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论你在哪,无论你是谁

 伯谆 2021-11-14

公众号,一片思想的集聚地。

在这浩瀚的天地下,思想是无穷无尽,所以写作的范围边际广阔。热点的写作是大部分公众号的目标,我却很少涉及,究其原因,我的局限性和自身对于热点的理解两者导致。

关于热点,有两个方面理解,其一:大众的关注,其二:热点的出现。

其一:大众的关注

大众为什么要关注热点?

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中,“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大众关注的每一个热点,乃至于义愤填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自我的关注。

其二:热点的出现

热点从不会停止,只会在变化中成型,时不时呈现给我们。

分析其根本,为两点,一是人性,二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关于人性:

人性是很复杂的,很多人活了半辈子还没有系统性的认识。一箩筐地把贪婪,自私,欲望,嫉妒,易情绪化等放进去,这仅是经验之谈,因为人性不止于坏的一面,还有好的一面。而人本身不能独立于他人存在,所以人性在群体之间又时刻变化着,最终演变成什么样,又如何熟稔通晓。

真的要去认识人性,先从时间维度去看了解。

简单的两个例子:妓院和赌场,第一个(黄)从战国时期就有了,第二个(赌)就更早了,上下五千年,改朝换代,到如今,虽法律上明令禁止为违法行为,还不都存在,这就是人性对肉欲的渴望与对金钱的贪婪。

跨度这么长,长的足以看出这两个是人性最深处的魔鬼。虽然了解,但我们还不无时无刻受到其驾驭。

热点,就不是这两点能概全,它的演绎是被自我复杂的人性操作的傀儡。

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

曾经有人疑惑了一个问题:我每天都会坐在马路边,看到车子川流不息,人群中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车子是公交车,有的是货车,有的私家车,而人有的是回家,有的是趁着晚上出去玩,有的是忙于剩下的工作,我在想,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歇一天,什么事也不做,社会会出现什么情况?

30岁的年龄想想这样的问题,精神可嘉,可嘉的是提出这种问题背后那种对于社会和身边的关注精神!

答案很多,随便讲几个得到回答:是的,好像会是这样或者是这样不对,你有什么根据,其本身已没什么意思。

提问题的人,如果认知能够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其疑惑就会迎刃而解,往后的人生跨度更大。

而这样的问题,需要从更高维度来总结,从更加细致的事物来观察。社会和人。人,人是从出生到死亡,其中还有生存,即生理需求(基础物质)。而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如今商业社会又是分工合作,停止一环,其他的也会受到影响,各个行业都是如此。

面对这样的问题,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医院停止一天,每日的出生婴儿就会夭折,危急患者得不到治疗,不能说东去,但可以说听天由命吧。缺乏食物者得不到果腹之需,难以为继。社会没有警察管理治安,坏人就会做乱。工厂受损,公司停滞,等等

答案很多就是这个原理。

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停止上看是如此,纷至沓来就不言而喻了。

这是热点。

而电影,是当前我专写的,原因有一些,但主要的还是电影本身的魅力。一部好的电影不仅是能够激发出一个人内在灵魂,感受于其魅力而升华自我,更加能够认清自己

昆德拉曾经说过,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写过后才理解到这句话原来是那么地真实,每次落笔,体会于思想上的变化,纯粹而明晰。

当然,看过的电影很多,书也有几本,但并不是都写。下面列举深刻看与读的书影:


电影

意大利

《美丽人生》

《天堂电影院》

《海上钢琴师》

《西西里美丽传说》

《完美陌生人》

美国片

《肖申克的救赎》

《楚门的世界》

《阿甘正传》

《忠犬八公的故事》

《当幸福来敲门》

《低俗小说》

《无耻混蛋》

《解放的姜戈》

《杀死比尔》

《面纱》

《死亡诗社》

《心灵捕手》

《美丽心灵》

《触不可及》

《穆赫兰道》

《黑客帝国》

《美国往事》

《大卫·戈尔的一生》

《教父》

《象人》

中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大佛普拉斯》

《霸王别姬》

《暴裂无声》

《重庆森林》

《阿飞正传》

《东邪西毒》

《我不是药神》

法国

《放牛班的春天》

《天使爱美丽》

《漫长的婚约》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瑞典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印度

《起跑线》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西班牙

《谜一样的双眼》

《看不见的客人》


书本

王小波

《黄金时代》

《我的精神家园》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沉默的大多数》

毛姆

《刀锋》

《人性的枷锁》

《月亮与六便士》

《寻欢作乐》

《面纱》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

《白夜》

《穷人》

《白痴》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勒庞

《乌合之众》

安.兰德

《源泉》

雷德·霍克

《自我观察》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回头看完一遍所列举的,忽然发现收货颇丰,毋庸置疑,是2018年的杰作。

对自我输入了这么多,却没有大刀阔斧一一写评,只是明白了两个道理。

其一:限度

王小波提到一个观点:人生并没有突破不了的牢笼,但是一定有一个限度。

我相信人都有一个限度。当我们每天无论是从生活中还是思想上,步步走过,就把这个限度扩大,没学英语前,着实不懂,学了后,虽落地不了地,但对于英语的限度就扩大,做生意前,不知商业规则,历练长时,或是左右逢源,或被动争取,人都在一步步扩张自己生活中的限度。

读书和观影的理解应用于此,我不相信几本书,几部电影,文笔钩古稽沉,生活一步登天。但我相信日拱一卒,每一次思想凝聚之后的文字也当伴随着生活的点滴发生着潜移默化地改变,无形的手深入了限度之外。

其二:沉淀

我见到过每一笔都是岁月下沉淀出的精华和充满心血的佳作,也看过到满是噪音的文字垃圾,前者潜心拜读,后者不屑一顾。当然观影也是如此。

但我认识到需要沉淀,是因为看的第一本外国著作《百年孤独》。这是一本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者凭借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完完全全看了中文译本(范晔译),是一本好书。总览全书,暂时能共识的两个主题,其一,家族的怪圈,其二,第一代母亲痛苦地领悟到,儿子和女儿不幸命运的实质。

第一点,七代人不乏精英,努力拼搏者,和大胆创新的人,但都在怪圈中覆灭;第二点或是现代人的通病,男人都缺爱,女人天生恐惧。而性的混沌弥漫着整个家族的男性。

当看到这本书后,突然感觉到原来一部好的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当然这本书只是在表达,走出怪圈方法其实很简单,但过程就崎岖了。

从零开始建立家族文化,并且传承,而社会氛围只会左右不会帮助,乃至家族里的个人会不会坚守也是个难题,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是需要淌过艰难的人性泥潭,放眼望去,整个家族从第一代开始,性这一关,从无认知只是无节制,乃至到最后一代的灭亡都是性的牺牲品。

当然,一个人最难改变的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更何况一个家族,而沿着一条路走到底是没有柳暗花明的上帝垂爱。

而后心生对比,《百年孤独》着实会讲故事,但与更加会讲故事的英国小说家毛姆就相形见绌了,但《百年孤独》的厉害之处,在于简单故事背后的深入与延展性,如开枝散叶般精巧,上连枝叶,下触树根,围绕着一个主题,几代人跨度一个半世纪,最后的结局形成一个精彩绝伦闭环,也不得不佩服作者思维的独特性。

回到个人本身,有思想才够出有思想的文字。

回到书影本身,这些是永远不会变,而人的心会一直变。

换个角度笃行,需明白身边所能及人与事范围真的很小,而书影能够带个人的思想维度却可到无限大的时间空间,这些都足以了解个人自己,了解现世规律,于现实中,直至逐步影响到生活点滴。

最后的心声

每一篇中文字,都是思想盛宴的垂音。

日后文章遵从的主题,观点独到否,论点与内容涉及领域的跨度够长,深度直达人心?这些定当不可或缺。厚积薄发,多阅读,才能顺手捏来。

希望日后的文字能够有益于人,无论你在哪,无论你是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