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故事从《云南虫谷》说起

 似水若烟ssry 2021-11-14

文 似水若烟
图 网络
最近看的电视里其实还有两部是我喜欢的,一部是鬼吹灯系列之《云南虫谷》,潘粤明、张雨绮、姜超演的。前两部《怒晴湘西》与《龙岭迷窟》也都不错,尤其是《怒晴湘西》鹧鸪哨这个人物,印象深刻。

初次接触关于盗墓这一系列的,是孩子还在读小学二三年级,当时接送孩子时,学校门口有一天来了一个摆书摊的,孩子从小我也没带他们去过什么场合,除了书店,图书馆,所以他们俩放学出来,发现门口有个书摊,比我还高兴。

这一次好好的挑了一些书,这是我第一次买了一本《鬼吹灯》合辑。我们母子仨一起看,然后每天晚上睡前讲故事,还会讲给他们俩听。讲故事是我上幼儿园时从老师那学到的本事。后来这本领带到了小学,一度让我成为班级的“领军人物”。

一年级嘛,课程很少,下午第二节课,老师便把这时间交给我,然后我上到讲台,开始把幼儿园听到的故事讲给我的小学一年级同学听,后来故事都讲完了,我便随口编。当然,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就没有这机会了。一是课程比一年级多了,二是老师不一样了,三是同学们发现我都是瞎编的。但讲故事这本事一旦学会了,一辈子便也都不会忘。

记得我曾“经营”一家小小的卖水站,当时的自来水还没有接到家家户户,只在居民区设一个大概两平米的小屋,屋里有个水龙头,然后附近的居民便挑着桶来买水,我记得一桶是两分钱。我大概小学三四年级,放学后便去开门卖水,经常我一去,便围了一群小孩子,等着我给他们讲故事。本来卖水是挺枯燥的,有人来买还好,没人来买你就干坐着,但因为有了一群等着听故事的小小孩,给我的卖水生涯添了一抹开心的回忆。

有时候去挑水的大人也会听,他们听得入迷的时候会感叹一句:“你真应该去当老师”大概直到现在许多人与我第一次见面都会以为我是老师,是从这个时候就奠定好了基础的吧?

上次大小子回家度假,约了一班高中的同学到家喝茶,为他们安排好工夫茶具后,我便撤了。后来孩子说:
同学问,你妈是不是当老师?
我答,不是。
那你妈是做什么的,怎么看起来那么像老师?
然后我还要解释一番, 我觉得我以后如果有人问,我就说是。只是我妈这辈子只教过两个学生,一个一般(指弟弟)一个很一般(指他自己)

唉,扯了这么远,还没说到正题。
我其实想说的是,我们先看了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后来才看了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就好像我当初看武侠小说,因为先看了梁栩生的,然后再看金庸的,落入了先来后到的印象里,所以在我心里,梁栩生是第一,金大侠只能屈尊第二。同样道理,在我心里天下霸唱的《鬼吹灯》比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好。

包括后来拍电视剧《盗墓笔记》一系列我看了不到一集都果断弃剧,但《鬼吹灯》不一样,不管是靳东,阮经天的胡八一还是陈坤的电影版的,再到潘粤明我其实都爱看。《盗墓笔记》走的是偶像路线,靠流量吸睛,《鬼吹灯》重的是制作,走的是演技派,真的不是一个级别的。当时我看小说的时候,对《云南虫谷》是最期待的。

这与我当时看小说的场景有很大的关系。那会是夏天,刚好停电。孩子们睡了,我拿了应急灯,放在饭桌上,然后跟吃饭一样的姿势看小说。看到胖子他们掉落水底,我能感觉身后脖子那里凉嗖嗖的。《鬼吹灯》从来都不恐怖,但可能与一灯如豆的看书环境有关,居然看出了恐怖小说的效果。写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我现在书看得极少,大概与没有一个正经的书桌有关,别人看书喜欢趴着或者躺着,但我却喜欢正正经经像上课那样的坐着,或者搬个小凳子,书摊在上面,人坐在地上,才是真舒服。


不管是哪个团队制作,潘粤明这一版的胖子姜超演的最像心目中的胖子。虽然电视版的与小说里还是有区别的,记得当时我还感叹,怎么不把书拍成电影或电视呢,孩子当时回答,难度太大了吧?想想也是。没想到,时隔十多年,终于一部一部的变成了眼前的画面,我喜欢《云南虫谷》里的那个水洞,看着,很有感觉。特技也有好大的进步。这种戏,讲究的观看的感觉,文字只是累赘。


当年我们母子仨一起看的《鬼吹灯》如今,大小子偏爱看经典老电影,一部韩国的《我爱你》讲的是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他一个小伙子居然能看四遍,还看得感触满怀,感动满满,他带给我的震撼比影片的效果还大。小小子偏爱科幻片。

想起以前他们小学那会,我们会一起坐在沙发上,同盖一床小棉被,看恐怖片。在我脑海里如今想来是好温馨的画面,只是,现在一部悬疑或恐怖片能拍得对得起欣赏水平的真的不多。所以渐渐的,他们会觉得恐怖片很小儿科。而我年轻时天不怕地不怕,如今却越老越胆小,一个人的时候居然没有勇气看恐怖片。

开头说有两部,还有一部是《无主之城》留给明天再介绍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