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古里要来,广州商业“盒变街”,为何苦等久矣?

 读书耕云种月 2021-11-15

图片

硬核原创

更深一度看楼市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旧人换新人,用在广州商业地产身上颇为恰当。

2021年9月,广州宣布第一太古里正在路上,龙湖天街也正式亮相。

10月,老牌百货王府井宣告结业。

盒子式购物中心告别到街区式商业诞生,广州正经历商业载体焕新时刻。

这个时刻,广州人已经等了20多年。

图片

  千年商都,仍缺商业?    

城市在不断进化,商业载体也随之不断转换形式,以配合消费需求的日益变化。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步行街,进化到21世纪初的盒子式购物中心,再到强调体验感的街区式商业。

起步虽晚,进程甚快,国内商业载体已走到3.0阶段,一大批优秀的街区式商业涌现:

北京三里屯、上海新天地、深圳万象中心、成都太古里、重庆新天地、佛山岭南天地、南京1912街区等等……

图片
成都太古里

凭借优秀体验感与社交媒体二次传播,这些街区式商业逐渐成长为城市IP,一不留神顺带将旅游业带动。

等等,广州的名字去哪里了?千年商都的广州不配拥有姓名吗?

若论基因,广州并非没有做街区式商业的底蕴,远近驰名的上下九蜚声海外的北京路某程度上都是街区式商业的先行者。

但它们与当下语境的街区式商业有本质的区别。

将上下九与三里屯的发展路径对比,即可了解差距。

1989年之前北京三里屯,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住宅区。

1989年第一家酒吧开业后,先后引进国际品牌,将其打造成旅游符号,前后不过十数年时间,已发展成北京商业IP。



相比起三里屯,上下九的起点要高不少,现在的上下九可能仍是广州旅游符号。但提起它可能会条件发射般联想到:宰客二字



三里屯从功能单一的酒吧街,向国际品牌云集的街区式商业进化,从商业1.0阶段直接跳级至3.0.

反观广州的代表上下九,仍停留在品牌低端的商业步行街层面。

不止上下九,整个广州自步入盒子式购物中心阶段之后,就止步不前,这一停就是20年之久

图片
定格多年,内卷至闭店

从前的广州,是商业先锋,开创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

1996年,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广州天河城正式诞生。

天河城的出现,让广州从当时流行的步行街、百货等商业形态转向新一代“盒子式”购物中心。

图片
天河城1996年试业典礼(图源:新浪广东)

2000年后,盒子式商业体在广州爆发增长,正佳广场、万菱汇、太古汇等商业体接连开业。

广州商业迎来最辉煌的时间,但可惜这同样也是最后的高光时刻。

图片
图片来源:livin 广州

从0到1过程十分艰难,从1到100只需简单抄作业即可

一夜春雨过后,大量盒子式商业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布满全广州各区,同质化问题随之到来。

市民消费是便利了,但同时又麻木了。

这场同质化竞争中,少不免出现淘汰者,今年广州王府井百货率先退出舞台。

图片

图片来源:王府井百货

老牌商业也不堪内卷重负,即将闭店,其余不知名小商业体倒闭更是数不清楚。

这场商业体间的内卷,何时方休?

从1996年到2016年间,广州再无标杆商业体诞生,2016年开业的”开放式购物公园“天环广场算是打破僵局的作品。

同质化盒子式购物中心路径,是阻碍广州商业发展的最大敌人。

图片
浅尝即止,广州缺乏街区式商业土壤?

广州不是没有尝试过在街区式商业上发力,太古仓、琶醍都是尝试之作。

图片
太古仓,图片来源:soho广州

但太古仓缺乏大品牌加持,只剩下餐饮业苦苦支撑,而琶醍自诞生之初即是饮食酒吧,将其称为街区式商业或许有些勉强。

为何广州偏偏无法培育出属于自己的商业IP?

1、低密度的街区商业收益远不如高密度盒子式商业

据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统计,2020年成都太古里销售额约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2%。

同时段内广州太古汇销售额约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

图片

图源广州黄埔发布

若加上太古汇写字楼部分与文华东方酒店租金收入,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拉开。

低密度的商业街区是以收益率换舒适度的模式,加上自持的商业体收入数字远不如可销售的物业夸张,一年收1-2亿租金基本已是天花板水平。

站在开发商的角度,在规划容积率≤7.5的地块上,建设一个容积率≤2.0的街区式商业,本就不合符经济原理。

目前,广州大部分商业体都是“买一送一”,太古汇、天河城、万达都是同样的“下店上楼”模式。

图片
图片来源:搜狐

2、天时地利,街区式商业可遇不可求

太古里、三里屯或者岭南天地,都不是从一片空地中拔地而起,而是城市保育的产物。

而广州符合这个条件的地块少之又少。

永庆坊算是一个,目前永庆坊只开放一期,占地面积约8000平空间太少,业态引进具有局限性,尚未能看出全貌。

二期空间体量会是一期的十倍,待它完全成型后,才能看到其庐山真面目。



但永庆坊的定位并非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体,待其成型后也会继承大量文化传承的工作。

它更像是橱窗,而非商店

广州大范围进行的城市更新项目,改造的多是城中村、握手楼汇集的区域,古色古香且具备岭南文化的好苗子少之又少。

可能有人会持反对意见,街区式商业无非一个载体而已,本质上与盒子式购物中心是一样的。

何况在实际生活中,广州人并不能感受到商业的缺失,从国际一线大牌到亲民的本地传统美食,应有尽有且唾手可得,少一个半个街区式商业无伤大雅。

事实上,商业载体的固化,背后是商业活力缺失问题,会带来品牌出走、业态单一等连串蝴蝶效益。

这是正在发生的事。

图片

品牌流失,业态单一

2021年上半年,广州引进138家首店,较2020年全年增长161%,首店数量大幅增长,但放在全国范围内却并不够看。

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区域首次开设门店,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上海引进513家首店、北京434家、成都296家、杭州246家、武汉195家……

图片

不仅数量比不上后起之秀,甚至质量上也存在参差。

广州138家首店中,餐饮业态高达46%,首店品牌中夹杂着大量线上流量品牌。

业态单一,品牌低端已慢慢演变成广州商业的标签。

当然,肯定有人持反对意见,大气上档次的天河路商圈,完全与低端二字绝缘。

图片

广州太古汇实景图 来源:广州太古汇官微

基本汇集广州所有国际大牌的天河路商圈,已是广州商业独角兽。

但可惜的是这只独角兽并不完美,太古汇、正佳广场、天河城确实可以称作广州商业门面。

这三个商业体均进入2020年购物中心销售额排名TOP50之中,但都在10名开外。
客流量大,销售额不高,反映出人均消费额较低,商圈大环境里品牌较低端正是重要原因。

同一商圈中,除了有高端商业体,也有规划混乱、不知名品牌云集的时尚天河,以电脑配件为主、逐步发展成平价饭堂的天河电脑城等商业体。

图片
图片来源:搜狐

广州商业门面只有正面可看,侧面并不尽如人意。

加上天河路商圈资源过度集中,各大品牌均要进驻一家甚至多家店,高端商场无铺可进,低端商业不屑进驻,品牌流失不可避免。

称为千年商都的广州,逐步脱离大品牌选址讨论范围。

图片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广州不能长期处于吃老本的状态,终于随着太古里、龙湖天街等街区式商业的进驻,出现有改善的转机。

太古地产和珠实集团将在聚龙湾旧改项目上,共同打造一座融合岭南文化、现代艺术及国际潮流于一体的国际级商业地标项目。
图片
聚龙湾展示中心,图源:广州荔湾发布
广州第二座太古系商业体已板上钉钉,至于它会是太古汇,还是太古里,太古地产方表示,“具体产品将取决于双方根据实地情况的策划设计。”

从地理位置看来,聚龙湾旧改项目启动区位于珠江畔,出于景观的考虑规划太古里系列街区式商业更能发挥区位优势。

图片

来源:珠实集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