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某券商医药行业首席:医药行业在这个时间段,涨上来,核心的标的,主要问题,业绩没问题,中长线的逻辑也没问题。爱尔通策,高点对应余2021年都有170倍PE,有点过了。医药的调整核心的标的,有估值的问题。估值的问题,掉下来便宜了,就不是问题。这个估值是否到了买点?两方面,客观看待,跟历史的估值来比较的话,100PE略高点,不到110倍,比历史中枢,还是高。 二是这些公司估值贵的合理逻辑,合理成长,可以做个DCF的模型,应该有一个高些的估值。100倍的来说,把他们消化到40--50倍,有好的买点机会。1年横盘不赚钱,1年后的机会出来。 前提的和标的,如CXO,一笑,迈瑞医疗,恒瑞,欧普康视,我武生物等。后2者,60-70倍估值,增速40倍左右。稍微好点。 大逻辑,子行业层面,原料药。这个子行业,三季度开始调整。原料药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业绩低于预期。四季度继续人民币升值,三四季度晒先调整。现在估值合理,往后预计,人民币持平或贬值,估值合理,原料药是不错的选择。 原料药的这个行业,最看好的,普洛药业。 原料药主要逻辑1;环保改革,供需状况发生改变,净利润率提升;2、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大量采购,背景,赚钱。3、原料药向CDMO转型。核心逻辑,反映最强的就是普洛药业。 分析下,供给侧改革,行业能力增强,普洛药业净利率水平偏低,年报10%的净利率水平;行业其他的公司,天宇等,平均是20%净利率水平。相比其他的原料有空间;普洛药业的提升空间;2、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以前拼销售能力,现在看中标,看成本控制;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华海药业相比,普洛药业的空间更大。华海主营已经中标,利润吃了。普洛药业是抗生素的品种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做的比较晚,业绩体现刚开始。向CDMO转型,博腾,九州,占比比较大的是普洛药业,7-8个亿;未来收入端50%的增长;综合判断原料药里面的,股价有空间,波动比较小。很值得投资的公司。板块层面上,有机会的。如果从个股层面看,有一些投资的机会; 人福医药:以前公司是医药行业里面的大白马。13年之前,公司估值和恒瑞医药差不多水平。麻醉是国家严格管制,同一个品最多3家生产;医生开,政府定价,不做采购;国家管控。政策壁垒比较高;13年估值水平,DDM估值中枢水平;从14年开始,公司治理结构出现问题,以前董事长做了并购,医疗收购等外延并购;市场对这个公司不待见,估值掉下来,业务利润增长也不稳定。13、14年往后,全年去年4月份,更换了新的董事长,宜昌人福13%的股权,置换了股份,67%--80%,利益捆绑。跟医药工业的清理。金融资产,陆续退出。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会有显著的变化;随着市场正常的麻醉药公司来看待。多少倍的估值。人福医药,昨天的股价大涨,核心逻辑就是国药股份的年报,20%的宜昌人福的业绩被披露。收入增长20%,净利润增长39%。大大的超预期了。15.8亿;实际上董事长做了业绩承诺,14.2亿,实际上15.8左右,远超预期;股价大涨的原因。这个公司,结构做拆分,40亿收入,大概8成是1类静麻,收入增20%多,公司去年获批了几个新,瑞玛,阿丰台,炳南。 30%的利润复合增长;新的产品梯队。从业绩增速,和业绩竞争格局,类似血制品的属性类似。 天坛生物占比20%左右,估值50倍;而人福才30倍多一点;15亿利润,33倍,人福医药看50%的空间。从一季报看,并表比例增加,宜昌人福基数低,一季度业绩大概率值得期待。一线龙头的估值回归,这个点上,看好。 综上所述:人福医药,麻醉药,1静麻醉,2类进麻,前80%,竞争对手:国药,恩华。市场后者20%市占率。 回复问答: 美年健康:形成默契,不打价格战;美年客户回流,经营层面的拐点,暂时没在报表上体现出来;逻辑上来看,公司有投资机会。最大的风险,还有1--2个季度业绩不好。 医美赛道:社服小组覆盖。 丽珠集团:转型,之前比较慢,大家单抗,V9,研发上进展能否加快。报生产和临床,实际推进力度如何?组织架构上,研发上激励机制有变化,有不错改变;实际上的临床效果观察。实际落地有待观察。因为以前研发进展,体系的重大变化。 HPV疫苗怎么看?渗透率很高。智飞生物代理,老板体外有研发。万泰生物慢一点,HPV疫苗竞争力, 博雅生物:刚去调研,跟华润的交易会重新启动,博雅的这块资产很好,央企还是很多。合理市值,150亿左右,天坛生物的三分之一预期。 艾博医疗, 70--80PE合理。 双林生物: 1000吨血浆预期,给的市值大概400亿左右;目前低估。 正海生物:大股东在减持,产品不错。估值角度看,相对合适。今年业绩也就30来倍。治理结构有待优化,海外生病。 华东医药:医美的主概念。业务还是有点压力,大量采购还没完全释放出来。 药石科技:也不是很便宜,不是特别舒服的买点。逻辑和业绩也没问题。 康泰生物:几个疫苗,获批的话,还有价值。减持的问题。 开立医疗:彩超被迈瑞医疗干趴下了。消化内镜最好的。深圳人力资本成本高。固定成本和人员摊销,净利率水平低。 会议总结:参会者对市场保持谨慎。认为结构性机会仍存在。整体对碳中和保持乐观,认为相关的电力板块值得持续关注。对部分抱团股认为依然有下跌空间,应该反弹后择机逢高出局。认为调整的时间不够,调整仍需时日。对顺周期相关的钢铁、化工等板块依然看好。对低价业绩改善预期医药品种,业绩预增的超预期的医药品种,以及原料药依然保持关注。对高送转的次新股保持关注。对建材、农产品和军工保持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