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申请自降军衔,罗帅都劝不住他,最后却因资历太高被主席驳回

 快乐老年435 2021-11-14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645期。1955年9月27日,全军授衔仪式在中南海进行,获得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一共有55人(李聚奎和王建安为后期补授),赖传珠上将赫然在列。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当年9月3号时,主席认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上将名额偏多,因此要求总干部管理部进行再一次筛选,是否能减掉两个名额。

此人申请自降军衔,罗帅都劝不住他,最后却因资历太高被主席驳回

当时总干部管理部的部长是罗帅,而第一、第二副部长分别由赖传珠和徐立清担任。罗帅负责中将、上将军衔的评定工作,而少将和校官的评定,主要由赖传珠把关,徐立清辅助。在临近授衔前不久,中央提出这样一个减人要求,总干部管理部的工作确实是有难度的。因为把谁的军衔卡下来,都非常令人为难。最后赖传珠和徐立清一商量:干脆不要卡别人了,就由两个副部长主动申请自降军衔、评为中将,问题便能快速解决。

此人申请自降军衔,罗帅都劝不住他,最后却因资历太高被主席驳回

这两个人是出于公心、好心,大公无私,但是他们的上级罗帅却不赞同,认为这样做不够科学,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下属弄得这么委屈,无缘无故地降低军衔,因此表示反对。但是赖传珠和徐立清都不听,因为这不是其他工作,而是主动降低自己的军衔,所以有底气和首长争辩,两人都坚持要评中将,把名额让出来。

此人申请自降军衔,罗帅都劝不住他,最后却因资历太高被主席驳回

最后这件事到了主席那里。经过中央认真讨论,徐立清被准予降低一级军衔,而赖传珠则不行,还是要保留他的上将军衔。主要原因就是赖传珠的资历太深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评为中将。至于主席提出的要减少两个名额的问题,最后是这样解决的:徐立清调为中将,而贺老总大公无私,提出把他的外甥廖汉生也降为中将。中央经过斟酌,通过了这个方案,56人调成了54人。

此人申请自降军衔,罗帅都劝不住他,最后却因资历太高被主席驳回

有朋友会问,1955年授予的上将人数是55人,上文所述与最后的评衔人数还是有一个名额的出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9月16日进行最终讨论时,贺炳炎这位准兵团级将领被提了出来,因为他是红二军团难得的代表人物,评衔时需要有所倾斜,因此他被破格提为了上将军衔。贺炳炎也是唯一的一位准兵团级别上将,是在最后时刻才敲定的。话说回来,赖传珠的资历到底有多深,让主席无法割舍,必须要授予他上将军衔呢?

此人申请自降军衔,罗帅都劝不住他,最后却因资历太高被主席驳回

原来赖传珠在红军时期出身于红四军。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主席和朱老总创建的早期人民军队主力就是红四军,后期演化为中央红军。这还不算,赖传珠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红一方面军第一师的政委,当时的师长是李聚奎,后来也评为开国上将军衔,赖传珠跟他是平级。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赖传珠又先后出任过15兵团和13兵团的政治委员。这两个兵团都隶属于第四野战军,四野是我军当时最强的战略大军,兵团政委怎么可能不授予上将军衔呢?

此人申请自降军衔,罗帅都劝不住他,最后却因资历太高被主席驳回

所以在主客观两方面,主席都不允许把赖传珠降为中将,而是坚持授予他上将军衔。唯一遗憾的是,能力出众又具备高风亮节的赖传珠将军英年早逝,1965年就因为急性肝炎在沈阳去世,年仅五十五岁,令人惋惜。去世前赖传珠担任沈阳军区政治委员一职,主席在北京得知噩耗心痛不已,手中的书都掉落了。将军的骨灰被从沈阳运送到北京八宝山公墓,空军罕见地派出了4架战机护航送行。总理、徐帅、叶帅等首长,后来都参加了赖传珠上将的葬礼和追悼会。

此人申请自降军衔,罗帅都劝不住他,最后却因资历太高被主席驳回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