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气肿怎么办?中医调理肺气肿

 我爱你文摘 2021-11-14

肺气肿其实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持久性扩大的病理状态。那么,对于肺气肿中医是如何治疗的?

肺气肿如果病情不特别严重,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咳嗽、咯痰,或者是仅仅在劳动过后,或者是在运动过后会感觉到气短。根据肺气肿的表现,它属于中医范畴的'咳喘'、'肺胀'、'气短'等。

1.温肾纳气方

桂枝,茯苓、白术(土炒)各,炙甘草,补骨脂、胡桃肉,熟地,山萸肉、附块(制附子),五味子克,半夏克,远志克,麝香(冲)。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补肾纳气,温化痰饮。

方中补骨脂、胡桃肉有温肾纳气之功;黄、桂、术、甘健脾渗湿、温化痰饮;半夏化痰;熟地、山萸肉补肾阴;附子补命门;五味子敛肾气;沉香降逆气;远志定心神,诸药合用,其效不同凡响。

素有痰饮、肾气上逆之喘证。

2.宿喘验方

生熟地,山萸肉,冬虫夏草,紫石英,沉香粉(冲),川芎,全蝎,五味子,杏仁,砂仁。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益肾填精,纳气归原。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失宜,则痰浊匿于体内窠臼,偶有七情之犯,饮食所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则喘发作。若经久频作,终成宿喘之证,导致肺气日益耗损,肺虚而高源化竭,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均造成肾虚精亏。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肾为气之根,肾虚失纳,气浮游于上,动则喘甚。虽喘在肺,但其根在肾,治当益肾填精、纳气归原,亦渐向愈。方中冬虫夏草性温,既补肾阳,又益肺阴,配以生熟地、山萸肉以益精填髓,补肾纳气;紫石英质重,起重镇降气而平喘作用,配以温肾纳气,降逆调中之沉香,可纳气归丹田。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喘虽属气机升降失调,但须方中参入川芎、全蝎入血分之药,确能使气道畅通,达到活络解痉之效。宿喘之证,肺肾之气耗散太过,可用少许五味子收敛之。杏仁宣肺利气,此乃肺肾同治之理。另少佐砂仁,醒脾,兼防补肾之剂过于滋腻,助湿生痰。

宿喘、气急,不能平卧,动则尤甚。

若新加外感,痰多,加桑白皮、苏子、海浮石等,宣肺化痰,防引动宿喘;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明显,加肉桂、制附片等温肾助阳;倦怠、乏力、动则汗出,加生黄芪、牡蛎以益气固表止汗;喘憋气急,可增入地龙、生蛤壳解痉纳气平喘;大便偏干,数日一行,加酒军、全瓜蒌等,通利大肠而起到宣肺降气之作用。

肺气肿病人积极治疗外,饮食上的注意也是很重要的,肺气肿病人需要注意营养的补充调理。

饮食调理肺气肿

1、肺气肿患者要以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比如萝卜子粥、沙参粥、地黄枣仁粥、白果蜂蜜茶、白果粥等,日常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清热化痰的食物。

2、肺气肿患者需要少吃高温油炸、油腻、过甜过咸的食物,以及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3、肺气肿患者还需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海腥发物。

总之,肺气肿不但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其并发症也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所以,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通过饮食来调理肺气肿,以及通过运动锻炼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肺气肿的病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