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剧《天道》浅析:五台论道之 丁元英

 专家视点 2021-11-15
王摩诘
合肥加减乘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文案策划

论道分为两段,前面是智玄大师在考证丁元英,论的是佛道。这段学术性太浓,懂的人无需解读,不懂的,即便摊开写上几千字只怕也会绕晕。删繁就简,只说要点。丁元英的见解:

“佛”在悟不在修,修行即是“求”。

真经是求不来的,只能从心而悟,“悟”知“明心见性”便是成“佛”。

悟道后,便可自然而然的依“天道”行事(悟道以性施行)。

修行是视佛门教律为旨(以律制心),试图以教条左右自然天性(以行制性),是颠倒妄想,不可取,属于弱势文化特征。

综上,丁元英主张,强者应“觉悟”真理。反对依外在的教理修行。

我个人的观点,顿悟与渐悟(修行属渐悟)是一体两面,说“修”说“悟”都不够全面,要看适用的环境与人群,这是题外话,后面我会在“无名禅话”系列中详解。

智玄大师听后,对丁的见解评价是“已踩到得道的门槛,离得道只差一步”。丁元英表示,自己既不想活的如众生般颠倒,也不愿如圣佛般出世,在门槛正好,不入净土,不落凡尘,可进可退,自在。

丁元英作为作者在本剧设定的“天道”“强势文化”的实践代言人,为什么不算“得道”者?

简而言之,悟道分三个阶段:

1.破世俗关,感悟到红尘的一切现象皆非真相,即初悟。

2.破理论关,即已悟天道之理,见佛道儒上乘,但没有自性的实证。

3.破生死关,即彻悟本心自性,自在圆融、功德圆满的圣佛境界。

在剧中,智玄大师的设定是大彻大悟的得道高僧,“佛法”的代言人。丁元英的见地没问题,已破第二关,但未达第三关。

怎样才算破了第三关,丁元英的差距在哪?

1.做私募基金也好,设计王庙村事件也罢,于他都心有不安。心安才是归处,丁元英心无归宿,没有“此心不动”的道心,谈何得道?这就是智玄大师说他“离得道只差一步……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的究竟。

2.悟大道者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无有任何的二元对立,无色无空,无满无不满,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等。丁元英避世独居,不屑于与他人计较、争吵……显然,他没有彻悟后的真心妙境,不得自在圆融。

3.丁元英“觉悟天道”只为活个明白,他脱不了尘世的种种习性。柏林的居士说他不可救,道眼澄明如智玄大师更是看得明白,定义他: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于心外:痞气。可谓恰当、精准,引得韩楚风拍案一声:绝!

只是,习性如此之深重,却又深悟佛之境地,不成佛,就只能是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