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451期 痛风疾病,属于中医痹症、历节病范畴。虽然痛风并在关节,湿热痰浊瘀毒壅滞于经脉、流注于关节所致,但但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是根本,外感邪气是诱因,脾虚痰浊壅滞是病机的关键。 人体正气充足,有赖于脾胃运化正常。 正如李东垣所说:“元气之充足,皆有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因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可共同将水谷精微得以运化,并输布与全身滋养各处,为脏腑组织生理功能提供物质基础;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的精气均依赖于脾胃。 如果脾胃健运失司,则会出现气血不足,正气受损,病邪容易侵袭而导致疾病。 基于此,痛风致病的根本在于正气不足,这给邪气得以在人体行运的机会。 痛风致病,虽然是有客邪之侵玲,但实际是源于正气之感召。 正像张景岳所说,痛风之病,是气血本虚,发生在于气血生活乏源,外邪趁虚侵入,导致三气之邪遍布关节所致。 这都说明了痛风之病,脾胃损伤、正气亏虚为本因,外感风寒湿邪只是发病的诱因。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认为痛风的症状是湿热蕴结脾胃是痛风主要病机之一。 中医温病学家叶天士认为不管是偏阴还是偏阳的体质,只要温蕴中焦,就一定会郁久化热,湿热蕴结经脉关节发为痛风。 张景岳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之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走注足胫,而日渐肿痛”,指出痛风的关节肿痛是因为饮食伤脾或外湿困脾,脾虚招致是湿浊停滞,湿浊在中焦郁久化热,湿热毒邪走注四肢关节,与气血相博,从而引发疼痛。 如果在临床观察,不难发现,头发能患者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虽然常以关节红热肿痛、口苦、呕恶、胀满、舌红苔黄腻等湿热之象为症状表现,但还会出现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细等脾虚症候,这都揭示了痛风之病是脾虚为本,湿热邪毒为标的病机本质。 从西医治疗用秋水仙碱的表现来看,服药后会出现腹泻症状,而关节疼痛缓解也很明显,反之,则疼痛减轻不明显,说明痛风疾病与阳明腑实,胃肠积热有关。而且痛风的人多见大便溏泻症状,这都与“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的管线相符合。 既然痛风治病脾胃虚弱为本,湿热浊毒壅滞为标,则治疗就要首先照护疾病之本——脾胃功能的健运或恢复,即使在急性发作期治标的原则之下,也不能忘掉兼以健脾益气的立本之法。 而且,正如张景岳所言:“善治脾者,能调五脏”,以及《慎斋遗书》中的记载:“诸病不愈,必到脾胃之中寻。” 今天,从健运脾胃论治痛风之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家和临床的认同和验证,不管是实痹、虚痹、顽痹,只要照护好脾胃,使脾胃健运,则疗效明显,预后也很好。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再犯,远离痛风石。 本文参考文献(文/图均来自网络,侵删):2014年第2期《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李华南等文章《邓运明教授从脾胃论治痛风经验》。 最想听什么疾病的治疗,我在2021就分享什么。总之,你想知道、你一直想知道、你最想知道的而又不好给身边人讲的,都在《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 只讲有用的,你需要的就是我要分享的,每一篇都是实用、新鲜和温暖,愿意把一些平常接触不到却又非知不可的,仔细慎重而严谨地讲给你,才是最难得的。你看到的不仅是一篇人文科普,更是一个严谨而负责的态度!参与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