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充满无数想象力看完《楚门的世界》,原来童年感觉都是真的,总下意识觉得天上有人偷偷地观察着自己的一言一行,而自己无所适从。进入社会后才知道,原来童年的天真也只是孤独到一定境界的幻想。  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同样也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 影片中有趣的部分在于楚门本人,妻子,朋友,路演等行为演绎。这些造就了影片的魅力。妻子和朋友无止境的插入广告,路演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出现。更有意思的是当恐水的楚门乘坐交通工具要离开时,飞机无票,大巴抛锚。而自我驾车那必须是堵车,好不容易熬过去,又是长长的水桥,接着熊熊烈火路障,最终被“核泄漏”卡住。 让人深思的部分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影片有两个细节。第一,楚门这一年30岁了,第二个,触发逃离现今生活的原因:忘不掉的初恋,生不由己的生活。30岁才逐渐发觉自己的这一生很多事都生不由己,想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时间也有点晚,其中的原因?因为人受制于环境。童年时留下的恐水症,教育上强调的外面什么也没有,按部就班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正如这场游戏背后的总导演基斯督的话:每个人都会接受眼前的现实。这种温室环境下,楚门被总导演基斯督支配了30年。 而触发逃离现今生活的原因,即是楚门的内在追求:自由。初恋是楚门内心的一个最初的触发点,而真正的原因正如楚门的心理话:我可能被操纵了,我好像这一生都生不由己。这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呐喊,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对于真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当斯督挽留说道: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骗。此刻才明白,那时的楚门是多么的孤独与无助,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在欺骗他,而只有他一个人是真实的。当楚门乘船逃离面临大浪来袭对抗道:你们就这点能耐吗?你得杀了才行! 强烈的决心和意志力对抗着这个虚假世界,当一个人连命都不要,上帝也会网开一面。也就是如此,当楚门不断地冲破外在环境的阻力,最终也到达了虚假世界的彼岸,打开通往真实世界的门。而这个世界最后的厚颜无耻竟是情怀:在我的世界里,你什么都不用担心,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楚门,我明白,我看了你的一生,你出生时,我在看你,你走路时,我在看你,你入学时,我在看你,还有你掉第一颗牙齿那一幕。你不能离开,楚门,你属于这里,跟我一起吧。而情怀终小视了意志力的坚定,大导演的自信,与前者或可势均力敌,与后者却无能为力,楚门内心追求自由,推门而出迎接。那句:In case i don't see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and good night,犹如一记狠狠的耳光砸向了基斯督。  难能可贵的是楚门个人成长的合理性。从逻辑上看其逃离虚假世界会面临的三重困境。第一重是自我内在,第二重是羁绊,第三重是环境。怀疑的认证,弱点(恐水症)的克服,坚定的意志力,摆脱亲友的羁绊,征服环境的决心等。都被楚门的义无反顾所突破,一路的历程升华了其生命中向死而生一笔,也狠狠地敲出了虚假世界的震撼。 影片的最后楚门离开后,所有的观众都欢呼雀跃,而有人说道:还有什么节目吗?让我们看看其他节目,然后重归个人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极具讽刺的片段,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它暗含了现实生活中其实每个人都是楚门,自我却无任何察觉。基斯督也说过:“他”随时可以走,假如“他”稍微有点野心,假如“他”下定决心查出真相,我们无法阻止“他”。当以观众和楚门两张角色来塑造我们自己,是否真的被现实禁锢了内在的追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个体的命运均可以由个体掌握,莎士比亚曾说过:人都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原因不在别人,而在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