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药板块的多变性

 亲斤彳正禾呈 2021-11-14

之前启动了对2022投资布局的思考准备,本周主要思考医药板块,不过感觉思考的还不够彻底,后续还需继续深入。


经过N年的发展,整个医药行业已经脱离了当年“药”的范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药”上,现在的A股,基本上已经将整个医药产业链都囊括进来了,都可以分几个层级,大的可以分医药、医疗,细分都可以分出研药、制药、运药、售药、用药等等,有可分创新药、中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连锁药店、CXO、康养等等各种。


所以现在所谓的医药行业,其实是“大健康”的概念范畴,而每个细分的领域又由于周期不一样,导致现在投资医药行业其实很困难,莫说散户,机构在里面深耕也着实不易。


不过,在这种局面之下,一个医药行业,如果能赶上节奏,就深耕玩玩这个行业,也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机会很多,所以有一些私募专做医药这个行业。

医药这个行业,长期以来,市场上都形成如下共识:
(1)综观全市场,医药是个攻守兼备的行业,能够穿越牛熊
(2)人口老龄化需求,势必会让医药行业大发展

所以,看好医药发展的人不在少数,赚了大钱的人也不在少数。不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很多事情并非如想象般的发展,现在医保吃紧,所以医保控费变得必然,导致之前的“两票制”,现今的“集采”,就是奔着如何降低医药支出的目的而做的各种政策。

说到医保,想起当年大学毕业刚刚工作的时候,某天闲聊中,某个前辈谈到可以去单位医务室开药,说比医院的便宜。那会我才知道,每个单位都有个医务室这样的部门,日常不算太大的病医务室都可以开药,还可以挂点滴,甚至还可以开保健营养类的药,比如钙片呀之类。当然费用很便宜,所以相当多的职工大肆开药,有些人都可以给家里面的人开药,甚至...(此处略100字)。


至于额外的费用谁出?我后来了解是单位做为生产经营成本列支开销。我当时就在想,怪不得新闻上老说医药费用太高,企业承受不住。后来不长时间,搞医保了,单位缴一部分、职工缴一部分,职工各人日常看病买药只能用自己医保卡的余额,超额自付。


我当时觉得这挺好的,这样企业的负担着实下降很多,我也为有医保这个政策觉得管理层很因明。

不想,这一晃二十年过去,现在的医保竟然越来越不堪重负,这里面的原因是全方位的,有爱惜身体一点小病就去住院康复的、有一听有医保就给患者多开药的、有用医保购药倒卖的、靠吃医保红利高价售药的机构/公司等等。所以,医保控费、两票制、集采就变成了必须执行的政策。

一边是看似有大发展的市场机会,一边是不停考虑缩减开支的政策。在面对有大发展的市场机会时,各色企业自然是加足马力的研发、生产。有这样的企业在努力,这十数年,我国的医药行业的确是发展迅速,每一次管理层的政策鼓励,市场都沒经过多久,就很快达到效果,MeToo、MeBetter,乃至现在鼓励的MeFirst、MeOnly。


这些过程,这个效率,对患者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在已经鼓励MeBetter的时候,还有多少企业还在往MeToo里面挤,这势必会出现某些生产/研发过剩,对整体环境而言就是生产/研发浪费。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面,受损最大的其实是投资者。

也就是说,在当前环境下,各种控费措施,人为的挤压厂商利润,对整个行业而言,就是很大的利空因素;当然,最后市场化竞争的结果就会让差的企业出清,留下优质的企业,这又算是社会未来最大的福气。

另外,说医药行业是攻守兼备、穿越牛熊的行业,似乎全世界就美国一枝独秀,而在其他国家虽然这个行业也不差,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优秀。比如日本,过去也出现过为降低公费开支而全面降低要价的历史,有那么一段时间,相应的股票持续低迷,有长达8年之久。


而美国又为何一枝独秀?某种观点认为,因其研发能力的强劲,其药品能出口全世界,进而其利润来源于全世界,而非仅仅自己。这个观点我很认同。

通过如上的分析和梳理,对市场上认为医药行业是攻守兼备、穿越牛熊的行业;且人口老龄化需求,势必会让医药行业大发展的观点应该需要客观对待。所以,简要归纳如下观点:


(1)医药行业是攻守兼备、穿越牛熊的行业,但前提是药品能远销国际;
(2)人口老龄化需求,虽然看似让医药行业大发展,但也要警惕医保费用高启带来的反身效应;

(3)由于属于潜在的高景气度行业,进而众多的医药企业水平参差,进而产生的竞争失败,其损失资本远较其他行业高(医药行业创新研发资本开支很大),换句话说,就是股东的收益/亏损波动偏差很大。

基于如上,敝人自认精力有限、能力不足,未来会持续减少医药类的单个持股,转而入到基金投资,尤数主动基金。

有朋友可能有疑问,为何是“尤数主动基金”?

这也是本文第二个重要的观点,如下理由:
前面提到医药行业有诸多小的细分行业,而每个细分行业,由于周期不同,其景气度各各不一,如果全投,那直接投资全指医药即可,不过这个指数近10年的年化仅为8.7%,很一般般,根本不像大家理解的“医药行业大发展”那种感受。


为了达成超越,那么就需要在细分行业上进行轮动,这问题又来了,如何才能更好的踏准节奏?这对一介散户而言,这好像难度挺高。而仔细统计了目前诸多主动基金业绩后,发现主动基金业绩好过指数的很多,这或许是A股的特色吧。

那么,现在入场合适吗?看了下各大医药指数,今年的业绩是负数,回调了不少。恩,这是好事。看估值,差不多常规估值了。又看了下今年涨的不错的一些主动基金,近期回调了不少。恩,这也是好事。似乎这些涨的好的,今年都有大仓位在CXO上,而CXO近期回调不少。不过敝人觉得CXO未来的前景未必如很多人认为的那般好,这个以后有机会也聊聊。


看了下趋势线,好像现在各大指数都在磨底,再等一久或许介入才是较好时机。

如上,做为记录,也给各位分享,不足之处,大家共同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