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京,像极了南方的梅雨季节,一言不合就来场雨,湿湿嗒嗒! 阴蒙蒙的天,奔波的脚步,拥堵的马路,不亚于闷热的天气带来的烦躁。 只有孩子是开心的,每天可以踩着水撑着小雨伞去上学。天呐,这可是我上学时候的噩梦啊,稀稀烂烂的泥巴路,连着下两三天,连换的鞋都没有了…… 一直到今天,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雨天宅家看书…… 经历疫情,灾害,终知无常才正常。堪布说,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 文德一路从基层干到高管,又托钵行走,终远离城市喧嚣,山间修行。如一盏明灯,照亮心路。 一代学者,清华读书,北大教书,书香璀璨的一生,不为外物所扰,心有归处,淡定从容,无畏无惧,潇洒自由! 每个人常被事世扰心,翻一下,会治愈! 认识刘同很多年,他是最不像老板的媒体人,有情怀,书香气十足,他的文字有力度,总有那么几句写进你心里,似曾相识。此刻,他告诉你,永远保持一个人!这也是经历事业,生活,家庭之后才能悟到的! 莫名的开始喜欢古诗词,兴许上了年龄吧,才知它的美,三言两语便能让生活诗情画意,不产生思想,却应对一天天具体的日子。再读起来,语文真是退化的可怕!但古人的文学却又值得耗时细品! 这是我最近睡前读的书,特别暖的一本育儿书,但个人觉得还得真需要有点理解力和想法的人看,不然我真怕会打着爱的名义趾高气昂的进入到误区里。 这是国庆前为钱钟书的儿子钱永刚的一个采访改稿写解说,阅读一些资料,无意看到张纯如写的钱学森的传记,一打开书,竟停不下来,一直看到凌晨一点多读完了。 当时吸引我的是作者张纯如,她用尽心力撰写了英文版的南京大屠杀,却在此书出版后,内心备受折磨吞枪自杀,年仅36岁,对于她的死,各说风云。但她的著作更多还原历史真相。 钱学森本是申请了美国国籍,最终却回到了中国。国防部限制他离境,移民局却一意要将他驱逐出境,而钱学森为了尊严,虽然回国意志坚定,但仍付出很多努力试图摘下被驱逐这一标签。 作者在结尾处感慨,当时美国竟无一家媒体对沸沸扬扬的钱学森事件进行独立调查。站在美国人的角度,作者想象,如果媒体起了作用,或许他会是另一命运,但二战之后的那些年,是美国社会对政府抱有天真信任的时期,事后回顾,徒叹奈何。 |
|
来自: 燕妮9ofnplm3n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