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聪:十六国时期汉赵第三位皇帝

 凤凰山居士 2021-11-14

 

刘聪(?~318年8月31日),本名刘载,字玄明,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五台县)人,匈奴铁弗部。十六国时期汉赵皇帝(310年~318年在位),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为张夫人。
骁勇超人,博览经史,文武兼备。帮助父亲建国,拜大司马、大单于。发动政变,弑杀皇帝刘和,夺权即位。在位期间,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晋愍帝,制造永嘉之乱,覆灭西晋王朝。大力开拓疆域领土,采用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统治后期,疏离朝政,纵情声色。妄行杀戮忠臣,宠信宦官和靳准等人,导致国家日益混乱。
麟嘉三年(318年),刘聪去世,谥号昭武皇帝,庙号烈宗。

刘聪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聪年幼时就聪明好学,令博士朱纪都觉得十分惊奇。刘聪非但通晓经史和百家之学,更熟读《孙吴兵法》,而且善写文章,又习书法,擅长草书隶书;另外,刘聪亦学习武艺,擅长射箭,能张开三百斤的弓,勇猛矫捷,冠绝一时。可谓文武皆能。 [1] 
刘聪二十岁后到洛阳游历,结交大批名士。后担任新兴太守郭颐的主簿。及后迁任右部都尉,因安抚接纳得宜而得到匈奴五部豪族的归心。河间王司马颙表刘聪为赤沙中郎将,但当时刘渊在邺城任官。因害怕驻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加害父亲,于是投奔司马颖,任右积弩将军,参前锋战事。 [2] 

助父建国

永安元年(304年),司马颖任命刘渊为北单于,刘聪被立为右贤王,并与父亲应命回到匈奴五部为司马颖带来匈奴援军。但刘渊回到五部后就称大单于,刘聪亦改拜鹿蠡王。刘渊聚众自立,同年即称汉王,建立汉赵。后来任命刘聪为抚军将军。 [3] 

两攻洛阳

元熙五年(晋永嘉二年,308年),刘聪被派遣南据太行山。同年年末刘渊称帝,刘聪升任车骑大将军。不久封楚王。次年与王弥石勒等进攻壶关,击败司马越派去抵抗的施融和曹超,攻破屯留和长子,令上党太守庞淳献壶关投降。数月后又领兵攻洛阳,击败平北将军曹武,长驱直进至宜阳。但刘聪因连番胜利而轻敌,被诈降的弘农太守垣延率兵乘夜偷袭,最终刘聪大败而还。两月后刘聪再与王弥、刘曜呼延翼等进攻洛阳。晋室以为汉赵刚遭大败,短时间不会再南侵,于是疏于防备,知道刘聪来攻十分畏惧,刘聪更一度进兵至洛阳附近的洛水。当时晋将北宫纯率兵夜袭汉赵军壁垒,斩杀将领呼延颢;及后呼延翼更被部下所杀,所率部队因丧失主帅而溃退,刘渊于是下令撤兵。刘聪则上表称晋朝军队又少又弱,不能因呼延翼等人之死而放弃进攻,坚持要留下来,刘渊允许。而面对汉赵军,防守洛阳的司马越唯有婴城固守。但及后司马越乘刘聪到嵩山祭祀的机会派兵进攻留守的汉赵军,斩杀呼延朗。安阳王刘厉见此,害怕刘聪怪罪自己而跳进洛水自杀。王弥此时以洛阳守备仍坚固和粮食不继劝刘聪撤军,但刘聪因为是自己请求留下,不敢自行撤军。刘渊及后听从鲜于修之之言,命刘聪领军撤退,刘聪见此才撤军。

弑兄登基

刘聪回到平阳后,被任命为大司徒。河瑞二年(晋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患病,任命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与太宰刘欢乐和太傅刘洋共录尚书事,并在都城平阳西置单于台。不久刘渊逝世,太子刘和即位。
刘和即位后,受宗正呼延攸、卫尉刘锐及素来厌恶刘聪的侍中刘乘进言唆摆,决意要消除诸王势力,尤其当时拥兵十万的刘聪。刘和不久就采取行动,但因刘聪有备而战,最终刘聪率军从西明门攻进皇宫,并于光极殿西室杀害刘和,又收捕逃到南宫的呼延攸等人,并将他们斩首示众。
刘和死后,群臣请刘聪继位,刘聪以北海王刘乂是单皇后之子,让位给他。刘乂坚持由刘聪继位。刘聪最终答应,并说要在刘乂长大后将皇位让给他。登基后,册立刘乂为皇太弟,改元光兴,尊刘渊妻单氏为皇太后,其母张氏为帝太后,妻子呼延氏为皇后,儿子刘粲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4] 

灭亡西晋

  • 攻取洛阳
刘聪即位后三个月,即派刘曜王弥和其子河内王刘粲领兵进攻洛阳,与石勒于大阳会师并在渑池击败晋将裴邈,乃直入洛川,掳掠梁、陈、汝南颍川之间大片土地,并攻陷百多个壁垒。 [5]  次年,又派前军大将军呼延晏领二万七千人进攻洛阳,行军至河南时就已十二度击败抵抗的晋军,杀三万多人。后刘曜、王弥和石勒都奉命与呼延晏会合。呼延晏在刘曜等人未到时就先行进攻洛阳城,攻陷平昌门,焚烧东阳、宣阳诸门及诸府寺。晋怀帝遣河南尹刘默抵御,但被击败。呼延晏因为后续部队还没到,从东阳门撤出,又于洛水焚毁晋怀帝打算出逃用的船只。刘曜、王弥等人到达后就与呼延晏一起再次攻进洛阳城,攻陷宣阳门,王弥、呼延晏攻入南宫太极殿,纵兵抢掠,尽收晋宫中的宫人和珍宝,而刘曜大杀官员和宗室三万余人。另外更俘掳晋怀帝和羊皇后,将他们及传国六玺移送到平阳。 [6]  刘聪大赦,改年号嘉平,以晋怀帝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平阿公。 [7] 
  • 攻打关中
永嘉之乱后,因晋牙门赵染叛晋归降,刘聪就派赵染和安西将军刘雅率两万骑兵攻打镇守长安的南阳王司马模,又令刘曜和刘粲率军作为后继,最终攻陷长安并杀南阳王司马模 [8]  并让刘曜据守长安。 [9]  不久,晋扶风太守梁综、新平太守竺恢、安定太守贾疋和雍州刺史麹特等反击,刘曜连战皆败,困于长安。嘉平二年(永嘉六年,312年),刘曜退出长安,撤回平阳。 [10] 
晋阳攻守
嘉平二年(312年)年初,刘聪曾派靳冲和卜翊围困晋并州治所晋阳,但因拓跋猗卢率兵营救而失败。 [11]  不久,令狐泥因其父令狐盛被晋并州刺史刘琨杀害而投奔汉赵,并说出晋阳虚实。刘聪十分高兴,便派刘粲和刘曜攻晋阳,由令狐泥作向导。刘琨知道汉赵来攻后就到中山郡和常山郡招兵,并向拓跋猗卢求救;同时由张乔和郝诜领兵挡住汉赵军。但张乔和郝诜皆败死,刘琨于是弃晋阳出奔。刘曜和刘粲于是占领晋阳。但不久拓跋猗卢则亲率大军与刘琨反攻晋阳,刘曜和刘粲兵败,唯有弃守晋阳,撤走时遭拓跋猗卢追及,在蓝谷交战,刘粲大败,晋阳得而复失。 [12] 
  • 杀害怀帝
晋怀帝被掳至平阳后,被刘聪任命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平阿公。后来改封会稽郡公。刘聪曾与怀帝回忆昔日与王济造访他的往事,亦谈到西晋八王之乱,宗室相残之事。刘聪谈得十分高兴,更赐小刘贵人给怀帝。但于嘉平三年(313年)正月,刘聪在与群臣的宴会中命怀帝以青衣行酒,晋朝旧臣庾珉和王俊见此忍不住心中悲愤而号哭,令刘聪十分厌恶。当时又有人流传庾珉等会作刘琨的内应以助他攻取平阳,于是刘聪杀害怀帝和庾珉等十多名晋朝旧臣。 [13] 
  • 屡攻长安
晋怀帝被杀的消息于四月传至长安后,在长安的皇太子司马邺便即位为帝,是为晋愍帝。刘聪派赵染与刘曜和司隶校尉乔智明和武牙将军李景年等进攻长安,多次击败在黄白城(今陕西省三原县西阳镇武官坊)抵抗的麹允。赵染后更乘夜攻进长安外城纵火抢掠,至天亮才撤出长安。后因刘曜轻敌而被麹允偷袭,乔智明被杀,刘曜撤兵回平阳。 [14] 
次年,刘聪再派刘曜与赵染出兵长安,索綝领兵抵抗,但赵染初战于新丰城西因轻敌而败北。 [15]  不久刘曜与赵染、将军殷凯再攻长安,在冯翊击败麹允,但当晚又被麹允夜袭殷凯军营,殷凯战死。 [16] 
随后,刘曜到怀县(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大虹桥乡土城村)转攻晋河内太守郭默,郭默想投奔新郑的李矩。此时刘琨派参军张肇率领五百鲜卑骑兵欲救长安,但道路不通,正打算退还,路过李矩的军营,李矩说服张肇带领鲜卑骑兵进攻刘曜。汉赵士兵看见鲜卑骑兵就不战而走,刘聪见进攻不成,打算先消灭刘琨,故命令刘曜撤军。
建元元年(晋建兴三年,315年),刘曜在襄垣击败刘琨所派军队,并打算进攻阳曲。但此时刘聪又认为要先攻取长安,于是命刘曜撤军回蒲阪。 [17-18] 
  • 西晋灭亡
刘聪命刘曜撤回蒲阪,数月之后,即派刘曜进攻北地。刘曜先破冯翊,后攻上郡麹允领兵在灵武抵抗,但因兵少而不敢进攻。建元二年(316年),刘曜攻取北地,后即进逼长安。虽然有多批援兵救援长安,但都因畏惧汉赵军队而不敢进击。而司马保所派将领胡嵩虽然在灵台击败刘曜,但却因不愿见击退刘曜后麹允和索綝势力做大,竟然勒兵退还槐里 [19-20] 
刘曜因而得以攻占长安外城并围困愍帝所在的小城。在爆发饥荒的小城内死守两个月后,愍帝决定出降,愍帝被送至平阳,西晋正式灭亡。刘聪任命愍帝为光禄大夫、怀安侯,使刘粲告于太庙,大赦境内,改年麟嘉。次年出猎时,命晋愍帝穿戎服执戟作前导,晋朝故老哭泣。刘粲劝刘聪杀死愍帝,但刘聪想再作观望。及后,刘聪命愍帝行酒、洗爵和执盖等仆役工作,令晋朝旧臣流泪哭泣,辛宾更抱着愍帝大哭。刘聪最终杀害晋愍帝。 [21-22] 

骄昏而亡

嘉平三年(314年)十一月,刘聪册立刘粲为相国、大单于,总管各事务后,就将国事委托给他。自己则开始贪图享乐,次年更设上皇后、左皇后和右皇后以封妃嫔,造成“三后并立”。后来,更立中皇后。在委托政务给刘粲的同时,刘聪亦宠信中常侍王沈、宣怀、俞容等人,刘聪因于后宫享乐而长时间不去朝会,群臣有事都会向王沈等人报告而不是上表送呈刘聪。而王沈亦大多不报告刘聪,只以自己喜恶去议决事项。王沈等人又贬抑朝中贤良,任命奸佞小人任官。嘉平三年(316年)二月刘聪听信王沈等人的谗言,杀特进綦毋达、太中大夫公师彧、尚书王琰等七名宦官厌恶的官员。侍中卜干哭着劝谏,免为庶人。
太宰刘易、御史大夫陈元达、金紫光禄大夫刘延和刘聪子大将军刘敷都曾上表劝谏刘聪不要宠信宦官。但刘聪完全相信王沈等,都不听从。刘粲与王沈等人勾结,因此向刘聪大赞王沈等人,刘聪听后即将王沈等人封列侯。刘易见此又上表进谏,终令刘聪发怒,更亲手毁坏刘易的谏书,刘易于是怨愤而死;陈元达见刘易之死,亦对刘聪失望,愤而自杀。朝廷在王沈和刘粲等人把持之下纲纪全无,而且贪污盛行,臣下只会奉承上级;对后宫妃嫔宫人的赏赐丰盛,反而在外军队却资源不足。刘敷见此就曾多次劝谏,刘聪却责骂刘敷常常在他面前哭谏,令刘敷忧愤得病,不久逝世。 [23] 
因为刘聪的完全信任,王沈和刘粲等人又与靳准联手诬称皇太弟刘乂叛变,不但废掉并杀害刘乂,更趁机诛除一些自己讨厌的官员,又坑杀平阳城中一万五千多名士兵。刘粲在刘乂死后被立为皇太子。
麟嘉三年(318年),刘聪患病,以太宰刘景、大司马刘骥、太师刘顗、太傅朱纪和太保呼延晏并录尚书事,又命范隆为守尚书令、仪同三司,靳准为大司空,二人皆决尚书奏事,以作辅政大臣。
七月癸亥日(8月31日),逝世,在位九年。谥号昭武皇帝,庙号烈宗。 [24] 

为政举措

刘聪政治

任命百官
刘渊去世后,刘聪弑杀刘和自立为帝。登基后,聪以刘易为太尉。初置相国,官居上公,有殊勋德者死乃赠之。于是大定百官,置太师、丞相,自大司马以上七公,位皆上公,绿綟绶,远游冠。置辅汉,都护,中军,上军,辅军,镇、卫京,前、后、左、右、上、下军,辅国,冠军,龙骧,武牙大将军,营各配兵二千,皆以诸子为之。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省吏部,置左右选曹尚书。自司隶以下六官,皆位次仆射。置御史大夫及州牧,位皆亚公。以其子粲为丞相、领大将军、录尚书事,进封晋王,食五都。刘延年录尚书事,刘景为太师,王育为太傅,任顗为太保,马景为大司徒,朱纪为大司空,刘曜为大司马。 [25] 
杀戮谏臣
刘聪在位后期,统治残暴,滥杀大臣,如左都水使者王摅就曾因鱼蟹供应不足而被刘聪杀害;将作大匠靳陵就因未能如期建成“温明”、“徽光”二殿而被杀。 [26] 
王彰曾劝谏刘聪不要游猎过度,要刘聪念及刘渊建国艰难,应专心朝政。但刘聪听后大怒,又要杀王彰,只因太后张夫人绝食以及刘乂和刘粲死谏才赦免王彰。 [27] 
后来设立中皇后时,尚书令王鉴和中书监崔懿之等又谏止刘聪滥封皇后,亦被刘聪所杀。 [28] 

刘聪军事

一攻洛阳
永嘉二年,刘聪与王弥进寇洛阳,刘曜与赵固等为之后继。东海王司马越遣平北将军曹武、将军宋抽、彭默等抵御,刘聪等击败司马越派出的晋军。刘聪等长驱至宜阳,平昌公司马模派淳于定、吕毅等自长安讨伐汉军,刘聪与司马模派出的军队战于宜阳,刘聪又胜。刘聪因为连胜,不设防备,弘农太守垣延向刘聪诈降,垣延夜袭刘聪,聪军大败而还。 [29] 
二攻洛阳
是年冬,刘聪、王弥与刘曜、刘景等率精骑五万再次进攻洛阳,使呼延翼率步卒继之,在河南击败晋军。刘聪进屯于西明门,晋护军贾胤夜晚袭击刘聪军队,战于大夏门,斩杀刘聪的部将呼延颢,汉军遂溃。刘聪回军向南。驻军在洛水,刘聪屯驻宣阳门,刘曜屯驻上东门,王弥屯驻广阳门,刘景攻大夏门,刘聪上嵩山祈祷,留下部将刘厉、呼延朗等指挥军队。东海王司马越命参军孙询、将军丘光、楼裒等率帐下劲卒三千,自宣阳门袭击呼延朗,斩之。刘聪听闻而奔还。刘厉怕刘聪降罪,赴水而死。后来刘渊召刘聪等还师。 [30] 
灭亡西晋
刘聪继位后,派遣族弟刘曜、大将王弥等率领四万大军攻取洛阳周边的郡县,以孤立断绝洛阳。嘉平元年(311年),石勒在苦县消灭西晋主力部队十多万人。同年夏季,刘曜、王弥攻破洛阳,虏走晋怀帝,杀害官员百姓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 [31]  晋怀帝于次年被杀后,晋愍帝于长安即位为帝。建元二年(316年),刘聪派遣刘曜攻破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32]  随着西晋王朝的灭亡,中原广大的地区,皆成为汉政权的统治范围。
虽然刘聪名义上是中原的共主,但随着领域的扩大,地方的割据迅速形成,汉国统治的地区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

轶事典故

出生异像

当初,刘聪的母亲张氏怀刘聪时,梦见太阳进到她的肚里,醒来后告诉丈夫刘渊,刘渊说:“这是吉兆,小心别说。”十五个月后生下刘聪,刘聪出生当晚有白光的异常现象。刘聪形体非同寻常,左耳有根白毛,长二尺多,很有光泽。 [33] 

责备刘粲

南阳王司马模投降赵染后,赵染将司马模送给了刘粲,刘粲杀死了司马模,刘聪大怒,对刘粲说:我恐怕你以后会遭到杀降的祸害啊。" [34] 

接受劝谏

刘聪立左贵嫔刘氏为皇后,要为刘氏修建凰仪殿,廷尉陈元达进谏不可,刘聪大怒,立刻要杀陈元达及其家属,陈元达把自己锁在树上以死进谏,卫兵拉不动陈元达,此时刘氏在后堂听闻此事,派中常侍叫住左右行刑之人,然后手写奏疏劝谏刘聪,刘聪才息怒,对陈元达道歉,并改逍遥园为纳贤园,理中堂为愧贤堂。 [35] 

人物评价

王浑:此儿吾所不能测也。
卢思道:宠姬四人,并立为皇后。车服节文,与内主无别。此刘聪之乱政也。 [36] 
房玄龄:伪主斯亡,玄明篡嗣,树恩戎旅,既总威权,关河开曩日之疆,士马倍前人之气。然则信不由中,自乖弘远,貌之为美,处事难终。纵武穷兵,残忠害謇,佞人方辔,并后载驰,阉竖类于回天,凝科逾于炮烙。遣豺狼之将,逐鹰犬之师,悬旌俯渭,分麾陷洛,铁马陵山,胡笳遵渚,粉忠贞于戎手,聚搢绅于京观。先王井赋,乃眷维桑;旧都宫室,咸成茂草。坠露沾衣,行人洒泪。若乃上古敦庞,不亲其子,功成高让,归诸有德。爰及三伐,乃用干戈,将以拯厥版荡,恭膺天命。懿彼武王,殷之列辟,载旆乘时,兴兵誓野,投焚既陨,可以绝言。而轻吕旁挥,彤弧三发,岂若响清跸于常道之门,驰金车于山阳之馆!故知黔首来苏,居今爱古;白旗陈肆,古不如今。胡寇不仁,有同豺豕,役天子以行觞,驱乘舆以执盖,庾珉之泪既尽,辛宾加之以血。若乃有生之贵,处死为难,弘在三之义,忘七尺之重,主忧之恨,毕命同归,自古篡夺,于斯为甚。是以灾气呈形,贼臣苞乱,政荒民散,可以危亡。刘聪竟得寿终,非不幸也。
司马光:①渊子聪,骁勇绝人,博涉经史,善属文,弯弓三百斤。 [37]  ②刘渊以匈奴遗种,乘晋室之衰,奄有河汾天下。蠭起之众辐辏而归之,石勒、王弥皆北面为臣。聪承其故业遂陷两都,执辱二帝,矜夸淫纵,残暴无亲,幸以病终。坟草未生,家为屠戮矣。 [38] 
洪迈:刘聪乘晋之衰,盗窃中土,身死而嗣灭,男女无少长皆戕于靳准。刘曜承其后,不能十年,身为人禽。石勒尝盛矣,子夺于虎。虎尽有秦、魏、燕、齐、韩、赵之地,死不一年,而后嗣屠戮,无一遗种。慕容隽乘石氏之乱,跨据河山,亦仅终其身,至子而灭。苻坚之兴,又非刘、石比,然不能自免,社稷为墟。慕容垂乘苻氏之乱,尽复燕祚,死未期年,基业倾覆。此七人者,皆夷狄乱华之巨孽也,而不能久如此。 [39] 
谢采伯:若刘渊、聪、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连勃勃等,其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祸亦不旋踵矣。 [40] 
张大龄:聪以荒淫,承之一传,而归於曜。曜以沈湎,继之数岁,而歼於勒。彼二子少固雄毅,乃晚节如是,岂真胡虏之运乎!死而五种,虽所自取,不可谓无默宰也已。 [41] 
张燧:且夫刘聪、石勒、王敦、祖约,此其奸诈雄武,亦一世之豪也。 [42] 

亲属成员

刘聪父母

父亲:汉赵光文帝刘渊
母亲:张夫人

刘聪后妃

前期诸皇后:
张徽光,辅汉将军张寔女,初封贵人,谥号武孝皇后。
刘娥刘殷女,以贤明著称,谥号武宣皇后。
刘英,刘殷女,初封左贵嫔,刘聪意图立为皇后但遭太后反对,不久逝世,追谥武德皇后。
刘聪后期诸皇后:
《晋书》载:“聪立上皇后樊氏,即张氏之侍婢也。时四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七人”。
刘聪好色,在立樊氏为上皇后时,除了三位有名号的皇后外,佩皇后玺绶者还有七位。后刘聪更加设中皇后,而末期所立的四位有名号的皇后都活到刘聪逝世以后,并获刘粲加号。所以他后期的后宫是“三后并立”,既指刘聪于315年设上皇后、左皇后及右皇后,三位皇后并立的情况。
上皇后(2人):靳月光靳准女),被废;樊皇后(张徽光的侍婢);
左皇后(2人):刘皇后;王皇后(中常侍王沈养女)
右皇后:靳月华,靳准女。
中皇后:宣皇后,太监宣怀的养女。

刘聪儿子

刘粲,汉赵隐帝。
刘易,封河间王。
刘翼,封彭城王。
刘悝,封高平王。
刘敷,封勃海王。
刘骥,封济南王。
刘鸾,封燕王。
刘鸿,封楚王。
刘权,封秦王。
刘操,封魏王。
刘持,封赵王。
刘逞,封吴王。
刘朗,封颍川王。
刘皋,封零陵王。
刘旭,封丹阳王。
刘京,封蜀王。
刘坦,封九江王。
刘晃,封临川王。
刘衷,封会稽王。
刘约,封东平王。

史籍记载

晋书·卷一百二·载记第二》 [43] 


  • 参考资料

    • 1.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幼而聪悟好学,博士朱纪大奇之。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十五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 2.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弱冠游于京师,名士莫不交结,乐广、张华尤异之也。新兴太守郭颐辟为主簿,举良将,入为骁骑别部司马,累迁右部都尉,善于抚接,五部豪右无不归之。河间王颙表为赤沙中郎将。聪以元海在邺,惧为成都王颖所害,乃亡奔成都王,拜右积弩将军,参前锋战事。

    • 3.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元海为北单于,立为右贤王,随还右部。及即大单于位,更拜鹿蠡王。

    • 4.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既杀其兄和,群臣劝即尊位。聪初让其弟北海王乂,乂与公卿泣涕固请,聪久而许之,曰:"乂及群公正以四海未定,祸难尚殷,贪孤年长故耳。此国家之事,孤敢不祗从。今便欲远遵鲁隐,待乂年长,复子明辟。"于是以永嘉四年僣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光兴。尊元海妻单氏曰皇太后,其母张氏为帝太后,乂为皇太弟,领大单于、大司徒,立其妻呼延氏为皇后,封其子粲为河内王,署使持节、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 5.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遣粲及其征东王弥、龙骧刘曜等率众四万,长驱入洛川,遂出轘辕,周旋梁、陈、汝、颍之间,陷垒壁百余。

    • 6.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署其卫尉呼延晏为使持节、前锋大都督、前军大将军。配禁兵二万七千,自宜阳入洛川,命王弥、刘曜及镇军石勒进师会之。晏比及河南,王师前后十二败,死者三万余人。弥等未至,晏留辎重于张方故垒,遂寇洛阳,攻陷平昌门,焚东阳、宣阳诸门及诸府寺。怀帝遣河南尹刘默距之,王师败于社门。晏以外继不至,出自东阳门,掠王公已下子女二百余人而去。时帝将济河东遁,具船于洛水,晏尽焚之,还于张方故垒。王弥、刘曜至,复与晏会围洛阳。时城内饥甚,人皆相食,百官分散,莫有固志。宣阳门陷,弥、晏入于南宫,升太极前殿,纵兵大掠,悉收宫人、珍宝。曜于是害诸王公及百官已下三万余人,于洛水北筑为京观。迁帝及惠帝羊后、传国六玺于平阳。聪大赦,改年嘉平,以帝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平阿公。

    • 7.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聪大赦,改年嘉平,以帝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平阿公。

    • 8.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遣其平西赵染、安西刘雅率骑二万攻南阳王模于长安,粲、曜率大众继之。染败王师于潼关,将军吕毅死之。军至于下邽,模乃降染。染送模于粲,粲害模及其子范阳王黎,送卫将军梁芬、模长史鲁繇、兼散骑常侍杜骜、辛谧及北宫纯等于平阳。

    • 9.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署刘曜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改封中山王,镇长安

    • 10.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刘曜既据长安,安定太守贾疋及诸氐羌皆送质任,唯雍州刺史麹特、新平太守竺恢固守不降。护军麹允、频阳令梁肃自京兆南山将奔安定,遇疋任子于阴密,拥还临泾,推疋为平南将军,率众五万,攻曜于长安,扶风太守梁综及麹特、竺恢等亦率众十万会之。曜遣刘雅、赵染来距,败绩而还。曜又尽长安锐卒与诸军战于黄丘,曜众大败,中流矢,退保甘渠。杜人王秃、纪特等攻刘粲于新丰,粲还平阳。曜攻陷池阳,掠万余人归于长安。时阎鼎等奉秦王为皇太子,入于雍城,关中戎晋莫不响应。...麹特等围长安,刘曜连战败绩,乃驱掠士女八万余口退还平阳

    • 11.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遣其镇北靳冲寇太原,平北卜珝率众继之。

    • 12.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聪遣刘粲、刘曜等攻刘琨于晋阳,琨使张乔距之,战于武灌,乔败绩,死之,晋阳危惧。太原太守高乔、琨别驾郝聿以晋阳降粲。琨与左右数十骑,携其妻子奔于赵郡之亭头,遂如常山。粲、曜入于晋阳。先是,琨与代王猗卢结为兄弟,乃告败于猗卢,且乞师。猗卢遣子日利孙、宾六须及将军卫雄、姬澹等率众数万攻晋阳,琨收散卒千余为之乡导,猗卢率众六万至于狼猛。曜及宾六须战于汾东,曜坠马,中流矢,身被七创。讨虏傅武以马授曜,曜曰:"当今危亡之极,人各思免。吾创已重,自分死此矣。"武泣曰:"武小人,蒙大王识拔,以至于是,常思效命,今其时矣。且皇室始基,大难未弭,天下何可一日无大王也。"于是扶曜乘马,驱令渡汾,回而战死。曜入晋阳,夜与刘粲等掠百姓,逾蒙山遁归。猗卢率骑追之,战于蓝谷,粲败绩,斩其征虏邢延,获其镇北刘丰。琨收合离散,保于阳曲,猗卢戍之而还。

    • 13.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正旦,聪宴于光极前殿,逼帝行酒,光禄大夫庾珉、王俊等起而大哭,聪恶之。会有告珉等谋以平阳应刘琨者,聪遂鸩帝而诛珉、俊,

    • 14.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时愍帝即位于长安,聪遣刘曜及司隶乔智明、武牙李景年等寇长安,命赵染率众赴之。时大都督麹允据黄白城,累为曜、染所败。染谓曜曰:"麹允率大众在外,长安可袭而取之。得长安,黄白城自服。愿大王以重众守此,染请轻骑袭之。"曜乃承制加染前锋大都督、安南大将军,以精骑五千配之而进。王师败于渭阳,将军王广死之。染夜入长安外城,帝奔射雁楼,染焚烧龙尾及诸军营,杀掠千余人,旦退屯逍遥园。麹允率众袭曜,连战败之。曜入粟邑,遂归平阳。

    • 15.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曜复次渭汭,赵染次新丰。索綝自长安东讨染,染狃于累捷,有轻綝之色。长史鲁徽曰:"今司马邺君臣自以逼僣王畿,雄劣不同,必致死距我,将军宜整阵案兵以击之,弗可轻也。困兽犹斗,况于国乎!"染曰:"以司马模之强,吾取之如拉朽。索綝小竖,岂能污吾马蹄刀刃邪!要擒之而后食。"晨率精骑数百,驰出逆之,战于城西,败绩而归,

    • 16.    《资治通鉴·卷八十九》曜、染复与将军殷凯帅众数万向长安,麹允逆战于冯翊,允败,收兵;夜,袭凯营,凯败死。

    • 17.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曜还师攻郭默于怀城,收其米粟八十万斛,列三屯以守之。聪遣使谓曜曰:"今长安假息,刘琨游魂,此国家所尤宜先除也。郭默小丑,何足以劳公神略,可留征虏将军贝丘王翼光守之,公其还也。"于是曜归薄坂。俄而征曜辅政。

    • 18.    《资治通鉴 卷八十九》默欲投李矩于新郑,矩使其甥郭诵迎之。兵少,不敢进。会刘琨遣参军张肇帅鲜卑五百馀骑诣长安,道阻不通,还,过矩营,矩说肇,使击汉兵。汉兵望见鲜卑,不战而走,默遂帅众归矩。汉主聪召曜还屯蒲坂。

    • 19.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刘曜又进军,屯于粟邑。麹允饥甚,去黄白而军于灵武。曜进攻上郡,太守张禹与冯翊太守梁肃奔于允吾。于是关右翕然,所在应曜。曜进据黄阜。

    • 20.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北地饥甚,人相食啖,羌酋大军须运粮以给麹昌,刘雅击败之。麹允与刘曜战于磻石谷,王师败绩,允奔灵武。

    • 21.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刘曜陷长安外城,愍帝使侍中宋敞送笺于曜,帝肉袒牵羊,舆榇衔璧出降。及至平阳,聪以帝为光禄大夫、怀安侯,使粲告于太庙,大赦境内,改年麟嘉。

    • 22.    晋愍帝曾被匈奴掳至平阳 遭刘聪侮辱后杀害 [引用日期2015-04-11]

    • 23.    《晋五胡指掌》:聪荒於酒色,游宫常百日不出,事皆决於中常侍王沈等。立后六人,仪服如后者又八人,屡杀直臣陈元达等。是年卒,太子粲立。聪后年未二十者四人,粲俱烝之。靳准弑粲自立。冬十月,刘曜亦自立於赤壁。十二月,乔太讨准,杀之,而立准之子明。石勒讨明,明走曜。曜灭靳族,改国号赵。石勒亦称赵王,为后赵,始与曜贰。先是,曜世子胤,年十岁,长七尺五寸,多力善射,骁捷如风。靳准之乱,没於鲜卑别部郁鞠。郁鞠闻赵王立,礼而归之,曜悲喜。时已立羊后之子熙为太子矣,将易之而立胤。卜泰不可,胤亦进曰:“父之於子,当爱之如一。今黜熙而立臣,臣何敢自安!苟以臣颇堪驱策,岂不能辅熙以承圣业乎!”遂封胤永安王。

    • 24.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太兴元年,聪死,在位九年,伪谥曰昭武皇帝,庙号烈宗。

    • 25.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聪以刘易为太尉。初置相国,官上公,有殊勋德者死乃赠之。于是大定百官,置太师、丞相,自大司马以上七公,位皆上公,绿綟绶,远游冠。置辅汉,都护,中军,上军,辅军,镇、卫京,前、后、左、右、上、下军,辅国,冠军,龙骧,武牙大将军,营各配兵二千,皆以诸子为之。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省吏部,置左右选曹尚书。自司隶以下六官,皆位次仆射。置御史大夫及州牧,位皆亚公。以其子粲为丞相、领大将军、录尚书事,进封晋王,食五都。刘延年录尚书六条事,刘景为太师,王育为太傅,任顗为太保,马景为大司徒,朱纪为大司空,刘曜为大司马。

    • 26.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左都水使者襄陵王摅坐鱼蟹不供,将作大匠望都公靳陵坐温明、徽光二殿不成,皆斩于东市。

    • 27.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中军王彰谏曰:"今大难未夷,余晋假息,陛下不惧白龙鱼服之祸,而昏夜忘归。陛下当思先帝创业之艰难,嗣承之不易,鸿业已尔,四海属情,何可坠之于垂成,隳之于将就!比窃观陛下所为,臣实痛心疾首有日矣。且愚人系汉之心未专,而思晋之怀犹盛,刘琨去此咫尺之间,狂狷刺客息顷而至。帝王轻出,一夫敌耳。愿陛下改往修来,则忆兆幸甚。"聪大怒,命斩之。上夫人王氏叩头乞哀,乃囚之诏狱。聪母以聪刑怒过差,三日不食,弟乂、子粲并与切谏。聪怒曰:"吾岂桀、纣、幽、厉乎,而汝等生来哭人!"其太宰刘延年及诸公卿列侯百有余人,皆免冠涕泣固谏曰:"光文皇帝以圣武膺期,创建鸿祚,而六合未一,夙世升遐。陛下睿德自天,龙飞绍统,东平洛邑,南定长安,真可谓功高周成,德超夏启。往也唐虞,今则陛下,历观书记,未有此比。而顷频以小务不供而斩王公,直言忤旨,便囚大将,游猎无度,机管不修,臣等窃所未解,臣等所以破肝糜胃忘寝与食者也。"聪乃赦彰。

    • 28.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中常侍王沈养女年十四,有妙色,聪立为左皇后。尚书令王鉴、中书监崔懿之、中书令曹恂等谏曰:"臣闻王者之立后也,将以上配乾坤之性,象二仪敷育之义,生承宗庙,母临天下,亡配后土,执馈皇姑,必择世德名宗,幽闲淑令,副四海之望,称神祇之心。是故周文造舟,姒氏以兴,《关雎》之化飨,则百世之祚永。孝成任心纵欲,以婢为后,使皇统亡绝,社稷沦倾。有周之隆既如彼矣,大汉之祸又如此矣。从麟嘉以来,乱淫于色,纵沈之弟女,刑余小丑犹不可尘琼寝,污清庙,况其家婢邪!六宫妃嫔皆公子公孙,奈何一旦以婢主之,何异象榱玉箦而对腐木朽楹哉!臣恐无福于国家也。"聪览之大怒,使宣怀谓粲曰:"鉴等小子,慢侮国家,狂言自口,无复君臣上下之礼,其速考竟。"于是收鉴等送市。金紫光禄大夫王延驰将入谏,门者弗通。鉴等临刑,王沈以杖叩之曰:"庸奴,复能为恶乎?乃公何与汝事!"鉴瞋目叱之曰:"竖子!使皇汉灭者,坐汝鼠辈与靳准耳,要当诉汝于先帝,取汝等于地下。"懿之曰:"靳准枭声镜形,必为国患。汝既食人,人亦当食汝。"皆斩之。

    • 29.    《晋书 卷一百一 载记第一》于是命其子聪与王弥进寇洛阳,刘曜与赵固等为之后继。东海王越遣平北将军曹武、将军宋抽、彭默等距之,王师败绩。聪等长驱至宜阳,平昌公模遣将军淳于定、吕毅等自长安讨之,战于宜阳,定等败绩。聪恃连胜,不设备,弘农太守垣延诈降。夜袭,聪军大败而还,元海素服迎师。

    • 30.    《晋书 卷一百一 载记第一》是冬,复大发卒,遣聪、弥与刘曜、刘景等率精骑五万寇洛阳,使呼延翼率步卒继之,败王师于河南。聪进屯于西明门,护军贾胤夜薄之,战于大夏门,斩聪将呼延颢,其众遂溃。聪回军而南。壁于洛水,寻进屯宣阳门,曜屯上东门,弥屯广阳门,景攻大夏门,聪亲祈嵩岳,令其将刘厉、呼延朗等督留军。东海王越命参军孙询、将军丘光、楼裒等率帐下劲卒三千,自宣阳门击朗,斩之。聪闻而驰还。厉惧聪之罪己也,赴水而死。王弥谓聪曰:"今既失利,洛阳犹固,殿下不如还师,徐为后举。下官当于衮豫之间收兵积谷,伏听严期。"宣于修之又言于元海曰:"岁在辛未,当得洛阳。今晋气犹盛,大军不归,必败。"元海驰遣黄门郎傅询召聪等还师。

    • 31.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署其卫尉呼延晏为使持节、前锋大都督、前军大将军。配禁兵二万七千,自宜阳入洛川,命王弥、刘曜及镇军石勒进师会之。晏比及河南,王师前后十二败,死者三万余人。弥等未至,晏留辎重于张方故垒,遂寇洛阳,攻陷平昌门,焚东阳、宣阳诸门及诸府寺。怀帝遣河南尹刘默距之,王师败于社门。晏以外继不至,出自东阳门,掠王公已下子女二百余人而去。时帝将济河东遁,具船于洛水,晏尽焚之,还于张方故垒。王弥、刘曜至,复与晏会围洛阳。时城内饥甚,人皆相食,百官分散,莫有固志。宣阳门陷,弥、晏入于南宫,升太极前殿,纵兵大掠,悉收宫人、珍宝。曜于是害诸王公及百官已下三万余人,于洛水北筑为京观。迁帝及惠帝羊后、传国六玺于平阳。

    • 32.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刘曜陷长安外城,愍帝使侍中宋敞送笺于曜,帝肉袒牵羊,舆榇衔璧出降。

    • 33.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初,聪之在孕也,张氏梦日入怀,寤而以告,元海曰:“此吉征也,慎勿言。”十五月而生聪焉,夜有白光之异。形体非常,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余,甚光泽。

    • 34.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模乃降染。染送模于粲,粲害模及其子范阳王黎,送卫将军梁芬、模长史鲁繇、兼散骑常侍杜骜、辛谧及北宫纯等于平阳。聪以粲之害模也,大怒。粲曰:"臣杀模本不以其晚识天命之故,但以其晋氏肺腑,洛阳之难不能死节,天下之恶一也,故诛之。"聪曰:"虽然,吾恐汝不免诛降之殃也。夫天道至神,理无不报。"

    • 35.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立左贵嫔刘氏为皇后。聪将为刘氏起〈皇鸟〉仪殿于后庭,廷尉陈元达谏曰:"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夫天生蒸民而树之君者,使为之父母以刑赏之,不欲使殿屎黎元而荡逸一人。晋氏暗虐,视百姓如草芥,故上天剿绝其祚。乃眷皇汉,苍生引领息肩,怀更苏之望有日矣。我高祖光文皇帝靖言惟兹,痛心疾首,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先皇后嫔服无绮彩。重逆群臣之请,故建南北宫焉。今光极之前足以朝群后飨万国矣,昭德、温明已后足可以容六宫,列十二等矣。陛下龙兴已来,外殄二京不世之寇,内兴殿观四十余所,重之以饥馑疾疫,死亡相属,兵疲于外,人怨于内,为之父母固若是乎!伏闻诏旨,将营〈皇鸟〉仪,中宫新立,诚臣等乐为子来者也。窃以大难未夷,宫宇粗给,今之所营,尤实非宜。臣闻太宗承高祖之业,惠吕息役之后,以四海之富,天下之殷,尚以百金之费而辍露台,历代垂美,为不朽之迹。故能断狱四百,拟于成康。陛下之所有,不过太宗二郡地耳,战守之备者,岂仅匈奴、南越而已哉!孝文之广,思费如彼;陛下之狭,欲损如此。愚臣所以敢昧死犯颜色,冒不测之祸者也。"聪大怒曰:"吾为万机主,将营一殿,岂问汝鼠子乎!不杀此奴,沮乱朕心,朕殿何当得成邪!将出斩之,并其妻子同枭东市,使群鼠共穴。"时在逍遥园李中堂,元达抱堂下树叫曰:"臣所言者,社稷之计也,而陛下杀臣。若死者有知,臣要当上诉陛下于天,下诉陛下于先帝。朱云有云:'臣得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审陛下何如主耳!"元达先锁腰而入,及至,即以锁绕树,左右曳之不能动。聪怒甚。刘氏时在后堂,闻之,密遣中常侍私敕左右停刑,于是手疏切谏,聪乃解,引元达而谢之,易逍遥园为纳贤园,李中堂为愧贤堂。

    • 36.    《后周兴亡论》  .新东方宝典[引用日期2015-04-11]

    • 37.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五》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4-11]

    • 38.    《歴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二》  .殆知阁[引用日期2015-08-23]

    • 39.    《容斋随笔》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15-04-11]

    • 40.    《密斋笔记》  .殆知阁[引用日期2015-10-15]

    • 41.    《晋五胡指掌》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4-11]

    • 42.    《千百年眼·卷七》  .文献网[引用日期2014-04-13]

    • 43.    《晋书 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10-21]

  •               (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