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遗址被称作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是商朝南土中心城邑、武汉城市之根。1988年,盘龙城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2006年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大遗址保护项目。2013年,盘龙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并于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今年盘龙城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等级最高、遗迹最丰富的商代前期遗址,该聚落群布局以城址为中心,四周分布不同类型的遗址。 古城址位于遗址东南部,城垣利用自然地势修筑而成,南北约289、东西约284米,四面墙体宽27~30米。城垣外发现绕城分布的“环壕”和距城较远的“北城壕”两套系统,或与防御、水陆交通运输功能有关;城内东北部发现三处大型建筑基址,被认为是当时的宫殿建筑。 城外遗址与城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遗址核心区内,城址东面的李家嘴地点发现高等级墓葬,北面的杨家湾、杨家嘴地点发现大型建筑基址(F4)、多处小型建筑基址和商文化墓地,南面的王家嘴地点集中分布着居址、窑址、灰坑与墓葬,西面的小嘴地点发现铸铜作坊遗址,楼子湾地点发现墓葬、建筑等遗迹。在遗址外围地区,还发现小王家嘴早商时期墓地、艾家嘴小型居住区等遗存。 遗址群还延申至湖区。据调查,当代盘龙城遗址的河湖水位明显高于商文化时期,通过水下勘测,现已在盘龙湖与破口湖的湖盆内发现商时期文化遗存,盘龙城遗址聚落群的面貌更加清晰。 遗址内出土了包括大玉戈、青铜大圆鼎、青铜钺、绿松石镶金片饰件等在内的精美文物约3000余件,丰富了遗址的文化内涵,表明盘龙城遗址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3500年前,盘龙城先民得江湖渔舟之利繁衍生息,3500年后,盘龙城遗址则在洪涛骇浪之下重见天日。1954年夏天,武汉市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筑堤抗洪的民工在取土时意外发现了墓葬和青铜器。得知这一消息,时任武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秘书的蓝蔚先生展开调查,确认了盘龙城遗址与古城的存在。这段时间,文管会配合防汛工作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知识,使重要遗迹得以保留。此前当地已出土过不少青铜器,群众间自发成立文物保护组织,将农田水利建设中发现的文物主动上交有关部门。在防洪危难之际,重要遗迹虽无专人看守,亦未遭受盗掘。 20世纪50、60年代,遗址的杨家湾、楼子湾等地点陆续发现墓葬与青铜器。196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试掘工作明确了当地青铜器与二里岗早商青铜器的一致性,盘龙城的年代与性质得到初步认识。基于遗址的重要性,在文革期间恢复招生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将盘龙城遗址作为了田野实习的首个发掘对象。 1974、1976年,北大考古专业与湖北省博物馆进行了两次联合发掘。通过城墙解剖,明确了城垣修建年代在二里岗文化时期;在城址东北处发现3座大型建筑基址,通过其中2座的发掘,对宫殿建筑的结构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李家嘴地点发掘了多座高等级墓葬,被认为是贵族墓地之所在。这一阶段的工作,基本探明了盘龙城遗址的年代、性质和社会等级等问题。 新阶段的田野工作服务于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2012年,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三家联合,在遗址一般保护区的范围内开展大规模考古勘探工作,对遗址范围有了较准确的认识。2013年,盘龙城考古遗址保护工程正式开启,三家单位与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开展新一轮大规模考古工作。2013-2017年,考古队对盘龙城遗址核心保护区进行了文物勘探,为本体保护和展示工程提供可靠数据,同时开展了遗址水下地形测绘、勘探与试掘工作,对遗址聚落分布和景观变迁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合作开发了“盘龙城遗址田野考古钻探系统”,更好地记录和管理遗址资料。2018年,芝加哥大学加入到盘龙城考古工作中,与原考古队组成中美联合考古队,此后三年重点研究了遗址聚落形态和布局、手工业生产、自然环境变迁、区域聚落形态分布与互动等课题。 盘龙城遗址是早期中原王朝向南扩张的区域性中心聚落,是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重要发源,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有力证据。 盘龙城遗址是已知夏商时期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聚落,和中原地区文化保持密切的关联,又对长江流域的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出土的青铜器以及中原式的城址建筑方法表明盘龙城或与中原二里岗文化属于同一族系,是商代向南扩张的军事据点或方国都城,重要的地理位置可能赋予其整合南方资源并中转运输的作用,为我们认识商王朝的对外经略和统治模式提供线索;大型建筑基址、贵族墓葬和高等级随葬品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建筑技术与建筑史、社会结构、原料来源与利用、器物制作工艺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遗址聚落群的完整面貌为讨论盘龙城聚落的功能区分布与空间结构、聚落与环境及其变迁等大范围、长时段的问题提供可能,是了解当时社会面貌及其演变的好材料;盘龙城遗址与江西吴城、新干以及长江沿岸其他商时期遗址的比较研究,是我们认识长江中游青铜时代文化面貌的关键,也推动了中华文明多元文化研究的进程。2014、2019年先后召开“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就盘龙城遗址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