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吃阿司匹林、他汀、硝苯地平控释片、二甲...

 guo1820 2021-11-15
常吃阿司匹林、他汀、硝苯地平控释片、二甲双胍,能喝酒吗?

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小剂量(50-100mg)的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1,从而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作用,可以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适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以及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并可降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风险。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甚至发生消化道出血,喝酒后服用阿司匹林,酒精和阿司匹林会产生累加效应,增加对胃十二脂肠黏膜的损伤。阿司匹林还可抑制血小板,增加出血的风险,喝酒后服用阿司匹林,增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延长出血时间。阿司匹林还能抑制酒精的代谢,正常情况下酒精进入体内先被肝脏的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转变为乙酸,最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喝酒后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会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使乙醛难以转化为乙酸,最终导致乙醛在体内聚积,造成乙醛中毒,甚至发生双硫仑反应。因此,服用阿司匹林应该忌酒。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调血脂药,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也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能稳定、缩小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冠心病、脑卒中的防治。

虽然少量低浓度酒能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是长期饮酒会引起酒精性脂肪肝、胰腺炎、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甚至恶性肿瘤,因此,不提倡高脂血症和(或)冠心病患者饮酒。此外,服用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而长期大量饮酒是他汀类药物所致肝脏损害的诱因,因此,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者应忌酒。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肝药酶(CYP3A4)代谢,长期大量饮酒可抑制CYP3A4活性,导致他汀类药物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增加毒性反应的风险,因此,服用他汀类药物应严格忌酒。

硝苯地平控释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具有起效迅速、降压疗效和幅度强、降压作用平稳而持久、对血脂、血糖无明显影响、用药依从性好、个体差异小等特点。此外,硝苯地平控释片还可改善心绞痛,长期服用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适用于各年龄段、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并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

喝酒与高血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少量喝酒可扩张外周血管,轻度降低血压,而大量喝酒可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因此,绝大多数人喝酒后血压会先降后升。喝酒对血压的短期影响与喝酒量和喝酒者对酒精的耐受程度有关,普通人长期大量喝酒肯定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血压患者大量喝酒可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显著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一方面,酒精可对抗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降压作用,导致降压疗效减弱。另一方面,硝苯地平控释片主要通过肝药酶(CYP3A4)代谢消除,少量喝酒对CYP3A4具有诱导作用,使硝苯地平控释片代谢加快,药效降低,大量喝酒对CYP3A4具有抑制作用,使硝苯地平控释片代谢减慢,导致蓄积,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因此,不鼓励平时没有喝酒习惯的高血压患者喝酒,高血压患者最好不喝酒,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应忌酒。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首选和全程用药,可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此外,二甲双胍还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对肥胖患者尤为适用,并可改善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保护心血管,单独使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作用广泛而明确,安全性好。

虽然喝酒可暂时降低血糖,但是随着体内酒精代谢,抑制肝糖原的作用逐渐减弱,血糖会出现反弹性升高,如果患者还按照以往的饭量进餐,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反而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此外,过量喝酒,特别是空腹喝酒,糖原分解受到抑制,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很容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导致低血糖昏迷,危及生命。二甲双胍的累积可引起罕见但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一旦发生可能致死(致死率约50%)。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增加与肾功能程度和患者年龄有关,对患者定期监测肾功能和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可显著降低发生的风险。对于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酒精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尤其对于禁食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饮酒。此外,酒精可使低血糖的症状不清晰并可出现迟缓低血糖。因此,服用二甲双胍应忌酒。#谣零零计划# #健康明星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