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县和县令有何不同

 紫龙印 2021-11-14

在中国最早的类书名作《北堂书钞》中记载,县令早在战国初期就已经出现。在当时,县令相当于县一级的行政长官,和如今的县长类似,但权限要比如今的县长大。比如,如今公安局才能处理的刑事案件,以及财务部门管理的田赋税务等,都握在县令一个人的手里。  

和县令有一字之差的知县,是从唐朝时开始出现的。在当时如果某地县令出现空缺,且无人顶替,朝廷就会派遣中央官员去代理县令的职务。换句话说,知县只是临时的,真正可以坐班的还是县令。

从这一点来看,似乎知县要比县令小很多,那事实是否如此呢?如果唐朝一直掌管天下,那么知县确实要比县令小,毕竟只是个代理官职,完成任务就要回到原来的岗位。

不过朝代在更迭,到了宋朝,赵匡胤重文轻武,在牢牢掌握军权的同时,对地方上的管控也提上了日程。于是,他频繁派遣心腹官员前往全国各地主政,担任知县。也就是说 在宋朝,知县和县令是同时存在的,而且因为知县是皇帝的心腹大臣 因此要比知县的职能高出许多

其中,最大的区别是知县可以自命下属,发政令,司法与监察,地方军权以及地方财政等,都是知县的职能范围。而县令则仅有坐堂审案、征收钱粮、劝课农桑等职能。可以看出,宋朝时的县令已经形同虚设,完全被知县所压制。 不过,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一个县两个长官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朱元璋发现,知县在职能方面要优于县令,于是保留了知县,废除了县令。因此,从明朝开始就没有县令这个官职了。所以,我们在观看明清时期的影视剧时,如果将县太爷称为县令,那么就是错误的叫法。 

总结一下,县令早于知县出现,在宋朝经过一段时间的交织后,县令被知县替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