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见自己心中“恶”,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新师道 2021-11-13

一定要尽早一些,去做那些你欢喜的,乐在其中的,能获取持久快感和热情的,你本该做却一直未做的事情。不要让力比多辜负了岁月,不要让自已和生命等的太久。现在,我自豪的说,我做到了。

                                                                  ~ 小明语录

/

01

/

相对的道德

曾经看到一句话:跟一个聪明的人相处的感觉,是自己的三观不断地被摧毁、又被重建的一个过程。

一个人的大脑成熟一定要有勇气不断改变自己旧有的道德层次、道德规范、三观结构,然后建起新的三观的结构。

在拉康的新精神分析里面,说到我们从小先接受母亲的阉割,接受父亲的阉割,再到接受社会法则的阉割。

我在这之上又增加了一个阉割:我们放弃母亲对我们的阉割、放弃父亲对我们的阉割,甚至有一天,可以放弃社会对你的阉割,而建立起自己对自己的阉割。

这一点和荣格所说的“自性化”是一脉相承的。

关于这一点,特别强调的是,大家要记住:道德本身一定是相对的。

有些时候,我宁愿看到一个人真实承认自己是恶的,也比虚假伪善的人要好得多,因为一个人敢于承认自己有恶的一面,至少是改变的前提

一个人满嘴仁义道德时,你看不出他真实的一面,跟这样的人在一起,难道不觉得恐怖吗?

/

02

/

道德不是去约束别人

我在新精神分析课上讲过,《大话西游》里唐僧被绑时说:妖是妖他妈生的,人是人他妈生的。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这个含义是:无论是妖是人,他们都有一个与母亲有关的欲望的问题要解决。

这句话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无论是人和妖,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道德。但不可用人的道德去约束妖,就像妖不可以用他的道德来要求你一样。

一个人的道德可以去约束自我,但不要用自己的道德去约束别人。

今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有道德,而是拿道德去攻击别人。拿道德当武器,这是更可怕的东西。

所以,我也经常在心理咨询里给来访者说,“你不要把我当作是一个好人,但是我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坏,你不要用你的道德规范要求我。我能做到的就是,在讲台上的时候,我有讲师的职业道德;在咨询室时,我有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就可以了。”

有些来访者的思维是这样,他会先把你投射成一个极好的人物,然后,再用极坏的东西去攻击你,两极化的思维非常明显。

这时,我也会告诉他,我绝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但也绝没有你说的那么差。

/

03

/

改变过去就是成长

很多时候,当我们的思维层次不够高、比较简单的时候,就更愿意接受别人给我们的一些外在的、规范性的语言,然后把这些规范性的语言当作自己人生的信条来遵从,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成长,就意味着觉察过去,改变过去。

一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遵从的某些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人生信条,这种东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但是在不断的成长过程当中,你要敢于把一些过去的信条放下,然后建立起新的信条。

直到有一天,你能够成长到不再接受任何外在的信条,开始建立起你自己对自己的人生信条时,你的思维层次就已经非常成熟了。

不少人总喜欢看心灵鸡汤类的人生信条,心灵美文上的人生规范性的语言,还喜欢参加有些信条式的培训。

只要看一个人愿意参加什么培训,就能知道他目前大脑成熟程度和思维成熟程度。

这些课程会给你很多人生的规则、人生的原则、人生的准则、做事情的法则。

这都代表着你还处于接受别人思维暗示的阶段,代表着你思维层次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当你敢于抛下长久以来在你大脑思维里占据你思考的、规范性的人生信条、人生语录这些东西的时候,你才能建立起新的语录。

人生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的。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理由与借口,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贵的就是,理由与借口轰炸下的自我坚持。

~小明语录

小明著作

内容简介

你会陷入追求更好生活环境和梦想的两难情境中吗?你会经常因为眼前的不如意而常常焦虑、不知所措吗?如何让自己真正自信起来?

《心灵与成长》这一板块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真自信源于能量的积累,源于寻找到自己的“长板”。

在《生活与智慧》这个板块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交友、面对“家暴”亲人、婆媳关系、孩子有盗窃行为时、不适宜深交人群、男人出轨等,我们该如何更有智慧地处理?作者从心理学角度,一针见血的分析,带领我们学会思考,给了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职场修炼秘籍》这一板块中,“毒”眼小明带领我们一窥办公室文化,告诫我们在职场中如何生存,如何与人相处,助我们修炼更加成熟的大脑。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图文整理:乔颖

审核:段艳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