了。 真的是母慈子孝了不少。 说实话,这个决定是慎之又慎的,我也不知道这个选择正确不正确。 我只是觉得学校外的英语是抢跑,就当我们放弃抢跑——豁出去了。 只能说每个小孩儿都是不一样的吧,有的小朋友适合超前跑,而我们,决定放慢脚步,慢慢来。 近期回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