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品读04:商朝,花样作死真心拦不住!

 千言无万语 2021-11-15
作为中国历史的第二个王朝,商朝已经开始能够从夏朝的灭亡中,吸取一定的经验了。
 
哪怕对比夏王朝的时间,商朝也比夏朝多了83年的时间,可以多延续三五代。
 
只是,相比夏朝的“朴实无华”,商朝的君王们,已经开始能够开始进行“花样作死”。
 
 
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说真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虽然充满了浓浓的中二色彩,但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激荡的心情。
 
追溯商朝的的起源,也算是根红苗正。
 
商朝的祖先叫契,他的母亲是帝喾的次妃。
 
次妃,给我的感觉,类似清宫剧中的皇贵妃。当然,这纯属臆断。
 
为什么不直接说契是帝喾的儿子呢?
 
因为这哥们的出生充满了玄幻色彩:契的母亲简狄在洗澡的时候,看到从燕巢掉下了一颗蛋,捡起来吞下去了。
 
然后,就生下了契。
 
后世的典籍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玄幻,至少那颗蛋为何掉下来没有碎?为何没有把蛋打碎去吃?为何能够把蛋吞得进去?为何这样生下来的孩子还能活……
 
这些为什么一点都不重要。因为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明白,任何一个牛人,当他功成名就之后,总会有人给他书写新的人生历程。
 
至于真假,其实也不重要!
 
稍有智商的人,都明白,这不过是宣传的常规操作;如果愿意相信的,那就相信,无伤大雅。
 
想想刘邦,他的出生更加神奇,仿佛能够看到刘邦老爹的脑袋上,有顶原谅帽。
 
客观而言,这种传说,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必要的。必要的原因是,强调“正统”!
 
这个正统性,无论在上古时代,亦或所谓的现代,都极其重要。
 
毕竟,真正的逆袭,太难太难了!
 
契的诞生,传递出三个信息给所有人:
 
1. 我也算是黄帝之后,血统纯正;
 
2. 我的出生是上天的旨意,所以,你们懂的;
 
3. 我的出生帝喾大佬都没有意见,说明我的身份是有信任背书的(无论真实身份第一种还是第二种)。
 
这一招到现在经过改良之后,用得范围更加广阔了。打着“正统”的旗号,圈着“缺德”的银子。
 
说明什么?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没有绝对的糟粕可言,关键就看那帮孝子贤孙怎么玩了。
 
 
二、首都经常变,人心聚不拢
 
秦朝之后,那些皇帝一般都有个什么年号。
 
有的皇帝四五十年就只用一个年号,有的皇帝即位不到二十年,就换了十多个年号。
 
换年号其实没什么,无非就是发现祥瑞了,皇帝心情不美丽了或者皇帝、太后大寿之类的。
 
但是,首都的变化,可就不是一回事了。
 
根据记载,商朝从成汤即位开始,到盘庚时期,总共迁都了五次!
 
如果不明白这是什么概念,想象下自己五年之内搬家五次是什么感觉,就能明白了。
 
现代交通发达的时期,我就经历过搬家五次,已经让我抑郁了。何况四千多年前。
 
只是,在分析这种事的影响前,需要先了解下,为什么商朝要这么频繁迁都呢?
 
我找了下地理图,大致看了下,也查阅资料,发现可能的原因是,商朝的首都距离黄河以及其他的河流比较近。
 
本来嘛,那时的生产力比较低下,肯定要在靠近水的地方才能好好生活,打造城邑。
 
只是,靠近河流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容易被淹。
 
想想那时候的房子材质,交通情况,以及医疗条件。一旦发洪水,就是灭顶之灾。
 


根据记载,商朝其中一任国君祖乙,当时所在的国都“邢”就被洪水淹了。
 
可能的迁都原因找到了。但是,这会产生一个很恼火的问题,也是刚刚提到的:搬家很累的好伐?
 
我无法想象当时的道路情况如何,搬家用什么设备,中途又会遇到多少困难。
 
只能大致猜测:搬一次,好吧。
 
搬两次,行,老大有令,那就搬。
 
搬三次,你搞啥呢?
 
搬四次,国粹心中留。
 
搬五次,呵呵,我*……%&%……
 
百姓知不知道迁都的原因?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只是,不管知不知道,这种事都很坑爹。
 
《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
 
与其说,某某大佬把民心散掉,不如说从何时起,民心已经在慢慢变化了。
 
那些和谐的背后,又有多少抱怨的声音呢?
 
或许,不应以这些抱怨的声音,来决定王朝的国策大计。
 
可是,口口声声说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真正被淹死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够想起,多久之前,自己已经在凿船了。
 
 
三、继承人!选好继承人!
 
从人类开始出现文明,逐步出现了各类组织以及领导者,勾心斗角的那些玩意就没有停过。
 
玩来玩去,就是为了上面的某个位置。那个看起来虚无,但只要坐上去,便可以让自己发光的位置。
 
而最顶端的那个位置,更是无数人垂涎之所在。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皇帝都会担心的一个问题,并不是这个国家如何治理,而是等我挂了,到底选哪个兔崽子接我的位子?
 
这种想法看起来无厘头,却包含了大智慧、大格局。
 
虽然,选接班人,都是从自家人里面选。但这不仅仅是家事,更是国之大事。
 
眼前事很重要,身后事更重要。不应只在乎眼前,更要看到未来。
 
所以,每朝每代,如果继承人制度开始出问题,基本上这个王朝的风评和国祚就很难说了。
 
理论上而言,中国的封建王朝,是想要严格执行“嫡长子”制。
 
不过,由于某些不可言的原因,这种制度能够得到贯彻的时期很少。
 
如果打破嫡长子制,选择立贤,貌似可以,虽然会引起一番风波。
 
如果打破嫡长子制,纯粹因为领导者个人的喜好,选择小儿子(或者另一个受宠的儿子),那十有八九会有动荡。
 
商朝,却玩了中国历史王朝中另一番操作。这种操作,除了现在的沙特,其它各个国家的王朝,基本都没这么玩过:兄终弟及。
 
《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適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从商朝某代国君开始,就是搞哥哥挂掉了,弟弟上位。
 
但是这么一搞,就弄得继承制度特别乱;上层领导机构乱,那这个国家就会出问题,诸侯就不服管了呗。
 
本来嘛,在中国历史的某些阶段,也有过“兄终弟及”的场景。不管是唐朝,金朝,宋朝都有。
 
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也明令规定了: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对于某些朝代来说,之所以有时候搞兄终弟及,主要是担心出现主弱臣强的场景:幼主即位,辅政大臣权力过大。这个场景,想想就很带劲。
 
所以,商朝刚成立,父死子替和兄终弟及,是并行的继承制。
 
只是,这么一来,问题就慢慢爆发了。
 
兄终弟及,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让上位的人是很难抵挡住权力私有欲、独占欲的冲击。
 
而且,在古代私有制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采用兄终弟及的方式也缺乏硬性的约束力。
 
何况,以皇帝那个位置来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父子之间尚且因为皇位搞得头破血流,何况兄弟呢?
 
等到弟弟们都上位一圈,下一个是谁?能够是谁?谁敢上位?
 
前面哥哥们的儿子想着:我老爹把位置留给你们这些叔叔,你们也享受完了,该轮到我们了吧?
 
坐在上面的叔叔想着:那都是老黄历了,我后面没有弟弟可以接位,那就让我儿子上;什么,让侄子上位?这不符合规矩啊!
 
扯皮一旦发生,就从家庭伦理惨案,变成国家惨案。
 
所以,几千年来,制定“嫡、长”这些先赋的或“天定”条件,把皇位继承资格最大限度地限制在一个人身上,才能确立起比较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标准。
 
这样一来,才能在较大可能上,杜绝其他皇子的非分之想。较好地避免诸子争立、骨肉相残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绝庶孽之窥箭,塞祸乱之本源”。
 
虽然也有弊端,如果以博弈论的角度来看,算是最好的方案了。
 
毕竟,最完美的方案,不存在的好伐?!
 
 
四、简单谈谈帝纣这个人
 
由于《封神榜》的影响,帝纣成为了人们最为熟悉的上古君王之一。
 
也是因为这部小说,这位大佬经常被拿出来鞭尸,人设就是无恶不作。
 
他到底如何,我不知道。只是晓得,这哥们肯定不是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垃圾。
 
帝纣原名“辛”,也可以叫做帝辛。从他往前数六代,殷商已经在走明显的下坡路了。
 
六代之前,有一个叫“武丁”的大佬,算是一代中兴之主。可惜,没有玩多久就挂掉了。
 
后面几代,继续出现兄终弟及的场景,也有狂妄到要去射天的大哥。
 
顺便说一句,这位要射天的大哥,后来被雷劈死了。这里有没有因果关系,我就不知道了。
 
等到帝乙即位,这哥们有几个儿子,大儿子叫微子启,这个名字在《封神榜》也出现过,历史中也确有其人。
 
帝乙还有个小儿子,叫帝辛。因为帝辛的母亲是正宫王后,所以帝辛就成为了天选之子。
 


不过,这个理由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位大哥是个猛人。
 
《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这哥们有多厉害?
 
天生神力,赤手空拳和猛兽直接PK。本来只是这样,也不过是一个肌肉男。
 
这哥们脑子还好使得很,辩论也厉害,把手下那帮人怼得不要不要的。
 
也是因为他确实太优秀了,就有点飘了,觉得天下没有任何人比得上自己。
 
所以,接着记载了这么一段:
 
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如果翻读《史记》前面的历代国君,那些人品不怎么好的大佬,也没有这么玩的。
 
我想,也算是从他开始,后来作死的国君发现:原来,当老大可以这么好玩。帝辛,我们愿尊你为大哥啊!
 
至于炮烙什么的,就更不要说了,真的是第一个把大王权力玩出花样的。
 
也是从这位大佬开始,后面的臣子劝诫大佬,就会经常以他为反面教材:要勤俭节约,不要大兴土木,不要听那些靡靡之音,不要穷奢极欲,不要……
 
否则,你就像帝纣一样,给自己来个大型焰火表演了!
 
 
结语
 
从契辅助大禹治水开始(为何又是治水,我貌似想到什么),历经十四世的艰难奋斗,终于到成汤这一代,推翻了夏桀的统治,登临大位。
 
但,商朝也仅是历经17代,就走上了末路。
 
排除中间那些庸庸碌碌的、疯狂作死的君王,真正有所作为的商朝君王,也不过屈指可数。
 
前人奋斗出来的江山,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是后代难以体会的。
 
所以,古人才留下“守业更比创业难”的至理名言,也算是由血泪堆积而成的吧。
 
不管是登临帝位,还是凡夫俗子一个,“慎独”终是决定自己这一生到底能够走多远的核心因素。
 
人性,也许能够适当地放纵。如果无法收回,或许,那就变得不再是自己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