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端光学膜国产化机遇 【天风电子】顺周期系列(一)面板产业链线上会议 时间:2021年3月23日 1...

 千里走单骑1 2021-11-13

【天风电子】顺周期系列(一)面板产业链线上会议

时间:2021年3月23日 14:00—17:30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投资人,大家下午好。我是天风电子团队的张健。今天非常感谢大家在下午还在交易的时间参加我们的电话会。我们线上会议在邀请函里面讲的非常清楚,我们是非常看好今年电子板块顺周期的机会,顺周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后疫情时代,需求整体上是复苏的。第二,在顺周期里面今年大家整体为上游的一些大宗价格是上行的周期。在电子行业里面会有一些领域,它能够转移成本,或者说能够因为供需的关系能够涨价的,所以整体的这个板块机会是比较大的。我们这边也看了一下在电子指数从1月1号到现在的涨幅,我看了一下大概前两天排名前十的基本上有六个是面板和被动元器件等。我们前面在整个底部也实时推荐的两个板块。所以今天这个专场是组织了面板产业链的专场。星期四下游还有被动元器件的专场。

    今天这个专场是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邀请非常资深的面板专家,给大家讲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面板的几个季度的价格周期以及未来两三年整个行业格局变化上的大概的判断。

    第二,我们邀请到的是上市公司TCL科技的核心的华星商显业务部的负责人。因为其实面板行业有一个很大的点,就是现在除了传统的一些3C的消费需求以外,现在很多增量的市场,比如商显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增量的需求。第二场由TCL华星刘总做分享。

    后面三场分别邀请到激智科技的董事长张总,还有三利谱的偏光片的行业龙头董事长张总,还有新兴的OLED发光材料,目前也是在上市公司里面唯一的把这个作为主业的上公司奥来德轩总给大家讲一下发光材料这个行业的公司情况。

    今天整个的大概安排就是五场会议和交流。每一场初步的是40分钟,嘉宾演讲大概在30分钟左右,每一场会有大概10分钟左右的交流,如果大家有问题需要去向嘉宾请教的或者咨询交流的,可以把问题发给我或者发给销售,或者在链接上也可以在线上提问,我会找一些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跟嘉宾进行互动。

高端光学膜国产化机遇

演讲人:激智科技 董事长·张彦

【张彦】:大家好,刚才各位投资人听了两场关于行业的发展,我们激智科技主要是做薄膜的,所以为了让大家清醒,做了几张电影片子,一张是我们是膜王,The lord film。

    前段时间,我们开了一次行业会议,我也想把行业会议的一些看法以及我们在光电行业里面的内容跟大家汇报一下。

    现在第三张照片左边穿红色衣服的就是我,黑色衣服是张亚东,这是当年拍的一张照片。后来我从网上找了一下,发现右边的照片跟我们俩现在的情况非常契合。

 讲一下光学膜到行业的发展,我简单的说一下公司,然后再把显示技术的发展跟大家汇报一下,再讲一下光学膜的新的显示技术发展的重点。之后再谈一下OLED时代来了对光学膜的冲击是什么,对应着讲一下光学膜未来是什么。

【公司相关信息】

    激智科技是2008年在宁波成立的,2016年在A股上市。我们也是工信部的四个单项冠军,也有几个国家级的荣誉称号。简单的发展历程就跳过去了。

    目前主要是在宁波发展,有三个制造基地,分别在宁波的高新区、宁波的江北区、以及宁波的上三线。

    激智科技我们是一家新材料公司,大家都知道新材料的发展是从刚开始的分子设计、到材料合成、到初级原材料、到加工完成以及到功能化等等,是全产业链的一个发展。我们目前基本上在每个行业里面,每一站都会有自己的投入在,比如说我们激智科技投资的一家企业卢米蓝,它是从设计开始,主要用于OLED显示这个行业的,投资了一家LCP的初级树脂以及薄膜的公司,叫聚佳,我们协调投资了一家做紫光科技,我们也投资了一个象山勤邦,主要是做基础原材料的,激智本身是做功能膜,包括用在光电、显示等等。

    目前光膜整个激智发展主要有三个计划,第一是上市公司这块,主要关注几个产品,一个是光学膜产品,一个是光学胶产品。第二个是半导体膜产品以及保护膜产品还有胶带产品等等,还有以薄膜以及光电相关的产品,我们也成立了四家企业,勤邦是做基膜的,紫光也是做基膜的,卢米蓝是做OLED材料的,还有做光伏的,我们博雅聚力主要是做透明PI的。除此之外也跟研究院孵化一些产品,比如我们跟西交大吴教授一起合作做一些钙钛矿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用在光伏和柔性显示上,另外也跟西交大刘教授在研究柔性传感器。除此之外,激智科技也还在导热材料这方面也是在研究和孵化。

    目前主要涉及到六个行业,主要是LCD显示,OLED显示,以及太阳能、汽车、交通以及半导体行业,这个是目前所关注的未来行业。

 客户基本上全是做显示的客户,以前大家做这个之前,我们只有一家客户还没有做,就是apple,最近两天我们刚刚收到一个订单是给他们做了一个…

【光学膜的新的显示技术发展的重点】

 从显示技术发展来讲,我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天在座的都是专家,大家都知道,从CRT到LCD的变化,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前我们家里有一个CRT监视和LCD监视器,最大的区别就是外观就很不同。接下来就开始要从LCD的被动发光向主动发光以及更高画质,是目前显示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这个就牵扯到QD、OLED、Mini LED等等,主要是从画质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现在显示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基本上显示无处不在,有的地方只有想不到,很多显示在生活中更多的显示出来,显示行业目前为止还是非常活跃,非常发展快速的行业。

    从显示技术角度讲,主要是分五个方向,色域、分辨率、动态范围、刷新率、色深,基本上现在就是这五个方面,大家都知道在色深、刷新率在过去几年发展基本上在显示行业,都已经解决了。到目前为止显示主要是两个方面在发展,一个是分辨率,从以前的4K向8K进步,显示的分辨率会更细,显示的画面细腻。另外就是提高显示的色域,大家可能都知道,早期的LCD是在可能显示的自然界如果是100种颜色可以显示70种,现在显示高了,高画质显示的发展方向。

    从产品来讲,主要是三大方向,一个是窄边框,你买的产品无论是手机产品也好,电视产品也好,边框越来越小。第二大屏,屏幕越来越大,从手机来讲,以前的直板手机,从画面从早期的55、到现在主流的65、75这个方向,还有高画质,现在大家比较了解的就是QD、Mini LED和OLED这三个都是高画质。目前为止显示行业的重点就是这三个方向。

    这张图可以看到现在显示的大屏平均的显示尺寸,慢慢去年平均是52.4寸,今年会进入到53.1寸,这个好处一个是对做屏幕来说消化产能,因为我们是做薄膜的,而薄膜的销售尺寸的是按照面积计算的,虽然说整个显示的,比如电视来说显示的台数变化不大,但是由于面积变大了,比如发展的需求也会变大。

    我这边是我们对QD-LCD的预测,我们预测大概在今年,最乐观的估计会在5%—8%,如果是5%接近1000万台,如果说是乐观的话是1500左右,大概我们认为是1000万台左右。接下来也和我们一起终端的客户在讨论的话题,比如我们前两天跟小米在讨论,有没有可能我们跟他们一起合作,把QD-LCD产品再往上延伸,延伸到终端产品,哪怕渗透率大的多,前两天我们跟小米的采购负责人说,能不能小米明年主要的机种都用QD这个材料来使用?如果说终端的使用今年小米一家一年就1000万台了,所以这个是目前为止也在探讨的方向,但是总体的趋势来讲,QD-LCD逐渐的从高端往中端来渗透。

    第二,OLED,现在随着技术慢慢成熟,大屏的产品吸收,我们认为它也会逐渐地提升,OLED的发展由于受到整个占能的扩充以及技术的,整体OLED在大屏的渗透率肯定要比小屏渗透率还是要偏弱,在整个面积上要远远低于5%。

    另外就是我们大家讨论的,实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大家都认为是Mini LED的元年,明年在整个显示行业里面,无论从高端的笔记本,Mini LED会迎来比较好的发展。

    还有一个是PB厂,以及三星、LG的国内厂,今年在8K上面也做出了很多产品。

    针对以上的趋势实际上也做了一些发展,首先我们对以前的这些现有产品也是做了差异化的,举个例子,比如说窄边框里面,可能是使用的一些渗透率比较高的玻璃上面,以及广视角,包括我们可能使用到教育机等等方面,现在我们的产品是大屏化的推广以及小屏化化,对于使用产品有不同的特性的要求,目前实现差异化的调整

    其次就是大家知道,轻薄化随着显示的大屏化之后,第一是让他更好的扛热变形。第二,又能够减少不同的工序,再一个就是大屏希望整个屏能够更薄一点,这样可以减重所以我们根据不同的产品也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复合膜材料,目前为止可以说激智是世界上提供膜材料的公司。

    针对高分辨率,主要是量子为主,量子有一系列的产品,350微米左右的…以及我们现在开发NB的薄膜产品,我们认为QD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以外,…已经在NB里面…也会提升,大家都知道Mini LED发展的其中一个技术路线就是Mini LED量子点薄膜,我们作为接下来无论是普通的量子产品以及Mini LED产品里面,量子点使用量会增长的相对比较快。

    针对Mini LED新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现在很多灯都在,使得Mini LED产品更加轻薄,设计机构基本上和膜片也好,和其他的没有间距,希望模块能够降低和解决Mini LED的灯影,根据这个开发做一个专门的产品。

    实际上最近我们跟华星光电以及其他一些公司做合作,我们想把薄膜做出来之后,这个薄膜直接贴到屏上,就直接把光学膜推到显示屏上,好处就是第一,完全实现无边框。第二,使得你的产品更加轻薄,我们出了像华星也好,LG也好,包括国内的终端厂,校小米也跟我们探讨,怎么把这个技术用他们新的产品里面,实现完全无边框、更轻薄。

    在8K这个线出来之后对一些特别高端的产品专门在大视角和颜色变化有一点点是跟,最近大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产品,要求广视角膜,要解决8K线下面大尺寸下的颜色变化上的情况,目前为止我们跟几家客户在研发,目前这个产品主要还是体现在高端产品上。

    另外我们也是在教育机的厂家在开发几个产品,我们教育机的使用量,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投资里面使用开会的产品。有几个新的应用,一个是护眼薄膜,这个是跟国内领先的做教育机的公司紧密合作。

    其次是就是一个教育机构的保护膜,这个保护膜主要是为了解决多次到教育机本身去写字的要求。还有一个就是在教育机里面比较重要的是大家特别想解决的是OLED膜,比如你的一个教育机放到教室里面,如果班里没有OLED膜的话你教室里面的日光灯很容易反射到教育机上,使得后面的小朋友看到屏幕的时候就会有非常不好的反光效果,影响他们的视力以及学习的效果。

    此外我们也在和国内顶尖的手机厂商在探讨,我们把OLED膜用在手机上,目前为止他们已经使用了在手机上,主要是日本的公司为主,我们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进口替代。

    这个膜是简单讲一下,激智在光学膜里面重点发展的几个方向。从普通的薄膜里面无论是扩散、增光以及复合膜,都是根据我们现有的一些新的应有的要求会提出一些新的规模性的提升,以及一些心功能的增加。接下来这些产品基本上我们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都会推出。

    我们现在在新的显示下大屏、灯光驱使下我们一些应对的,比如说在画质方面我们可能推出一些高端的复合膜,这些产品目前只有激智可以生产,我们接触到不同厚度的量子点薄膜,不同量子点产品的比如说有镉的无镉的。其次是在Mini LED里面我们是要结合量子点产品和新的功能一起来满足Mini LED的要求在大屏化方向主要还是从不同的复合膜,我们现在也做另外一个事情,我们跟面板厂合作把所有的薄膜扩散、增亮、量子点、广视角复合到一张产品上来做这个事情。还有一个就是大家可能之前关注到了,我们的合乎显示的屏幕,电视从早期的65、75开始慢慢向86、98、110这样的方向来发展,这个方向对我们光学膜有一个要求,你塑造的产品要增加的光,你的产品可能对抗变形等等要有更大的技能。这个是大屏化带来新的一些光学膜产品的积累。

    第二,我们推荐一些不同的组合给我们的终端客户的选择,我们这些趋势也在跟小米,能不能不同的膜片的组合现状,我们一起比较相对来说目前是价值比较高的产品,QD也好,把它从占比5%的高端产品转向占比30%甚至70%的产品来推进,基本上这个是总结了激智根据不同的新的显示下,我们不同的解决方案。

    大家最近一直以来都在关注,过去的光学膜主要是在LCD里面用的比较多,OLED来了怎么办?我这个是iphone10的截图,细节我就不讲了,右下角画红色的东西实际都是薄膜,比如说OC也好,触控的薄膜也好,偏光膜也好,以及下面的这些保护膜也好,导热膜也好,我这个放的是相当于硬屏的iphone10,需要的薄膜加起来有七张薄膜,实际上跟我们现在的LCD用的薄膜相比起来数量没有少。其次如果说大家对OLED自身比较了解的话,还有其他的膜,保护膜啊,还有拉美膜等等,在OLED里面用的薄膜比LCD里面用的薄膜还要多,这个是在硬屏里面,在软屏里面同样,我这个画的是简单的这些薄膜,它需要几个表面的首先的薄膜是特别的薄膜,到现在有两个东西,一个是PI,第二是UTG,还有一种是UTG结合CPI…后面的支撑膜等等,在OLED显示模组里面还有其他薄膜也有,无论是硬屏的还是软屏的折叠膜,OLED显示,基本上使用的薄膜产品,比我们LCD用的只会多不会少。目前为止大部分的产品,大部分的膜基本上都是进口的,其中是以日本的产品为主,这对我们所有的做光学膜的公司,包括我们激智科技在内,这都是我们接下来非常大的发展方向,我们最近也是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和研发,我相信不久我们就会有产品给我们的客户。我们认为OLED时代来了之后,无论是硬屏和软屏,对我们做光学膜的企业是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我们是在之前的LCD的膜之外承担了新的OLED薄膜。

    另外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光学膜的历史,包括我们现在大家的扩散膜、增亮膜、反射膜、Micro Leds、DOP、POP、量子点膜等等,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薄膜我们现在在国内厂里面,主要的薄膜实际上当年都是在国外研发的,大部分在日本、美国、韩国几个地方。其实中国的光学膜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一个可能性,我们应该到了现在很多薄膜,不但是有一些薄膜在中国第一次发明的时候了,过去这些薄膜为什么在日本、韩国发明出来?大家知道90年代的时候,主要的显示产品就是在日本,后来到90年代中期慢慢开始从日本转到韩国和台湾,韩国有些产品出来了,美国在材料里面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很快强的,美国也是有很多发明。这个PPT就是说当一个产业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必然有下游推动和带动下游的走向更好的发明和创造,我们相信这两三年会有一些新的产品在中国发明创造出来。

    目前为止,我们激智科技是2008年成立的,当时是中国第一家做光学膜的产品,当时光学膜的产品和2020年的格局是这样的情况,比如扩散,扩散80%是日本的,现在扩散85%,增亮那时候主要2008年主要的供应商是韩国,占了80%以上,到了2020年基本上有70%以上已经是在中国大陆企业了。反射膜2008年主要是日本公司,包括到今天为止国产的反射膜已经找到80%以上。量子点膜2008年还没有,2015年美国发明出来以后,到现在为止量子点膜主要是在中国和韩国手上,韩国为什么现在比中国多?是因为量子点膜最多是韩国的三星公司,三星基本上用的全部都是韩国的量子点薄膜,中国的几家量子点薄膜加起来,目前为止应该比韩国一家还少,但我相信经过两三年量子点膜的占比会越来越大,整个量子点出货量越来越多,薄膜产品越来越大,另外是复合膜在2008年还没有,到了2013年在韩国发明之后,目前基本上是复合膜我们中国的企业加起来占比还小于30%,主要还是韩国的几家企业为主,我们相信激智复合膜产品会迅速提升到50%以上,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韩国的企业慢慢的把重心转移别的地方,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本来LCD,LG和三星想把它的厂搬到,但是后来因为LCD行业的复苏,他们没有关,但是行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韩国的企业退出LCD的趋势是比较大的,所以复合膜是非常大的增长。

    其次我刚才讲的几个新的薄膜,比如说AI基础膜也好,宽视角膜也好等等这些新的薄膜目前为止,基本上90%以上都是日本公司在做的,这些产品目前为止在中国企业还是空白,也是接下来中国光学膜企业非常大的机会。还有一个就是OLED用的光学薄膜,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做的也非常少,因为占比比较少我就没有放上来,基本上也是日本企业为主,OLED用的薄膜也是中国企业非常重要的机会和发展方向。

    刚才前面讲到OLED发展历史,大家可以看到目前为止在2030年之前,大部分都是进口替代为主,从接下来几年当中我们慢慢开始进口替代转向自主创新,有些产品中国和国外同步,我们预期再过10—15年,应该是中国企业会在光里面实现领先,完全由中国第一个创造,完全是中国企业占领光学膜的主要的市场,那时候无论是我们还是别的光学膜企业基本都是进口替代为主,自主创新和全球领先的企业非常少。

    最后一个也讲过这个事情,所有中国的光学膜企业都想成为中国分按我简单做了个比较,光学膜企业我们激智科技去年做了14亿销售额,目前为止接近70亿市值,毛利率20%—30%,美国的方案是2000多亿上市额,6000多亿市值,毛利接近50%,从这点来看,无论是从销售规模、市值和毛利率水平上,中国的光学膜企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我们看来这个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我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总,讲的很有激情,内容很丰富,我请教两个问题。

    第一,您刚才有提到产业变迁的时候,比如对中国大陆来说,其实过程当中不仅仅是进口替代,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当你掌握了一定话语权,您的引领创新,我们比如说在看显示一些新的膜材、新的技术来看,未来看5—10年有哪些技术创新可能只有中国的供应链或者特别是膜材公司来引领或者是引领创新的呢?

【张彦】:自己个人的理解,因为现在像LCD发展到今天,如果国外的公司逐渐是在制造LCD行业,那LCD行业在往前发展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应用。所以在LCD里面可能会有中国企业创造出来一个新的产品,主要是根据LCD接下来我们刚才讲的几个例子,比如说增加…这个产品出来可能在我们现有的量子点也好,有相关性但不是产品的简单的迭代和更新,可能会有一些比如说把现有几个功能放到新的膜片去,这个新的膜片从结构或者性能上有所变化。所以客观来讲目前为止我们可能大部分的光学膜企业,像我们这样的企业都是不断的尝试,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拿出来创新的产品出来,但是我相信两三年之内肯定会有。

    第二类,在OLED显示里面,OLED显示里面实际上我们现在我遇到一个情况,我们从小屏和大屏里面发展的过程当中会提出新的要求,可能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有一个东西多多少少,广视角薄膜,是解决的一个思路,但是比如说日本企业和我们的企业,跟韩国的企业,解决思路不一样。这里面很可能我们会做出来一个全世界只有我们先做出来的产品,这样功能上来讲它是一个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用再去借鉴国外的解决思路了,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解决思路了。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咱们公司上市以来坚定的践行这个方向战略,根据您的判断,中国这么多公司,合乎现在大概率都是几个亿十几个亿,二三十个亿的规模,不管是收入还有市值都是100倍的空间或者是差距,现在还是挺大的。如果说我们不管10、20年、50年会有一个公司越来越接近3M,这个公司的雏形有哪几个是必须的要素呢?

【张彦】:我们觉得首先你得在某一个技术上要强,我们自己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3M这个公司,它是一家最好的、不过气的公司。工艺,技术,管理,你整个的产品的快速转化能力,这四个方向是成为3M比较重要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好了,大家都知道光学膜和口罩之间有没有相关性呢?其实有的,光学膜跟口罩在某一个阶段都是多重复合技术,这个东西实际上是相同的,为什么在口罩里面用的不一样,涂布上去的产品不一样,复合的东西不一样,光学膜里面是涂布+复合,但是你只要掌握了光学复合技术,同时掌握不同行业的其他技术,你就可以快速把这些产品应用到所有地方去,只要一家企业能掌握到核心的涂布技术,包括配方、工艺、快速的产品转化能力,我们认为它是可以在将来中国市场的逐渐成熟,我们技术逐渐提升,我们是机会,我个人判断25年内我们会有一家企业真正能够接近3M,不仅是它的膜更是它的技术。

【主持人】:核心就看有没有一个技术平台能够很强,打通多个产品和多个下游,这样子才能真正的变成一个跟3M接近的公司,可以这么理解吗?

【张彦】:是的

【主持人】:接下来第四场是邀请到的上市公司三利谱,国内做偏光片的龙头董事长张建军张总给大家做分享。三利谱从去年三季度以来连续三个季度业绩都是非常好,并且今年公司的股价应该是在行业指数里面排在前三,而且今天是创的新高,非常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张总给大家做分享。张总今天会主动讲一下偏光片的进口替代或者从公司角度来讲未来成长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