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着

 淮阴语文 2021-11-15

活着


孙茂

      被砍掉的大梨树,每年春天还是会滋生出许多嫩绿的芽苗来,不管怎样铲除都无济于事。父亲说,它的根系还活着。

我家老屋旁边是一片空荡的杂草地,四四方方的一块地,除了堆些干柴,再无二物。空地像一个遗弃的孩子,不起眼,躲藏在石墙之后,左右都被泥瓦屋挡得严严实实。

我幼年时把这块空地当做玩过家家的游乐场,它算得是幼年欢快的玩乐胜地。我晚上吃完晚饭,都要约着小黑、小兰偷摸进去玩过家家。我们在空地里做“饭”。我们用泥巴充当米饭,草根做凉拌菜肴,泥瓦片做方盘盛菜,木棍为筷。一会儿功夫,饭做成了,我们就佯装大人样津津乐道地吆喝着吃自己做的饭。那个年纪,许多欢快的事滋生着,演绎着;到了今天,这些快乐的记忆又一点点滋养着我,抚慰心灵。



空地里长有梨树、爬山虎、杂草。

梨树一开始是枯黄的,树干自上而下干枯蔓延下来,皱巴巴的褐黑的皮附着在树的全身。第一年春天,梨树照样发芽开花,梨花在春风中像是穿了一件白裙,洋洋得意飘摇着;到了夏天,树梢零星地挂着几颗营养不良的干瘪梨果,没捱到秋天,那果子就掉落在地,被树脚的蚂蚁虫儿们享用了去。我想,大梨树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就病了,又或者是真的年迈了。一年的日子总是过得无比急,一晃眼,冬天过去了,那棵梨树在寒风中瑟瑟站立。第二年春天,都到了暮春,空地的梨树还是没有开花发芽。我等急了,每天放学都要爬上石墙看看梨树,心里不断祈愿着这棵梨树开花发芽。可到了初夏,还是没等到梨树开花。我有些失落,一日一日地双手杵着下巴坐在石墙上遥望大梨树。有时也去轻轻抚摸梨树的身子,我给它浇水施肥,不时扒开树脚的泥土看它的根系,梨树的根系充满了水分,可是它为什么不开花发芽呢?我纳闷着。

有一天,母亲跟父亲谈话说,空地那棵大梨树干死了,要把它的枝干砍了做烧柴。我随即打断父母亲的谈话。我自信地说,那棵大梨树还活着。可是,大人不会轻易听一个没有经验的孩子的话。很快,这棵梨树就被父亲砍倒了,从此以后,只剩一个孤零零的梨树桩。我们都以为梨树真的死了。可到第三年春天,一个清晨,梨树桩根脚竟无意间长出了绿芽。那绿芽嫩盈盈的,还顶着些晨珠。我高兴坏了,在空地里奔跑了一圈又一圈,我忙跑着去告诉父亲。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无动于衷,不以为然。或许,在大人看来,那只是棵梨树。和冒着热气的现实的生活相比,一棵梨树根本搅不起什么波澜。到了秋天,那些稚嫩的长势孱弱的梨树枝条被白霜冻枯了。我又以为梨树这次是真死了,可谁知道,第四年春天,梨树又发芽了。往后的几年,父亲去空地除杂草,会顺手铲除梨树新芽苗,但每年铲除后到第二年春天那梨树桩又发新芽。父亲常说,这是一棵不死的梨树。

到了今天,二十几年过去了,那棵梨树桩依旧顽强地活着,褐黑的桩干外围,总是每年发出几颗嫩生生的新芽,让人不禁感叹,植物的寿命真长啊!



爬山虎和杂草亦是。爬山虎生命力极强,春天生芽冒绿,然后爬在土墙上,夏天时,整面泥墙绿油油的。爬山虎长势极快,个把月,藤条就扯开来疯长,像打了激素似的。圆叶绿莹莹的,在太阳底下,那绿叶越发新净明亮。我们一群孩子常会摘爬山虎叶做菜,有时割来打碎喂猪。有时呢?将藤条折成一个圆帽顶在头上避太阳。很多时候,父亲嫌爬山虎长得太快,藤条偷偷长进了屋里。不知哪个老人说,爬山虎会在夜里偷听人说话。于是父亲在一个阴沉的小雨天,用锄头铲断了爬山虎的根茎,可这绿物像是妖魔上身,生命顽强着呢?母亲说,铲不死的,这根茎耐活,只要沾地就能生长。



一整个夏天,那面墙就是爬山虎的天下。季节更替,冬天枯黄老去。经年往复,下一年又依旧是一张绿网铺满整面墙。因了这些爬山虎,这面墙才不至于孤单。那些杂草呢?好像总也铲不尽,父亲铲除后,过几天又继续疯狂生长,而且长得更壮实、更绿了。一瞬间,好像“斩草除根”这样的老话在这一刻也是失灵的。这让我不禁感叹,植物们生命力真强啊!

物亦如此,人又如何呢?

作者简介:孙茂,笔名:舒心,文学青年,1995年生,曲靖市作协理事,曲靖市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初评专家。作品见于《文艺报》《美文》《散文百家》《贵州作家》《昭通作家》《怒江文艺》《珠江源》《文学与人生》《解放日报》《曲靖日报》等。曾获“野草文学奖”。散文作品《瓦》《稻子》《云南的云》《雨天》《美的文字》《梅花象》《我所怀念的》《希望》《云南的雨》《夏天的雨》《夏天的记忆》《季节和夕阳》《炊烟》被用作江苏、徐州、浙江杭州、安徽、云南、曲靖、陕西西安、江西贵溪等五十余所学校中高考语文记叙文、论述文模拟真题考点针对训练及初中月考、期中期末考、寒假作业语文试题阅读理解。有作品入选《大地上的灯盏-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2019》,入围《中国校园文学》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笔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