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梳理丨常态化疫情下,感控关注点有哪些?

 感控plus 2021-11-15

作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   兰乖平

导  读:

无论是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亦或是常态化的感控,感染防控措施都需要渗透在医务人员日常诊疗、护理、检查的方方面面。
疫情当下,除了要做好日常要求的感控措施以外,面对纷繁复杂的疫情形势,感控管理如何抓住核心?疫情下的感控关注点有哪些呢? 
系统梳理重点内容,可供全院医务人员学习和掌握。
  • 预检分诊:
三查一问:查口罩、查体温、查健康码、行程码,问流病史。
  • 流行病学史:
每日给各预检分诊点和诊室及时下发国家最新公布的中高风险地区名单,便于在工作询问。
  • 首诊负责制:
接诊医师是分流“疑似”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应时刻保持排查新冠病毒感染的警惕性。各诊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再次仔细询问患者相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落实首诊负责制。
  • 核酸采样:
如实准确登记信息,确保能联系到采样者本人;
注射新冠疫苗后48小时后采集核酸标本;
侯检期间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做好手卫生,不要用手触碰采样台及采样人员的防护服;
采样结束不要在采样点逗留,因采样时口咽及鼻咽部受到刺激而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咳嗽礼仪,恶心、呕吐、吐痰时应使用纸巾包裹投入垃圾桶内。

  • 疫苗接种:
排气技巧:抽取疫苗液时,注射器难免会抽到一点点多余的空气,在排气时,尽量在西林瓶内完成,以免排气过程中造成疫苗接种液外泄而“污染”环境。
按压针眼:接种完毕,建议用干无菌棉签轻轻按压局部针眼,起到止血或针眼愈合的作用。千万别用酒精棉签按压!
医疗废物:将使用过的注射器作为一个整体单元立即投入锐器盒中,不建议分离针头,以免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
环境消毒:接种环境“核酸检测阳性”时有发生,这种“正常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医务人员对接种点环境(包括空气和物表地面)需要定期进行消毒。
  • 健康监测:
关注全体员工(包括护工、保洁、保安及第三方人员)健康状况、隔离情况、健康码情况;出省需要报备,禁止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同时要关注共同生活家属是否从疫区返回、是否收到社区隔离的通知、是否有健康码异常情况。教育员工疫情期间不聚集、不聚餐、不去密闭的公共场所,外出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小心保护自己的健康码。
  • 集中空调:
合理配置新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建立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
  • 室内通风:
诊疗环境优先选择自然通风,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应当选择机械通风或空气消毒措施。
  • 呼吸道职业暴露:
缺乏呼吸道防护措施(如未戴口罩),呼吸道防护措施破坏时(如口罩被拉至下巴、口罩脱落等),使用无效呼吸道防护措施(如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口罩)时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
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手接触口鼻等。
  •  标准预防:

包括两卫生、两消毒、APP、两物
两卫生:手卫生、呼吸道卫生
两消毒:诊疗设备表面的洗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APP:A是安置患者和安全注射的首字母、PPE是个人防护用品
两物:医用织物的洗涤、医疗废物管理
  • 发热门诊患者排查:
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均应当进行核酸、血常规检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胸部CT检查,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前,应当将患者安置在发热门诊进行留观。
接诊儿童患者应当在发热门诊设置单独的儿科诊室或儿科诊区。
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要立即转往定点医院,并及时报告。
  • 安置患者:
根据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传播方式和特定人员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对不同类型感染者、疑似感染者、易感者采取合理的分区分类安置措施,降低不同风险人员因暴露导致交叉感染的机会。
  • 手卫生:
设施符合要求,包括流动水、洗手液、干手纸、洗手图;速干手消毒剂的配备方便医务人员取用,包括诊室。医务人员在诊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手卫生指征。
  • 医疗废物:
分类收集无混放;四分之三要封包,封口严实帖标识;打包医废不落地;交、接数量和重量,登记数字要相符,登记还需双签字,每月汇总并签名;收集现场要整洁,医废容器应加盖;医废要有人监管;公共场所勿乱放,如楼道、水房等区域。
  • 窗帘、屏风:
普通科室半年清洗,高风险科室没记度清洗,有污染随时清洗,送洗做好交接记录。
  • 终末消毒:
按照相关要求及流程全方位、立体式消毒,包括床单元、床垫床褥枕芯、卫生间/浴室、地面、空气;
询问护工的掌握情况,查看落实。

  • 物品管理:
洁污分开,分区存放、柜内整洁、标识明确,定期检查,在有效期内。
  • 诊疗操作:
遵守操作规范,强化无菌观念,落实标准预防,掌握职业暴露应急处置!
  • 消毒物品: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医疗用品(复苏气囊、喉镜、护目镜等):定期处置,责任到人(处置后应标注处置人、处置时间),处置方法正确,保存避免二次污染,完好备用。
  • 皮肤消毒剂:
使用方法:消毒2遍、自然待干;开启标注日期,用后及时盖严,有效期7天内。
  • 含氯消毒剂:
现用现配,掌握配制方法;用前监测浓度,浓度选择正确;掌握监测试纸的保存方法。

  • 防护用品:
配置品种齐全、质量符合要求、方便医务人员取用、穿脱方法正确。
  • 口罩:
佩戴:戴前手卫生,佩戴要规范,不露鼻子不露牙,鼻梁塑性保安全,防护口罩要测试(密封性)。
  • 手套:
手套使用要规范、戴无菌手套前要做手卫生!PE手套勿乱用、脱手套后要洗手。禁止戴手套触摸公共区域如电梯、扶手等!


  • 清洁工具:
分色分区有标识,清洁单元化使用,使用过程中禁止“重复浸泡”,用后先洗后消毒。规范推荐“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手工清洗的话,先清洗干净,再浸泡消毒30分钟,悬挂晾干备用;空水时拖布头禁止挨着,桶要干净。
  • 消毒设备:
紫外线灯管(灯车)/空气消毒机定期清洁及监测,日常使用及维护记录规范及时。
  • 环境清洁效果监测(荧光标记法):

环境清洁消毒对于预防院内交叉感染至关重要,而清洁是消毒的前提,消毒不能直接代替清洁。一般来说,对于病房环境清洁效果监测用的比较多的是目测法、荧光标记法、环境采样培养等方式,目测法一般并不能真正了解病房环境的清洁效果,而环境卫生学采样、ATP法等成本较高。显然,荧光标记法是完全可以的,且性价比较高,可以直接了解病房环境有无较好的清洁。

  • 棉签、溶媒:
开启注明时间,24小时内有效。
  • 鼠标、键盘:
工作区域的电脑鼠标、键盘定期清洁,高风险区域及高频接触时应定期消毒,落实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 超声探头:
所有超声探头一人一用一消毒,包括接触完整皮肤和黏膜的探头,关注消毒用品的与超声探头的兼容性。
  • 内镜检查
对需进行内镜检查的门急诊患者及其陪人, 应加强预检、 候诊、 接诊等区域的管理, 以及减少人员聚集等感染防控措施。进入诊疗区需测温、 查验健康、 行程码, 详细询问流行病史, 患者及陪人应规范佩戴口罩, 行内镜检查前需对患者再次进行体温检测, 所有实施内镜检查的医护人员均需佩戴N95 口罩及面屏。门急诊患者, 需持 24小时内新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实施检查。
同时,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内镜的检查方法中关于内镜清洗消毒后的检查方法明确要求使用“滤膜法”。


以上罗列的感控内容和相关要求既方便管理者对照自查,也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迅速掌握感控执行要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